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合成支化聚乙烯的多核苊二亚胺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302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支化聚乙烯的多核苊二亚胺氯化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多核苊二亚胺镍配合物负载于SiO↓[2]-MgCl↓[2]复合载体上为主催化剂,AlEt↓[2]Cl作助催化剂。制备方法采用浸渍反应法。所得催化剂具有球型颗粒形态,无需MAO催化单一乙烯聚合可以制得高支化度低密度聚乙烯塑性体和弹性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支化聚乙烯塑性体、弹性体的多核苊二亚胺氯化镍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齐格勒-纳塔(Z-N)催化剂对乙烯和α-烯烃共聚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可以制得不同支化度的中、低密度聚乙烯;但其身不能使聚乙烯产生支链,要得到支化聚乙烯,就需要用价格昂贵的α-烯烃,这增加了聚乙烯的成本,同时,用这类催化剂也不易得到高支化度的聚乙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发现的后过渡金属镍、钯等的二亚胺配合物在以甲基铝氧烷(MAO)或硼化合物制得的催化体系能够从单一乙烯齐聚、原位共聚合成各种高支化度的聚乙烯塑性体和弹性体,这为烯烃聚合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具有有重要的应用前景(J.K.Johnson,C.M.Killian and M.Brookhart,J Am.Chem.Soc,1995,1176414)。然而,这种催化剂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MAO或硼化合物作助催化剂,成本较高;而且所制得的产品支化度不易控制,产品形态不规则,在工业生产中推广使用仍有较大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单一乙烯出发制备支化聚乙烯的负载催化剂——多核苊二亚胺氯化镍配合物催化剂。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支化聚乙烯的多核苊二亚胺氯化镍配合物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其特征是以多核苊二亚胺氯化镍配合物负载在MgCl↓[2]、SiO↓[2]复合载体上,构成复合主催化剂;以AlEt↓[2]Cl为助催化剂;多核苊二亚胺氯化镍配合物为(Ni)↓[n+2]LCl↓[2(n+2)],其中L为选自以下结构式Ⅰ所示L↓[1]至L↓[4]化合物之一的多核苊双亚胺化合物:***(Ⅰ)式Ⅰ中:n为2~10;L↓[1]:R↓[1]=R↓[2]=R↓[3]=异丙基;L↓[2]:R↓[1]=R↓[2]=乙基,R↓[3]=异丙基;L↓[3]:R↓[1]=乙基,R↓[2]=R↓[3]=异丙基;L↓[4]:R↓[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华胡扬剑江洪流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