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烯烃/极性α-烯烃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61610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极高聚合活性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及使用该催化剂制备具有特殊性质的烯烃/极性单体共聚物的方法。该催化剂包括(A)通式为(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B)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铝氧烷化合物或可离子化的离子化合物。通式(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中M是元素周期表中第3或第4族的过渡金属原子,m是1-3间的一个整数,R↓[1]是烯烃等,R↓[2]-R↓[5]分别为H、卤素、烃基等,R↓[6]是卤素、烃基等,n是满足M价态的一个数,X是卤素、烃基等。用于共聚合的烯烃包括能够配位聚合的所有烯烃,极性单体包括能够配位聚合的含N、O、P、S、B、Si和卤素等功能原子的α-烯烃类极性单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烯烃/极性α-烯烃共聚物,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各种极性基团、具有特定分子量和组成的烯烃/极性α-烯烃共聚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上述共聚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共聚物的应用。
技术介绍
烯烃与其它α-烯烃、非共轭二烯烃、环烯烃以及丙烯酸酯类极性单体的共聚合是提高聚烯烃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共聚单体的加入可以提供反应性基团,同时改善聚烯烃的物理力学性能。另一方面,在聚合反应中引入功能性基团,对聚烯烃产品进行简单、有效并且切实可行的功能化改性,可以大大改善聚烯烃的表面极性,提高聚烯烃的印染性及与其它材料(如极性聚合物、颜料、填料、玻璃纤维和金属等)的相容性,将聚烯烃产品的应用扩展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关于烯烃与极性单体的共聚合,由于传统的Ziegler-Natta催化剂裸露的金属活性中心极易和极性单体的含孤对电子的氧、氮等原子结合,致使催化剂中毒而不能进行聚合。上世纪90年代,用茂金属催化剂进行烯烃与极性单体的共聚合逐渐发展起来,通常的办法是先用MAO或者TMA预处理极性单体,将氧、氮等杂原子保护起来再进行共聚合。总体来讲,茂金属特别是桥连茂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烯烃/极性α-烯烃共聚物,其特征在于:(a)包含30~99.9%摩尔的烯烃单元和0.1~70%摩尔的含3-11个碳原子的极性α-烯烃;(b)由凝胶色谱法测得的数均分子量为500-300,000,分子量分布范围在1.0~5 .0之间;(c)全部聚合物链至少有95%在其分子末端具有至少一个不饱和键;(d)由式(Ⅰ)给出的B值为1.0-2.0:B=P↓[PO]/(2P↓[P].P↓[O])(Ⅰ)式中,P↓[O]是共聚物中烯烃单元 的摩尔份数,P↓[P]是共聚物中极性α-烯烃单元的摩尔份数,P↓[P...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友良陈商涛张晓帆吕英莹李化毅张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