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7268 阅读:3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多取代联苄类化合物为碳-碳键型引发剂,以本体法、本体溶液法、悬浮法和乳液法合成Mw在40×10↑[4]以上的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大幅度提高了聚苯乙烯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耐热度。(*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化学工业生产领域中。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重均分子量Mw为4×104以上)的合成是高分子化学和化工中对聚苯乙烯(PS)改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在本专利技术之前,有关超高分子量PS的合成方法,日本、苏联、美国等国家均有专利或论文报道。苏联Antipova,A.M.等〔1〕采用Ti-Al-Mg络合物为催化剂;日本Sumitimo Chemical Co.Ltd.〔2〕采用过氧化物和PhCH2NH2体系为引发剂;Mitsubishi Rayon Co.,Ltd〔3〕采用过氧化物和FeSO4氧化-还原体系,以及Kotani Teizo等〔4〕也采用过氧化物和胺体系引发苯乙烯聚合,用以合成窄分布的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以上文献采用的引发体系都很复杂,在产物中引入较多杂质。除本专利技术外,至今还没有用多取代联苄类碳-碳键型引发剂引发苯乙烯制取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文献报道。与专利技术处同一
的主要已有参考文献如下Antipova,A.M.;Morozova,T.K.;Gaponik,L.V.;Mordykin,V.P.Vysokomol.Soedin.,Ser.B 1986,28(3),182-5.Sumitomo Chemical Co.,Ltd.Jpn.Kokai Tokkyo Koho JP 82,117,505(Cl.C08F4/40),22 Jul 1982,Appl.81/3,661,12 Jan 1981.Mitsubishi Rayon Co.,Ltd.Jpn.Kokai Tokkyo Koho JP 82 47,703(Cl.C08F2/22),10 Mar 1982,Appl.80/119,094,29 Aug 1980.Kotani,Teizo;Inoue,Takashi;Arai,Kozo Japan.Kokai 77 84,269(Cl.C084/40),13 Jul 1977,Appl.76/297,01 Jan 1976.1L Hyun Park,Lewis Fetters,and Benjamin Chu Macromolecules 1988,21(4),1178-80.Gao.Y.S.Macromolecules 1985,18(6),1272-7.Plazek,D.J.Rheol.,8th 1980,2,493-8.现有合成普通聚苯乙烯的方法难以得到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尽管负离子聚合法可以制得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但由于要求低温和大量溶剂,故主要用于合成窄分子量分布的聚苯乙烯标样,不易实现工业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低生产成本,合成具有优良使用性能的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这些使用性能包括热性能、机械性能(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透明性、电性能。本专利技术采用如(1)式所表示的多取代联苄类化合物为引发剂(称为碳-碳键型引发剂),以本体法、本体溶液法、悬浮法或乳液法引发苯乙烯单体,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反应,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 R1=RO,R,Cl,H(R=烃基)R2=CN,C6H5,CO2R(R=烃基)R3=CO2R,CONH2,CONHR,COR,OR,R(R=烃基)(1)本体法在40~120℃的温度条件下,于惰性气体保护的容器中,以每100g苯乙烯加入0.05~2.0g多取代联苄类化合物为引发剂,如2,3-二氰基-2,3-二(P-甲氧基苯基)丁二酸二乙酯,聚合反应20~100小时,获得Mw为40×104~300×104,分散系数D为3.5~7.0,透光率89%,冲击强度为17.9~38.4J/m弯曲强度为86.8~110.5MPa,拉伸强度为43.1~63.3MPa的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2)本体溶液法在装有机械搅拌、隋性气体导管和温度计的容器内,以每100g苯乙烯加入0.05~2.0g多取代联苯类化合物为引发剂,如2,3-二氰基-2,3-二(P-甲氧基苯基)丁二酸二乙酯,及1~20g乙苯,保持反应温度在40~120℃,反应5~60小时,当转比率为40~70%时,脱去未反应的单体和乙苯,得无色透明聚苯乙烯,Mw为90×104~110×104,分散系数D为4~7。(3)悬浮法在100L反应釜中,依次加入水70~30kg,羟乙基纤维素0.01~1kg,NaPO4·10H2O 0.001~1kg,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以每100g苯乙烯中溶有0.05~2.0g多取代联苄类化合物为引发剂,如2,3-二氰基-2,3二(P-甲氧基苯基)丁二酸二乙酯的溶液,在30~120℃反应5~80小时,经常规处理后,得透明珠状聚苯乙烯,Mw为50.6×104,D为3。(4)乳液法在一装有搅拌器、惰性气体保护的适当反应容器内,加入水100~300g,NaOH0.01~1g,十二烷基磺酸钠0.01~3g,加热至30~120℃后,再加入以每100g苯乙烯中溶有0.05~2.0g多取代联苄类化合物为引发剂,如2,3-二氰基-2,3-二(P-甲氧基苯基)丁二酸二乙酯的溶液,及0.5~10g聚乙二醇,保持反应温度30~120℃,聚合反应5~80小时。本专利技术所制得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Mw为40×104~300×104,D为3~8。实测数据表明,与普通聚苯乙烯相比,耐热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都有明显提高,且保持透明性,生产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有一个实施例如下在装有机械搅拌、控温器的恒温装置中,加入适量水,加热使达到60℃,保持恒温。将0.1g 2,3-二氰基-2,3-二(P-甲氧基苯基)丁二酸二乙酯溶于100克苯乙烯(聚合级)中,分装于用惰性气体置换过的150ml封管内,密封后置于恒温装置内,并开始计时。恒温保持50小时后取出,待冷至室温,切开封管得无色透明聚苯乙烯,粉碎后测试热机械性能及电性能。提高均聚物分子量是聚合物改性的发展方向之一。本专利技术以多取代联苄类化合物为引发剂,用本体法、本体溶液法、悬浮法或乳液法引发苯乙烯均聚,都制得无色透明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根据不同条件,Mw为40×104~300×104,D为3~8,已大幅度提高了PS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耐热度和透光率也均有所提高,但几乎不增加生产成本。权利要求1.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多取代联苄类化合物为碳-碳型引发剂,以本体法、本体溶液法、乳液法和悬浮法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2.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确定的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方法,所说的本体法,其特征是在40~120℃的温度条件下,于惰性气体保护的容器中,以每100克苯乙烯中加入0.05~2.0g多取代联苄类化合物为引发剂,聚合反应20~100小时。3.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确定的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方法,所说的本体溶液法,其特征是在一惰性气体保护的容器内,以每100克苯乙烯中加入0.05~2.0g多取代联苄类化合物为引发剂,及1~20g的乙苯,保持反应温度在40~120℃,反应5~60小时。4.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确定的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方法,所说的悬浮法,其特征是在一适当的反应容器中,加入水70~30kg,羟乙基纤维素0.01~1kg,NaPO4·10H2O 0.001~1kg,搅拌均匀后,再加入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多取代联苄类化合物为碳-碳型引发剂,以本体法、本体溶液法、乳液法和悬浮法合成超高分子量聚苯乙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弟伦刘有成齐陈泽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2[中国|甘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