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烯丙基-2-烷基氯化吡啶鎓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1856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N-烯丙基-2-烷基氯化吡啶鎓盐、其均聚和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α-长链烷基吡啶和烯丙基氯按1∶3~1∶5的比例混合并置于反应器中,乙腈作溶剂,控制反应物所占质量百分数在30~50%左右,在80~90℃密闭反应2~3天,蒸出溶剂,得褐色油状混合物,经柱层析提纯,得到N-烯丙基-2-烷基氯化吡啶鎓盐,通过引发其自聚合或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得到该吡啶鎓盐的均聚和共聚物。该吡啶鎓盐及其均聚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很强的杀菌性能,其共聚物具有较高的粘度和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具有杀菌、防腐、增粘抗盐等多种功能,同时该吡啶鎓盐的制备方法方便可行,易于操作,收率较高,且无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烯丙基的烷基氯化吡啶鎓盐、其均聚和与丙烯酰胺、丙烯酸的共聚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吡啶鎓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表面活性剂在国民经济和人类日常生活中已经成为须臾不可缺少的化学品。在能源矿业、金属加工、轻纺、日用化工、食品制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1935年Domagk发现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能力,其中的代表物是季铵盐型的表面活性剂,此外还有吡啶盐、咪唑啉盐、异喹啉盐等。这些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但具有广谱杀抑菌能力,而且杀菌作用也很强,此外还具有无臭、水溶性大、刺激性小的优点。如苄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氯化铵(俗称1227)的杀菌浓度低、水溶性好、毒性和刺激性小,但价格高,血清对其杀菌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在同一体系中长时间使用一种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产生的抗药性使其使用效果明显下降,如1227对油田回注水中硫酸还原菌的杀灭用量由30mg/L到100mg/L,所以很有必要寻求新的杀菌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N-烯丙基-2-烷基氯化吡啶鎓盐单体及其聚合物均有广谱杀菌活性,尤其是单体对所选择的四种指示菌的杀菌活性比1227更强。而其均聚物也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N-烯丙基-2-烷基氯化吡啶鎓盐,具有如下结构:***n=8,10,12,14,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晓慧陈志胡星琪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