【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以吲哚和苯胺 为单体的新型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977年A. J. Heeger, A. G. MacDita rmid和白川英树(H. Shirakawa)发现,聚乙炔薄膜经电子受体(I, AsF5,等)掺杂后电导率增加了 9个数量级,从10—6S/cm增加到 103S/cm (他们为此共同获得200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这一发现打破了有机聚合物都是绝缘 体的传统观念,开创了导电聚合物的研究领域,诱发了世界范围内导电聚合韧的研究热潮。 大量的研究表明,各种共轭聚合物经掺杂后都能变为具有不同导电性能的导电聚合物,具有 代表性的共轭聚合物有聚乙炔、聚吡咯、聚苯胺、聚噻吩、聚对苯撑乙烯、聚对苯等。 目前,对导电聚合物研究比较多是聚苯胺和聚吡咯,对其聚合方法、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了各种领域,如传感器、电容器及电池中。然而,在这些芳香化 合物类的导电聚合物中,对聚吲哚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却很少,虽然聚吲哚既具有类似聚吡咯 的环状结构,有具有聚苯胺中的N-H键。最早对聚吲哚进行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吲哚和苯胺为单体的新型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1)将反应器抽真空,用干燥的纯氮气冲洗,保证无残余空气和水份;(2)在保持恒温情况下加入已用氮气脱过气的氯仿;(3)在搅拌、氮气保护条件下,加入引发剂;(4)在恒压滴定漏斗中加入脱气苯胺和脱气的吲哚,将这两种单体并行滴加入到烧瓶中;(5)滴加完毕后,恒温搅拌下反应5小时;(6)经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后所得产物为一绿棕色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