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丙烯腈聚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317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丙烯腈聚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制备方法。第一单体为丙烯腈,引发剂为偶氮类或有机过氧化物类,溶剂为离子液体,并根据需要添加第二单体和第三单体、分子量调节剂和浅色剂,进行溶液聚合,制备丙烯腈聚合物,所制备的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为2×10↑[4]~10×10↑[4]。所采用的溶剂为离子液体,无毒、无挥发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操作人员健康。所采用的离子液体熔点范围宽,并在聚合反应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反应温度的控制。反应速率快。聚合物的分子量在很大范围可以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丙烯腈均聚物或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在离子液体中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丙烯腈可以进行本体聚合、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实际生产大多采用溶液聚合,根据所用溶剂的不同,溶液聚合可分为均相溶液聚合和非均相溶液聚合,传统的均相溶液聚合所用溶剂包括硫氰酸钠水溶液、浓氯化锌水溶液、硝酸、碳酸乙二酯、二甲基亚砜、二甲基甲酰胺或二甲基乙酰胺,所有上述溶剂中的无机溶剂有强烈的腐蚀性,而有机溶剂有挥发性,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丙烯腈采用溶液聚合时,所用溶剂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挥发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单体、引发剂、浅色剂、分子量调节剂依次加入离子液体中,搅拌溶解,在50~80℃,聚合反应1~6小时,即获得丙烯腈均聚物或共聚物。所说的单体包括第一单体、第二单体或第三单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说的第一单体为丙烯腈;所说的第二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腈、醋酸乙烯酯、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所说的第三单体为衣康酸、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苯磺酸钠、乙烯基吡啶、2-甲基-5-乙烯吡啶、甲基丙烯酸二甲替氨基乙酯中的一种。总单体在离子液体中的质量浓度为10~35%;其中第一单体占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80~100%第二单体占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17%第三单体占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3%。所说的离子液体为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离子液体的熔点为-90~300℃;所说的阳离子包括下列阳离子中的一种 烷基季铵离子 烷基季磷离子 烷基咪唑离子 烷基吡啶离子其中R1,R3,R4,R5和R6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它们分别是H或C1~C8的烷基。所说的阴离子包括BF4-、PF4-、CF3SO3-、CF3COO-、(CF3SO2)2N-、(CF3SO2)2C-的一种;所说的离子液体可采用市售产品,或采用文献Bonhote P,Dias A P,Papageorigiou N et el.Inorg.Chem.,1996.35,1168~1178或Wasserscheid P,Keim W.Angew.Chem.Int.Ed.,2000.39,3772~3789公开的方法进行制备。所说的引发剂为偶氮类(如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或有机过氧化物类(如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辛酰、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5~1.5%;所说的浅色剂为二氧化硫脲或氯化亚锡,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1.5%; 所说的分子量调节剂为异丙醇,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1.0%。依据上述方法所制备的丙烯腈均聚物或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2×104~10×104。所制备的丙烯腈均聚物或共聚物主要用于纺制聚丙烯腈纤维。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所采用的溶剂为离子液体,无毒、无挥发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操作人员健康。(2)所采用的离子液体熔点范围宽,在聚合反应的温度范围内,有利于反应温度的控制。(3)采用离子液体为溶剂,反应速率快。(4)采用离子液体为溶剂,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分子量调节剂,聚合物的分子量在很大范围可以调节。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4采用如下离子液体制备丙烯腈均聚物 式(1) 式(2) 式(3) 式(4)将单体、引发剂依次加入离子液体中,搅拌溶解,在65℃,聚合反应2小时,即获得丙烯腈均聚物。 实施例5~8采用如下离子液体制备丙烯腈均聚物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9~12 采用如下离子液体制备丙烯腈共聚物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13~16采用如下离子液体制备丙烯腈共聚物 实施例17~20采用如下离子液体制备丙烯腈共聚物 实施例21~24采用如下离子液体制备丙烯腈共聚物 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单体、引发剂加入离子液体中聚合反应步骤;所说的单体包括第一单体、第二单体或第三单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所说的第一单体为丙烯腈;所说的第二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腈、醋酸乙烯酯或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所说的第三单体为衣康酸、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苯磺酸钠、乙烯基吡啶、2-甲基-5-乙烯吡啶或甲基丙烯酸二甲替氨基乙酯中的一种;所说的离子液体为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所说的阳离子包括下列阳离子中的一种 或 烷基季铵离子 烷基季磷离子烷基咪唑离子 烷基吡啶离子其中R1,R3,R4,R5和R6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它们分别是H或C1~C8的烷基;所说的阴离子包括BF4-、PF4-、CF3SO3-、CF3COO-、(CF3SO2)2N-或(CF3SO2)2C-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反应时还包括浅色剂和分子量调节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反应温度为50~80℃,聚合反应时间为1~6小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总单体在离子液体中的质量浓度为10~35%。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单体占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80~100%,第二单体占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17%,第三单体占总单体的质量分数为0~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引发剂为偶氮类或有机过氧化物类,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5~1.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二苯甲酰、过氧化十二酰、过氧化辛酰或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中的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浅色剂为二氧化硫脲或氯化亚锡,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1.5%;所说的分子量调节剂为异丙醇,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1.0%。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备的丙烯腈均聚物或共聚物的粘均分子量为2×104~10×104。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离子液体熔点范围为-90~30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第一单体为丙烯腈,引发剂为偶氮类或有机过氧化物类,溶剂为离子液体,并根据需要添加第二单体和第三单体、分子量调节剂和浅色剂,进行溶液聚合,制备丙烯腈聚合物,所制备的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为2×10文档编号C08F220/00GK1560097SQ200410016369公开日2005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7日专利技术者张玉梅, 程亮, 曾禹星, 王华平 申请人:东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丙烯腈聚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单体、引发剂加入离子液体中聚合反应步骤;    所说的单体包括第一单体、第二单体或第三单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所说的第一单体为丙烯腈;    所说的第二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腈、醋酸乙烯酯或丙烯酰胺中的一种;    所说的第三单体为衣康酸、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磺酸钠、甲基丙烯苯磺酸钠、乙烯基吡啶、2-甲基-5-乙烯吡啶或甲基丙烯酸二甲替氨基乙酯中的一种;    所说的离子液体为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所说的阳离子包括下列阳离子中的一种:    ***    烷基季铵离子  烷基季磷离子  烷基咪唑离子  烷基吡啶离子    其中:R1,R3,R4,R5和R6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它们分别是H或C1~C8的烷基;    所说的阴离子包括BF↓[4]↑[-]、PF↓[4]↑[-]、CF↓[3]SO↓[3]↑[-]、CF↓[3]COO↑[-]、(CF↓[3]SO↓[2])↓[2]N↑[-]或(CF↓[3]SO↓[2])↓[2]C↑[-]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梅程亮曾禹星王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