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脱膜剂及其制备工艺,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20‑4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20份、硅酸铝镁4‑10份、三乙醇胺5‑12份、聚丙烯酸钠1‑6份、精制矿物润滑油20‑50份、硅烷偶联剂单体5‑15份、表面活性剂1‑4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4‑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脱膜剂润滑性能好,能够使混凝土在拆模时能顺利脱离模板,且保持混凝土形状完整无损,表面光滑,提高了脱膜效率和脱膜质量。
Concrete film stripping agent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process of concrete stripping agent and its preparation, stripping agent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including perfluoroalkyl vinyl 20 oxide 40, fatty alcohol polyoxyethylene ether 10 20 copies, 10 copies of 4 aluminum magnesium silicate, triethanolamine 5 12 sodium polyacrylate, 1 6 a refined mineral oil, 20 50, silane coupling agent monomer 15, 5 surfactant 1 4 copies and 4 copies of 10 nano synergistic particles,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prepared from film lubrication performance is good, can make the concrete to smooth out the template in the form removal when, and keep the concrete shape intact, smooth surface, improv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and membrane stripping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脱膜剂及其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脱膜剂制备
,具体为一种混凝土脱膜剂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混凝土脱模剂又称混凝土隔离剂或脱模润滑剂。是一种涂于模板内壁起润滑和隔离作用,使混凝土在拆模时能顺利脱离模板,保持混凝土形状完整无损的物质。同传统的脱模材料机油或废机油相比,脱模剂具有容易脱模、不污染混凝土表面、不腐蚀模板、涂刷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然而,并非所有类型的混凝土脱模剂对用各种材料制做的模板都适用,对于不同材质的模板及不同施工条件和饰面要求的混凝土须选用相适应的脱模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市面上现有的混凝土用脱膜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脱膜效果,但是,脱膜同时导致混凝土表面不光滑,坑洞较多,脱膜效率和质量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脱膜剂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脱膜剂,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20-4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20份、硅酸铝镁4-10份、三乙醇胺5-12份、聚丙烯酸钠1-6份、精制矿物润滑油20-50份、硅烷偶联剂单体5-15份、表面活性剂1-4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4-10份。优选的,优选的成分配比为: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3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硅酸铝镁7份、三乙醇胺8份、聚丙烯酸钠4份、精制矿物润滑油35份、硅烷偶联剂单体10份、表面活性剂3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7份。优选的,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硅酸铝镁、三乙醇胺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搅拌,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静置得到混合物A;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酸钠、精制矿物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纳米增效粒子,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反应,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20min,得到混合物B;C、在混合物B中缓慢加入硅烷偶联剂单体,加入过程不断搅拌,直至冷却至室温,之后静置4h,即得到脱膜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脱膜剂润滑性能好,能够使混凝土在拆模时能顺利脱离模板,且保持混凝土形状完整无损,表面光滑,提高了脱膜效率和脱膜质量;另外,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制备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能够提高了脱膜剂的均匀性,进一步提高了脱膜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脱膜剂,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20-4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20份、硅酸铝镁4-10份、三乙醇胺5-12份、聚丙烯酸钠1-6份、精制矿物润滑油20-50份、硅烷偶联剂单体5-15份、表面活性剂1-4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4-10份。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2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份、硅酸铝镁4份、三乙醇胺5份、聚丙烯酸钠1份、精制矿物润滑油20份、硅烷偶联剂单体5份、表面活性剂1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4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硅酸铝镁、三乙醇胺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搅拌,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静置得到混合物A;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酸钠、精制矿物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纳米增效粒子,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反应,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20min,得到混合物B;C、在混合物B中缓慢加入硅烷偶联剂单体,加入过程不断搅拌,直至冷却至室温,之后静置4h,即得到脱膜剂。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4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0份、硅酸铝镁10份、三乙醇胺12份、聚丙烯酸钠6份、精制矿物润滑油50份、硅烷偶联剂单体15份、表面活性剂4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10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硅酸铝镁、三乙醇胺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搅拌,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静置得到混合物A;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酸钠、精制矿物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纳米增效粒子,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反应,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20min,得到混合物B;C、在混合物B中缓慢加入硅烷偶联剂单体,加入过程不断搅拌,直至冷却至室温,之后静置4h,即得到脱膜剂。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中,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2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2份、硅酸铝镁5份、三乙醇胺6份、聚丙烯酸钠2份、精制矿物润滑油25份、硅烷偶联剂单体6份、表面活性剂2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5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硅酸铝镁、三乙醇胺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搅拌,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静置得到混合物A;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酸钠、精制矿物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纳米增效粒子,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反应,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20min,得到混合物B;C、在混合物B中缓慢加入硅烷偶联剂单体,加入过程不断搅拌,直至冷却至室温,之后静置4h,即得到脱膜剂。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中,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28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4份、硅酸铝镁6份、三乙醇胺7份、聚丙烯酸钠2份、精制矿物润滑油28份、硅烷偶联剂单体7份、表面活性剂2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6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硅酸铝镁、三乙醇胺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搅拌,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静置得到混合物A;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酸钠、精制矿物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纳米增效粒子,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反应,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20min,得到混合物B;C、在混合物B中缓慢加入硅烷偶联剂单体,加入过程不断搅拌,直至冷却至室温,之后静置4h,即得到脱膜剂。实施例五:本实施例中,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38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8份、硅酸铝镁8份、三乙醇胺11份、聚丙烯酸钠5份、精制矿物润滑油45份、硅烷偶联剂单体13份、表面活性剂3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9份。本实施例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硅酸铝镁、三乙醇胺混合后加入搅拌釜中搅拌,搅拌釜转速为3000转/分,搅拌时间为15min,静置得到混合物A;B、在混合物A中加入聚丙烯酸钠、精制矿物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纳米增效粒子,混合后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反应,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20min,得到混合物B;C、在混合物B中缓慢加入硅烷偶联剂单体,加入过程不断搅拌,直至冷却至室温,之后静置4h,即得到脱膜剂。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中,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3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6份、硅酸铝镁7份、三乙醇胺10份、聚丙烯酸钠5份、精制矿物润滑油40份、硅烷偶联剂单体12份、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脱膜剂,其特征在于: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20‑4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20份、硅酸铝镁4‑10份、三乙醇胺5‑12份、聚丙烯酸钠1‑6份、精制矿物润滑油20‑50份、硅烷偶联剂单体5‑15份、表面活性剂1‑4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4‑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脱膜剂,其特征在于:脱膜剂组份按重量份数包括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20-4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0-20份、硅酸铝镁4-10份、三乙醇胺5-12份、聚丙烯酸钠1-6份、精制矿物润滑油20-50份、硅烷偶联剂单体5-15份、表面活性剂1-4份以及纳米增效粒子4-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脱膜剂,其特征在于:优选的成分配比为:全氟烷基乙烯氧化物3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硅酸铝镁7份、三乙醇胺8份、聚丙烯酸钠4份、精制矿物润滑油35份、硅烷偶联剂单体10份、表面活性剂3份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享,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纽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