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4295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6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线机构,包括气缸固定座、固定板、充气组件以及平行设置的拉线单元Ⅰ和拉线单元Ⅱ,拉线单元Ⅰ的夹爪模组Ⅰ和拉线单元Ⅱ的夹爪模组Ⅱ分别安装在固定板内,拉线单元Ⅰ的单动气缸Ⅰ和拉线单元Ⅱ的单动气缸Ⅱ分别安装在气缸固定座上,充气组件安装在气缸固定座后端并分别与拉线单元Ⅰ和拉线单元Ⅱ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实现了两条线束的夹紧、拉线、中转的功能。从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双线绞合加工中心的一个关键模组。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定位储气及空中对接的特有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线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线束下线及绞线领域,具体运用于线束行业线材的下线作业的拉线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线束加工企业对绞合线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范围从100mm-10000mm不等,所以拉线机构就要在剥皮工站和剥皮工站外10000mm之间来回运动,如果拉线机构带有气管及感应线,在反复运动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气管及感应线磨损、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是现有带有气管和感应线的拉线机构反复运动容易出现磨损断裂等情况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无需气管及感应线情况下实现往复运动的拉线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线机构,包括气缸固定座、固定板、充气组件以及平行设置的拉线单元Ⅰ和拉线单元Ⅱ,拉线单元Ⅰ的夹爪模组Ⅰ和拉线单元Ⅱ的夹爪模组Ⅱ分别安装在固定板内,拉线单元Ⅰ的单动气缸Ⅰ和拉线单元Ⅱ的单动气缸Ⅱ分别安装在气缸固定座上,充气组件安装在气缸固定座后端并分别与拉线单元Ⅰ和拉线单元Ⅱ连通。所述拉线单元Ⅰ包括夹爪模组Ⅰ、前弹簧Ⅰ、压紧轴Ⅰ、后弹簧Ⅰ、浮动接头Ⅰ、单动气缸Ⅰ和单向阀Ⅰ;夹爪模组Ⅰ的连杆Ⅰ一端插入固定板内并与固定板内压紧轴Ⅰ的一端卡接,在压紧轴Ⅰ与连杆Ⅰ连接处设置有前弹簧Ⅰ;压紧轴Ⅰ的另一端伸出固定板并穿过气缸固定座与浮动接头Ⅰ连接,在压紧轴Ⅰ上位于气缸固定座的部分套设有后弹簧Ⅰ;浮动接头Ⅰ与单动气缸Ⅰ的活塞杆连接,单动气缸Ⅰ固定在气缸固定座内。所述夹爪模组Ⅰ包括第一夹爪Ⅰ、第二夹爪Ⅰ、连接块Ⅰ和连杆Ⅰ,第一夹爪Ⅰ和第二夹爪Ⅰ分别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夹爪底座上,第一夹爪Ⅰ的后端铰接在连接块Ⅰ的一端,第二夹爪Ⅰ的后端铰接在连接块Ⅰ的另一端,且第一夹爪Ⅰ和第二夹爪Ⅰ相平行;连接块Ⅰ与连杆Ⅰ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杆Ⅰ的另一端插入固定板内。所述拉线单元Ⅱ包括夹爪模组Ⅱ、前弹簧Ⅱ、压紧轴Ⅱ、后弹簧Ⅱ、浮动接头Ⅱ、单动气缸Ⅱ和单向阀Ⅱ;夹爪模组Ⅱ的一端插入固定板内并与固定板内压紧轴Ⅱ的一端卡接,在压紧轴Ⅱ与连杆Ⅱ连接处设置有前弹簧Ⅱ;压紧轴Ⅱ的另一端伸出固定板并穿过气缸固定座与浮动接头Ⅱ连接,在压紧轴Ⅱ上位于气缸固定座的部分套设有后弹簧Ⅱ;浮动接头Ⅱ与单动气缸Ⅱ的活塞杆连接,单动气缸Ⅱ固定在气缸固定座内。所述夹爪模组Ⅱ包括第一夹爪Ⅱ、第二夹爪Ⅱ、连接块Ⅱ和连杆Ⅱ,第一夹爪Ⅱ和第二夹爪Ⅱ分别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夹爪底座上,第一夹爪Ⅱ的后端铰接在连接块Ⅱ的一端,第二夹爪Ⅱ的后端铰接在连接块Ⅱ的另一端,且第一夹爪Ⅱ和第二夹爪Ⅱ相平行;连接块Ⅱ与连杆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杆Ⅱ的侧端设有供前顶杆单元通过的腰孔;且连杆Ⅱ的另一端插入固定板内。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气路块、单向阀Ⅰ、前两通机控阀单元、后两通机控阀单元、前顶杆单元、后顶杆单元、进气轴、连接板和单向阀Ⅱ;所述前两通机控阀单元包括前两通机控阀Ⅰ和前两通机控阀Ⅱ;所述后两通机控阀单元包括后两通机控阀Ⅰ和后两通机控阀Ⅱ;气路块安装在气缸固定座下端,单向阀Ⅰ和单向阀Ⅱ平行安装在气路块内,前两通机控阀单元安装在固定板的前凹槽内并与前顶杆单元相配合;前顶杆单元穿过夹爪模组Ⅱ的连杆Ⅱ并安装在固定板上;后两通机控阀单元安装在气缸固定座的后凹槽内并与后顶杆单元配合;后顶杆单元安装在气缸固定座上;连接板固定在气缸固定座上,进气轴与连接板内的进气孔的入口连接,在进气孔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导气管与单向阀Ⅰ的入口连通,单向阀Ⅰ的的出口分为三路并分别经导气管与拉线单元Ⅰ的单动气缸Ⅰ、前两通机控阀Ⅰ和后两通机控阀Ⅰ连接;另一路通过导气管与单向阀Ⅱ的入口连通,单向阀Ⅱ的出口分为三路并分别经导气管与拉线单元Ⅱ的单动气缸Ⅱ、前两通机控阀Ⅱ和后两通机控阀Ⅱ连接。在固定板的侧端设置有前插入孔Ⅰ和前插入孔Ⅱ,前插入孔Ⅰ和前插入孔Ⅱ相平行并分别与前凹槽相通,在固定板上端设置有前定位孔Ⅰ和前定位孔Ⅱ,前定位孔Ⅰ与前插入孔Ⅰ相对应并垂直相通;前定位孔Ⅱ与前插入孔Ⅱ相对应并垂直相通;所述前顶杆单元包括前长顶杆和前短顶杆,前长顶杆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前插入孔Ⅰ和连杆Ⅱ上的腰孔与前两通机控阀Ⅰ接触;前短顶杆由外向内依次穿过前插入孔Ⅱ和连杆Ⅱ上的腰孔与前两通机控阀Ⅱ接触;前定位销钉Ⅰ插入前定位孔Ⅰ内与前长顶杆接触;前定位销钉Ⅱ插入前定位孔Ⅱ内与前短顶杆接触。在气缸固定座的侧端设置有后插入孔Ⅰ和后插入孔Ⅱ,后插入孔Ⅰ和后插入孔Ⅱ相平行并分别与后凹槽相通,在气缸固定座上端设置有后定位孔Ⅰ和后定位孔Ⅱ,后定位孔Ⅰ和后插入孔Ⅰ相对应并垂直相通;后定位孔Ⅱ与后插入孔Ⅱ相对应并垂直相通;所述后顶杆单元包括后长顶杆和后短顶杆,后长顶杆穿过后插入孔Ⅰ与后两通机控阀Ⅰ接触;后短顶杆穿过后插入孔Ⅱ与后两通机控阀Ⅱ接触;后定位销钉Ⅰ插入后定位孔Ⅰ内与后长顶杆接触;后定位销钉Ⅱ插入后定位孔Ⅱ内与后短顶杆接触。当本专利技术到达拉线位置时进气轴插入调速阀内,调速阀通气,气体通过进气轴进入单向阀Ⅰ和单向阀Ⅱ,从单向阀Ⅰ出来的气体各自一分为三,分别经导气管与单动气缸Ⅰ、前两通机控阀Ⅰ和后两通机控阀Ⅰ连接,单动气缸Ⅰ通气后伸出压缩前弹簧使夹爪模组闭合实现线束的夹紧,夹紧线束后本专利技术可整体移动与气源脱离,由于是单向阀Ⅰ所以单动气缸Ⅰ不会泄气,仍然夹紧线束,运动到中转位置时,中转模组的气缸伸出推动前顶杆单元和后顶杆单元作用到两通机控阀上实现泄气,前弹簧使单动气缸Ⅰ复位,夹爪松开。从单向阀Ⅱ出来的气体流向与单向阀Ⅰ的相同,控制拉线单元Ⅱ工作。本专利技术整体实现了两条线束的夹紧、拉线、中转的功能。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双线绞合加工中心的一个关键模组。使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定位储气及空中对接的特有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拉线机构,包括气缸固定座418、固定板419、充气组件以及平行设置的拉线单元Ⅰ和拉线单元Ⅱ,拉线单元Ⅰ的夹爪模组Ⅰ401和拉线单元Ⅱ的夹爪模组Ⅱ402分别安装在固定板419内,拉线单元Ⅰ的单动气缸Ⅰ408和拉线单元Ⅱ的单动气缸Ⅱ424分别安装在气缸固定座418上,充气组件安装在气缸固定座418后端并分别与拉线单元Ⅰ和拉线单元Ⅱ连通。所述拉线单元Ⅰ包括夹爪模组Ⅰ401、前弹簧Ⅰ404、压紧轴Ⅰ405、后弹簧Ⅰ406、浮动接头Ⅰ407、单动气缸Ⅰ408和单向阀Ⅰ411;夹爪模组Ⅰ401的连杆Ⅰ4014一端插入固定板419内并与固定板419内压紧轴Ⅰ405的一端卡接,在压紧轴Ⅰ405与连杆Ⅰ4014连接处设置有前弹簧Ⅰ404;压紧轴Ⅰ405的另一端伸出固定板419并穿过气缸固定座418与浮动接头Ⅰ407连接,在压紧轴Ⅰ405上位于气缸固定座418的部分套设有后弹簧Ⅰ406;浮动接头Ⅰ407与单动气缸Ⅰ408的活塞杆连接,单动气缸Ⅰ408固定在气缸固定座418内。所述夹爪模组Ⅰ401包括第一夹爪Ⅰ4011、第二夹爪Ⅰ4012、连接块Ⅰ4013和连杆Ⅰ4014,第一夹爪Ⅰ4011和第二夹爪Ⅰ4012分别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夹爪底座420上,第一夹爪Ⅰ4011的后端铰接在连接块Ⅰ4013的一端,第二夹爪Ⅰ4012的后端铰接在连接块Ⅰ4013的另一端,且第一夹爪Ⅰ4011和第二夹爪Ⅰ4012相平行;连接块Ⅰ4013与连杆Ⅰ4014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杆Ⅰ40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拉线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固定座(418)、固定板(419)、充气组件以及平行设置的拉线单元Ⅰ和拉线单元Ⅱ,拉线单元Ⅰ的夹爪模组Ⅰ(401)和拉线单元Ⅱ的夹爪模组Ⅱ(402)分别安装在固定板(419)内,拉线单元Ⅰ的单动气缸Ⅰ(408)和拉线单元Ⅱ的单动气缸Ⅱ(424)分别安装在气缸固定座(418)上,充气组件安装在气缸固定座(418)后端并分别与拉线单元Ⅰ和拉线单元Ⅱ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固定座(418)、固定板(419)、充气组件以及平行设置的拉线单元Ⅰ和拉线单元Ⅱ,拉线单元Ⅰ的夹爪模组Ⅰ(401)和拉线单元Ⅱ的夹爪模组Ⅱ(402)分别安装在固定板(419)内,拉线单元Ⅰ的单动气缸Ⅰ(408)和拉线单元Ⅱ的单动气缸Ⅱ(424)分别安装在气缸固定座(418)上,充气组件安装在气缸固定座(418)后端并分别与拉线单元Ⅰ和拉线单元Ⅱ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单元Ⅰ包括夹爪模组Ⅰ(401)、前弹簧Ⅰ(404)、压紧轴Ⅰ(405)、后弹簧Ⅰ(406)、浮动接头Ⅰ(407)、单动气缸Ⅰ(408)和单向阀Ⅰ(411);夹爪模组Ⅰ(401)的连杆Ⅰ(4014)一端插入固定板(419)内并与固定板(419)内压紧轴Ⅰ(405)的一端卡接,在压紧轴Ⅰ(405)与连杆Ⅰ(4014)连接处设置有前弹簧Ⅰ(404);压紧轴Ⅰ(405)的另一端伸出固定板(419)并穿过气缸固定座(418)与浮动接头Ⅰ(407)连接,在压紧轴Ⅰ(405)上位于气缸固定座(418)的部分套设有后弹簧Ⅰ(406);浮动接头Ⅰ(407)与单动气缸Ⅰ(408)的活塞杆连接,单动气缸Ⅰ(408)固定在气缸固定座(418)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模组Ⅰ(401)包括第一夹爪Ⅰ(4011)、第二夹爪Ⅰ(4012)、连接块Ⅰ(4013)和连杆Ⅰ(4014),第一夹爪Ⅰ(4011)和第二夹爪Ⅰ(4012)分别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夹爪底座上,第一夹爪Ⅰ(4011)的后端铰接在连接块Ⅰ(4013)的一端,第二夹爪Ⅰ(4012)的后端铰接在连接块Ⅰ(4013)的另一端,且第一夹爪Ⅰ(4011)和第二夹爪Ⅰ(4012)相平行;连接块Ⅰ(4013)与连杆Ⅰ(4014)的一端固定连接;且连杆Ⅰ(4014)的另一端插入固定板(419)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单元Ⅱ包括夹爪模组Ⅱ(402)、前弹簧Ⅱ(421)、压紧轴Ⅱ(420)、后弹簧Ⅱ(423)、浮动接头Ⅱ(422)、单动气缸Ⅱ(424)和单向阀Ⅱ(425);夹爪模组Ⅱ(402)的一端插入固定板(419)内并与固定板(419)内压紧轴Ⅱ(420)的一端卡接,在压紧轴Ⅱ(420)与连杆Ⅱ(4024)连接处设置有前弹簧Ⅱ(421);压紧轴Ⅱ(420)的另一端伸出固定板(419)并穿过气缸固定座(418)与浮动接头Ⅱ(422)连接,在压紧轴Ⅱ(420)上位于气缸固定座(418)的部分套设有后弹簧Ⅱ(423);浮动接头Ⅱ(422)与单动气缸Ⅱ(424)的活塞杆连接,单动气缸Ⅱ(424)固定在气缸固定座(418)内。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拉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模组Ⅱ(402)包括第一夹爪Ⅱ(4021)、第二夹爪Ⅱ(4022)、连接块Ⅱ(4023)和连杆Ⅱ(4024),第一夹爪Ⅱ(4021)和第二夹爪Ⅱ(4022)分别通过销轴活动安装在夹爪底座(420)上,第一夹爪Ⅱ(4021)的后端铰接在连接块Ⅱ(4023)的一端,第二夹爪Ⅱ(4022)的后端铰接在连接块Ⅱ(4023)的另一端,且第一夹爪Ⅱ(4021)和第二夹爪Ⅱ(4022)相平行;连接块Ⅱ(4023)与连杆Ⅱ(402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杆Ⅱ(4024)的侧端设有供前顶杆单元通过的腰孔;且连杆Ⅱ(4024)的另一端插入固定板(419)内。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秀春蒋会胜刘德行郭得岁武锦涛李德阳闫超炯李振涛王建
申请(专利权)人:鹤壁海昌专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