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85140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3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钢支撑包括至少一第一支撑单元与一第二支撑单元,第一支撑单元与第二支撑单元沿同一轴线相互抵靠;中继装置包括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与第二支撑单元之间的中继千斤顶、以及安装于中继千斤顶外侧的传力组件,传力组件的第一端向第一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支撑单元固定连接,传力组件的第二端向第二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支撑单元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继装置采用中继千斤顶和传力组件组成,传力组件的第一端为固定端,与第一支撑单元固定连接,传力组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与第二支撑单元滑动连接,利用传力组件可以保证对中继千斤顶的轴向力的有效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
技术介绍
大型深基坑工程采用拼装式的型钢支撑体系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小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常规的轴力补偿装置一般安装在支撑结构的端部,无法解决大型基坑中支撑轴力分布不均,调整难度大的问题。而且超长的钢支撑结构存在随气温变化而伸缩以及轴力在空间分布不均等问题,影响钢支撑效率的发挥甚至危及支撑体系的安全,因此需要在钢支撑体系中设置组合轴力补偿装置及相应的调节方法,适应大型深基坑支护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大型基坑中支撑轴力分布不均,调整难度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钢支撑体系包括支撑于基坑内的钢支撑,所述钢支撑包括至少一第一支撑单元与一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沿同一轴线相互抵靠;所述中继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之间的中继千斤顶、以及安装于所述中继千斤顶外侧的传力组件,所述传力组件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固定连接,所述传力组件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滑动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一端通过一第一轴线保持结构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轴线保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一端的第一端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端部的第二端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的第一过渡板;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二端通过一第二轴线保持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轴线保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二端的第三端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端部的第四端板、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端板和所述第四端板之间的第二过渡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中继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二端为液压推抵端。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中继装置采用中继千斤顶和传力组件组成,传力组件的第一端为固定端,与第一支撑单元固定连接,传力组件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与第二支撑单元滑动连接,利用传力组件可以保证对中继千斤顶的轴向力的有效传递;2、传力组件一端固定,一端滑动,构成类似于简支梁的传力构造,允许中继千斤顶轴向自由运动,并起到分担钢支撑连接节点处的弯矩及剪力的作用,对中继千斤顶起到保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的局部立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的A-A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4的B-B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首先,参阅图1和图2所示,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主要由支撑结构、围檩结构21和轴力补偿系统组成。围檩结构21沿基坑墙体10设置一周,围檩结构21的底部设有三角支架211,用于支撑和定位围檩结构21,如图2所示;在围檩结构21的转角处还可以设置角撑212,如图1所示,以加强围檩结构21同基坑墙体10的整体稳定性。支撑结构包括支撑于围檩结构21内的钢支撑11及支撑于钢支撑11底部与基坑底部之间的竖向支撑12,钢支撑11用于支撑基坑墙体10,防止基坑墙体变形坍塌,竖向支撑12起到支撑钢支撑11的作用。钢支撑11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第一支撑单元111与一第二支撑单元112,且第一支撑单元111与第二支撑单元112沿同一轴线相互抵靠。本专利技术中的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的轴力补偿系统主要由安装在钢支撑11的端部的液压伺服装置13及安装在第一支撑单元111与第二支撑单元112之间的中继装置14两部分组成,安装在钢支撑11端部的液压伺服装置13为主伺服系统,安装在第一支撑单元111与第二支撑单元112之间的中继装置14为辅助伺服系统,液压伺服装置13与中继装置14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基坑钢支撑11的轴力补偿和调整。液压伺服装置13包括连接于钢支撑11端部的端部千斤顶及与端部千斤顶连接的液压伺服系统,该端部千斤顶为液压千斤顶,通过液压伺服系统可以控制该端部千斤顶的轴力。为了避免端部千斤顶对围檩结构21产生的后坐力损害到围檩结构21,可以在围檩结构21与端部千斤顶之间进一步设置一段型钢加强段22,以避免端部千斤顶的后坐力直接作用在围檩结构21上而破坏围檩结构21的平衡,在该型钢加强段的两侧进一步可以设置斜撑23进行支护。中继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可以解决大型基坑中钢支撑轴力分布不均,调整难度大的问题。参阅图3所示,中继装置包括中继千斤顶140和传力组件,其中,中继千斤顶140为液压千斤顶,安装于第一支撑单元111和第二支撑单元112之间,且中继千斤顶140可与端部千斤顶的液压伺服系统连接,利用液压伺服系统协同控制中继千斤顶140的轴力。传力组件设于中继千斤顶140的外侧,传力组件的第一端向第一支撑单元111方向延伸并与第一支撑单元111固定连接,传力组件的第二端向第二支撑单元112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支撑单元112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传力组件包括设于中继千斤顶140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传力板141和第二传力板142,第一传力板141的第一端和第二传力板142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单元111固定连接,第一传力板141的第二端和第二传力板142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单元112滑动连接,且中继千斤顶140的第二端为液压推抵端,由此,传力组件一端固定,一端滑动,构成类似于简支梁的传力构造,允许中继千斤顶140轴向自由运动,并起到分担第一支撑单元111与第二支撑单元112的连接节点处的弯矩及剪力的作用,对中继千斤顶140还能起到保护作用。配合图4~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单元111与第二支撑单元112采用工字型钢,分别包括腹板及设于腹板两侧的翼板。第一传力板141的第一端和第二传力板142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单元111的翼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在第一传力板141的第一端、第二传力板142的第一端及第一支撑单元111的翼板上对应开设供螺栓穿设的螺栓孔,将第一传力板141的第一端贴合于第一支撑单元111的上翼板的上表面,再采用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同样的,将第二传力板142的第一端贴合于第一支撑单元111的下翼板的下表面,再采用螺栓将两者固定连接。第一传力板141的第二端的两侧设有第一连接板151,第二传力板142的第二端的两侧设有第二连接板152,第一连接板151和第二连接板152采用L型角钢制作,L型角钢的一边与第一连接板151和第二连接板152焊接,第一连接板151和第二连接板152上的L型角钢的另一边相互贴合并分别开设有螺栓孔,利用紧固件,如螺栓固定连接,从而使得第一传力板141、第二传力板142、第一连接板151和第二连接板152围合形成供第二支撑单元112滑设的滑移空间16。第二支撑单元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钢支撑体系包括支撑于基坑内的钢支撑,所述钢支撑包括至少一第一支撑单元与一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沿同一轴线相互抵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之间的中继千斤顶、以及安装于所述中继千斤顶外侧的传力组件,所述传力组件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固定连接,所述传力组件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型深基坑钢支撑体系轴力补偿的中继装置,钢支撑体系包括支撑于基坑内的钢支撑,所述钢支撑包括至少一第一支撑单元与一第二支撑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沿同一轴线相互抵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之间的中继千斤顶、以及安装于所述中继千斤顶外侧的传力组件,所述传力组件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支撑单元固定连接,所述传力组件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支撑单元滑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千斤顶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荣全王浩孙旻徐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