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285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该进给鞍座结构包括定柱、进给鞍座、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定柱具有相邻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进给鞍座具有分别对应于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的相邻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第一与第二导轨分别设置于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上,第一与第二滑块分别设置于进给鞍座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上,且第一与第二滑块分别结合于第一与第二导轨。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高工具机的动刚性及静刚性。

Tool machine and feed saddle structure there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tool machine and a feeding saddle structure thereof, wherein the feeding saddle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xed column, a feeding saddle, a first guide rail, a second guide rail, a first slide block and a second slide block. The first vertical side and lateral column fixed with adjacent, second vertical side and bottom adjacent feed saddle with first vertical side and lateral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Dingzhu,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lateral sides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guide rail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Dingzhu o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sliding second vertical side and bottom block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to feed on the saddle,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 blocks are respectively combin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guide. Therefore,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dynamic rigidity and the static rigidity of the tool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具机及进给鞍座结构的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导轨的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四轴或五轴工具机(第一种型式)中,主轴头是架构在一动柱下进行作动,且该动柱是由位于其底部的二水平导轨予以支撑及移动。但是,因上述第一种型式的工具机的动柱较长,使得该二水平导轨距离该主轴头较远,以致该工具机的刚性较弱,进而演化出具有较短动柱的工具机(第二种型式),由此提高该工具机的刚性并增加该主轴头的抗弯强度。又,为顾及上述第二种型式的工具机在进给时的动态性能,因而改变该动柱与该二水平导轨的高低配置,以提供具有不同高低的二水平导轨的工具机(第三种型式),并降低该动柱的质量与惯量,进而增加该工具机的动态性能。另外,随着工件(或产品)的周期日益缩短,该工具机的加工效能必须不断提升,故该工具机的进给速度与加速度也随之增加,在此种高响应的进给系统下,上述第三种型式的工具机也难以满足。同时,为获得最短的力流结构,并能够大幅降低该工具机的动件的重量,遂提出具有定柱与三垂直导轨的工具机(第四种型式)。然而,上述第四种型式的工具机中,仅在该定柱的垂直侧设置该三垂直导轨,以致该定柱的支撑力较差,且该工具机的头座与主轴头的抗弯强度也较差,进而减少该工具机的动刚性及静刚性。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实已成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其可提高工具机的动刚性与静刚性。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包括:头座;以及进给鞍座结构,其用以承载及移动该头座。该进给鞍座结构包括:定柱,其具有相邻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进给鞍座,其具有分别对应于该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并且相邻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至少一第一导轨与至少一第二导轨,其分别设置于该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上;以及至少一第一滑块与至少一第二滑块,其分别设置于该进给鞍座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上,且该第一滑块与该第二滑块分别结合于该第一导轨与该第二导轨。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的进给鞍座结构包括:定柱,其具有相邻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进给鞍座,其具有分别对应于该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并且相邻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至少一第一导轨与至少一第二导轨,其分别设置于该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上;以及至少一第一滑块与至少一第二滑块,其分别设置于该进给鞍座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上,且该第一滑块与该第二滑块分别结合于该第一导轨与该第二导轨。由上述内容可知,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中,主要是在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分别设置至少一第一导轨与至少一第二导轨,并在进给鞍座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分别设置至少一第一滑块与至少一第二滑块以分别结合于该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由此,本专利技术可提高该定柱的支撑力、该进给鞍座结构的承载能力与该工具机的动刚性及静刚性。同时,因该进给鞍座结构的定柱的水平侧与进给鞍座的底部分别设有互相结合的第二导轨与第二滑块,故该定柱的水平侧与该第二导轨可提供较大的支撑力,以使该进给鞍座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以承载该进给鞍座与头座等构件,并强化该头座等构件的抗弯强度,进而增加该工具机的动刚性及静刚性。附图说明图1A与图1B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及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的第六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A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在X轴向的动态频率响应图;图7B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在Y轴向的动态频率响应图;以及图7C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在Z轴向的动态频率响应图。符号说明1工具机2头座3进给鞍座结构31定柱311第一垂直侧312水平侧32进给鞍座321第二垂直侧322底部323第三垂直侧33第一导轨34第二导轨35第一滑块36第二滑块37第三导轨38第三滑块39第一进给装置391第一螺杆392第一马达40第二进给装置401第二螺杆402第二马达5主轴头6旋转装置7工作台71工件72第四导轨73第四滑块8第三进给装置81第三马达9座体A1至A3、B1至B3位置点D方向X、Y、Z轴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也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图1A绘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1及其进给鞍座结构3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1B绘示本专利技术的工具机1及其进给鞍座结构3在图1A的方向D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工具机1主要包括一头座2与一进给鞍座结构3,以通过该进给鞍座结构3承载及移动该头座2等构件。在图1A与图1B中,该进给鞍座结构3包括一定柱31、一进给鞍座32、二第一导轨33、一第二导轨34、二第一滑块35与一第二滑块36。该定柱31具有相邻的第一垂直侧311(Z轴向)与水平侧312(X轴向),该定柱31的水平侧312位于该第一垂直侧311的下端并垂直于该第一垂直侧311,且该定柱31的第一垂直侧311与水平侧312可构成L型或类似L型。该进给鞍座32具有相邻的第二垂直侧321(Z轴向)与底部322(X轴向),且该进给鞍座32的第二垂直侧321与该底部322分别对应(平行)于该定柱31的第一垂直侧311与水平侧312。该二第一导轨33与该第二导轨34分别设置于该定柱31的第一垂直侧311与水平侧312上,且该二第一导轨33与该第二导轨34均平行于该定柱31的水平侧312(X轴向),该二第一导轨33举例可分别位于该定柱31的第一垂直侧311的上段及中段。该二第一滑块35与该第二滑块36分别设置于该进给鞍座32的第二垂直侧321与底部322上,且该二第一滑块35与该第二滑块36分别结合(对应)于该二第一导轨33与该第二导轨34,该二第一滑块35举例可分别位于该进给鞍座32的第二垂直侧321的上段及中段。该进给鞍座结构3可包括一具有第一螺杆391与第一马达392的第一进给装置39,且该第一进给装置39可设置于该二第一导轨33(二第一滑块35)下方或之间。该第一螺杆391位于该定柱31的第一垂直侧311与该进给鞍座32的第二垂直侧321之间,并平行于该二第一导轨33与该第二导轨34,以通过该第一马达392驱动该第一螺杆391以带动该进给鞍座32在该二第一导轨33与该第二导轨34上进行X轴向的水平移动(水平进给)。该进给鞍座32可具有相对于该第二垂直侧321的第三垂直侧323(Z轴向),该进给鞍座结构3可包括二第三导轨37与四第三滑块38。该二第三导轨37分别设置于该第三垂直侧323上,且该四第三滑块38分别设置于该头座2上(如头座2的四个角落)以结合(对应)于该二第三导轨37。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四第三滑块38也可改换成至少二第三滑块38。该进给鞍座结构3可包括一具有第二螺杆401与第二马达402的第二进给装置40。该第二螺杆401位于该定柱31的第三垂直侧323与该头座2之间,并可介于该二第三导轨37之间以平行于该二第三导轨37,以通过该第二马达402驱动该第二螺杆401以带动该头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工具机及其进给鞍座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具机,其特征为,该工具机包括:头座;以及进给鞍座结构,其用以承载及移动该头座,并包括:定柱,其具有相邻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进给鞍座,其具有分别对应于该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并且相邻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至少一第一导轨与至少一第二导轨,其分别设置于该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上;以及至少一第一滑块与至少一第二滑块,其分别设置于该进给鞍座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上,且该第一滑块与该第二滑块分别结合于该第一导轨与该第二导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14 US 14/967,6281.一种工具机,其特征为,该工具机包括:头座;以及进给鞍座结构,其用以承载及移动该头座,并包括:定柱,其具有相邻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进给鞍座,其具有分别对应于该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并且相邻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至少一第一导轨与至少一第二导轨,其分别设置于该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与水平侧上;以及至少一第一滑块与至少一第二滑块,其分别设置于该进给鞍座的第二垂直侧与底部上,且该第一滑块与该第二滑块分别结合于该第一导轨与该第二导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为,该至少一第一导轨的数量为二,且该至少一第一滑块的数量为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为,该至少一第二滑轨的数量为一,且该至少一第二滑块的数量为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为,该进给鞍座结构还包括一具有第一螺杆的第一进给装置,该第一螺杆位于该定柱的第一垂直侧,以通过该第一螺杆驱动该进给鞍座在该第一导轨与该第二导轨上进行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为,该进给鞍座结构还包括二第三导轨与至少二第三滑块,该进给鞍座还具有第三垂直侧,该二第三导轨分别设置于该第三垂直侧上,且该二第三滑块分别设置于该头座上以结合于该二第三导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具机,其特征为,该进给鞍座结构还包括一具有第二螺杆的第二进给装置,该第二螺杆位于该第三垂直侧并平行于该二第三导轨,以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卫助廖建智梁硕芃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