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7159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端中部的校正校平装置及位于校正校平装置两侧呈直线等距排列的多个传动轴,多个传动轴之间均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同向转动;校正校平装置包括由四个金属板构成的方形框体,方形框体内部相对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二夹板可相对第一夹板水平滑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形成间距可调的硅钢柱校正校平通道;方形框体内部还设置有可竖直升降的加压装置,加压装置下端连接有水平压板,方形框体内部位于上端的金属板下方还固定有连接板;机架还设置有输送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夹持稳定,在校正校平时硅钢柱受力均匀,且承压后能够得到全面的支撑,整体不会产生二次变形,校正校平效果好。

High efficiency correcting leveler for silicon steel colum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ilicon steel column, correction level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frame, the rack is located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correction and correction leveling device in leveling device on both sides of a plurality of drive shaft are arranged on the line, between a plurality of transmission shaft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system to rotate in the same direction; correction leveling device comprises a square structure by the four metal plate frame, the square frame body is arranged relative to the first plate and second splint, second relative to the first sliding splint splint, spacing adjustable silicon steel column correction leveling passage is formed between the first clamping plate and second clamping plates; a square fram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pressurizing device for vertical lifting body internal pressure. The level of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end plate, a connecting board is fixed below the metal plate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box body inside the squar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yer frame. The invention is clamped and stable, and the silicon steel column is uniform in force when the school is in normal use, and can be fully supported after bearing pressure, and the whole body can not generate two deformation, and the correcting and leveling effect is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硅钢柱加工装置,属于硅钢柱加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
技术介绍
硅钢柱焊接用于辅助散热的水槽后,由于焊接的高温影响,硅钢柱极易变形,并且水槽侧面也会凹凸不平,影响硅钢柱的正常使用,因此当完成水槽焊接后,一般需要对硅钢柱进行校正校平处理。在名称为“硅钢柱平面校正装置”、专利号为“CN201620350955.4”的专利中,申请人公开了一种校正效率高、校正省力方便的校正装置,但该装置作为老式的校正装置,却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装置在控制夹紧装置、传输装置时结构复杂,在调节拨动杆时,主动齿轮极易与传动齿轮、蜗杆卡壳,影响传动调节;2在对硅钢柱进行夹持时,主要利用第一支持块和第二支持块夹持,但二者之间的下方却存在间隙,在使用气动液压机对硅钢柱进行加压校正时无法保证其平整度,并且还极易将其向下压弯,导致校正失效,无法稳定高效的实现硅钢柱校正;3、由于硅钢柱宽度不定,导致硅钢柱变形位置不定,当硅钢柱变形位置位于硅钢柱边缘或者非正中时,气动液压机无法进行平移调节,不能正对变形处进行调节,校正不完整,效果较差,虽然在该专利中提到了利用滑块和滑轨来实现气动液压机的小范围移动,但是由于问题2的存在,即使该气动液压机能够移动,也不能保证硅钢柱受力均匀并且不会再次变形,其实现的功能较差;4、为了方便硅钢柱的定位,该申请设置了限位槽,硅钢柱两端卡在限位槽内,但由于限位槽宽度影响,使得校正时硅钢柱两侧极易翘起变形,反而影响了校正效果;5、该申请的机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校正时气动液压机压力较大,从而导致机座上端和下端在长久使用会产生变形,从而导致在校正时无法实现压紧平面与硅钢柱表面的完全贴合,二者极易出现间隙甚至间隙过大而导致校正失效,不利于长久稳定的校正使用。鉴于以上技术缺陷,申请人经过研究分析后设计后更为稳定、合理及高效的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从而解决了以往硅钢柱校正校平装置操作复杂,且校正效果差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端中部的校正校平装置及位于校正校平装置两侧呈直线等距排列的多个传动轴,多个传动轴之间均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同向转动;所述校正校平装置包括由四个金属板构成的方形框体,方形框体内部位于下端的金属板上方相对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二夹板可相对第一夹板水平滑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形成间距可调的硅钢柱校正校平通道;所述方形框体内部还设置有可竖直升降的加压装置,加压装置下端连接有水平压板,所述方形框体内部位于上端的金属板下方还固定有连接板,所述加压装置上端与连接板滑动连接,且加压装置滑动方向与第二夹板滑动方向相同;所述机架的硅钢柱进口端还设置有输送架,输送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开设有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拉动硅钢柱的拉动辊组,所述输送槽的两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用于挤压硅钢柱的挤压圆柱凸起,所述挤压圆柱凸起的曲率半径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大,且对立的两挤压圆柱凸起之间形成的输送空间的宽度H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优选的,所述机架上端位于校正校平装置的一侧还设置有制动转轴,制动转轴与传动轴等高且制动转轴一端与传动系统连接。优选的,所述制动转轴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动手轮。优选的,所述方形框体上端及左右两侧的外部均固定有纵横交错的加固板。优选的,所述方形框体内部位于第一夹板和右端的金属板之间还固定有定位板。优选的,所述加压装置为气压缸、液压缸或千斤顶。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板侧面还连接有导向螺杆,导向螺杆横向贯穿左端的金属板后连接有操作手轮,所述导向螺杆与所述左端的金属板螺纹配合。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一侧内凹形成安装槽,安装槽两侧均设置有卡板,所述加压装置上端设置有滑块,滑块可通过卡板卡在安装槽内。优选的,所述传动系统包括与多个传动轴均连接传动链组及用于驱动传动链组转动的驱动电机。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够自动送入硅钢柱进行夹持,并且可随时控制硅钢柱的传输状态,极为方便。2.本专利技术夹持稳定,在校正校平时硅钢柱受力均匀,且承压后能够得到全面的支撑,整体不会产生二次变形,校正校平效果好。3.本专利技术夹持后校正时,硅钢柱由于受力均匀,两侧不会翘起变形,从而在保证硅钢柱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校正,减少后续调整修剪,提高了加工效率。4.本专利技术可针对不同宽度的硅钢片进行大范围的校正,避免了多次校正而带来二次变形的问题,并且也提高了单次的校正面积,减少了校正整体时间。5.本专利技术结构更加稳固,校正时不会出现微量变形,能够减少校正误差,提高效果准确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校正校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输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间隙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机架;2、传动轴;3、校正校平装置;4、制动转轴;5、转动手轮;6、输送架;611、拉动辊组;612、架体;613、挤压圆柱凸起;614、输送空间;6111、输送滚筒;6112、挤压接触凹槽;6113、转轴;6114、容纳区间;641、调整导轨;642、滑座;643、调整弹簧;644、弹簧座;645、套筒座;646、丝杆;7、加固板;8、操作手轮;9、导向螺杆;10、方形框体;11、第二夹板;12、硅钢柱校正校平通道;13、第一夹板;14、定位板;15、水平压板;16、加压装置;17、连接板;18、安装槽;19、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如图1-图7所示,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包括机架1、位于机架1上端中部的校正校平装置3及位于校正校平装置3两侧呈直线等距排列的多个传动轴2,多个传动轴2之间均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同向转动;所述校正校平装置3包括由四个金属板构成的方形框体10,方形框体10内部位于下端的金属板上方相对设置有第一夹板13和第二夹板11,第二夹板11可相对第一夹板13水平滑动,第一夹板13和第二夹板11之间形成间距可调的硅钢柱校正校平通道12;所述方形框体10内部还设置有可竖直升降的加压装置16,加压装置16下端连接有水平压板15,所述方形框体10内部位于上端的金属板下方还固定有连接板17,所述加压装置16上端与连接板17滑动连接,且加压装置16滑动方向与第二夹板11滑动方向相同;所述机架的硅钢柱进口端还设置有输送架6,输送架6包括架体612,所述架体612上开设有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拉动硅钢柱的拉动辊组611,所述输送槽的两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用于挤压硅钢柱的挤压圆柱凸起613,所述挤压圆柱凸起613的曲率半径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大,且对立的两挤压圆柱凸起613之间形成的输送空间614的宽度H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硅钢柱首先通过输送架进行输送和预校正,然后输送到传动轴2上,通过传动系统带动传动轴2转动从而实现硅钢柱的传输,当硅钢片送至校正校平装置3后,通过校正校平装置3对其校正校平,完成后再通过传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

【技术保护点】
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端中部的校正校平装置及位于校正校平装置两侧呈直线等距排列的多个传动轴,多个传动轴之间均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同向转动;所述校正校平装置包括由四个金属板构成的方形框体,方形框体内部位于下端的金属板上方相对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二夹板可相对第一夹板水平滑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形成间距可调的硅钢柱校正校平通道;所述方形框体内部还设置有可竖直升降的加压装置,加压装置下端连接有水平压板,所述方形框体内部位于上端的金属板下方还固定有连接板,所述加压装置上端与连接板滑动连接,且加压装置滑动方向与第二夹板滑动方向相同;所述机架的硅钢柱进口端还设置有输送架,输送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开设有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拉动硅钢柱的拉动辊组,所述输送槽的两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用于挤压硅钢柱的挤压圆柱凸起,所述挤压圆柱凸起的曲率半径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大,且对立的两挤压圆柱凸起之间形成的输送空间的宽度H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位于机架上端中部的校正校平装置及位于校正校平装置两侧呈直线等距排列的多个传动轴,多个传动轴之间均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同向转动;所述校正校平装置包括由四个金属板构成的方形框体,方形框体内部位于下端的金属板上方相对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二夹板可相对第一夹板水平滑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形成间距可调的硅钢柱校正校平通道;所述方形框体内部还设置有可竖直升降的加压装置,加压装置下端连接有水平压板,所述方形框体内部位于上端的金属板下方还固定有连接板,所述加压装置上端与连接板滑动连接,且加压装置滑动方向与第二夹板滑动方向相同;所述机架的硅钢柱进口端还设置有输送架,输送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开设有输送槽,所述输送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拉动硅钢柱的拉动辊组,所述输送槽的两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用于挤压硅钢柱的挤压圆柱凸起,所述挤压圆柱凸起的曲率半径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依次增大,且对立的两挤压圆柱凸起之间形成的输送空间的宽度H沿硅钢柱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柱高效校正校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端位于校正校平装置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春黄绍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星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