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合釜,特别涉及一种间歇式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聚合釜。在搅拌器设计方面,12m3聚合釜中使用最多的是单螺带,但单螺带存在运转不平稳,轴封寿命短的致命弱点;而双螺带的搅拌功率又偏大,目前很少采用。封头底部刮刀最早是锚式,后来发展为单螺带刮刀、双螺带刮刀,但制造复杂,难于保证与封头内表面间隙,而且搅拌强度较弱,易出现催化剂沉底而产生结杯现象。在轴封方面,普遍采用双填料函密封,但底填料磨损快、漏油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催化剂活性,而且底填料更换困难。在传热方面,普遍采用带双螺旋导流板的夹套结构和内部指形管结构,但是,由于制造偏差,螺旋导流板的漏流严重,而指形管的传热面积太小,阻力大。后来,有人将指形管改为U形管,传热面积虽然有所增加,但流速太低,易在U形弯管段结垢堵管。况且,指形管和U形管的档板作用不明显,影响搅拌效果。随着国内液相本体法工艺的发展、新型高效催化剂的涌现以及聚合釜大型化的趋势,使得液相本体聚合工艺对反应釜的搅拌和撤热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现有12m3聚合釜成了制约聚合效率、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的瓶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强化搅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釜,包括釜体(1)、搅拌器(2)、轴封(4)、夹套(3)、内冷管(5),其特征在于:搅拌器(2)采用上部双螺带(8),底部四斜叶底刮刀(7)结构;轴封(4)采用填料密封与迷宫密封的组合,并在底部增设顶冲底填料装置(10);夹套(3)采用带双螺旋导流板(15)和散热翅片(14)的组合结构;内冷管(5)采用异型排管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袁云中,邱力佳,匡良明,甘望星,李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化集团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