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血管栓塞材料的温敏性MPC-b-NIPAM二嵌段星型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55960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血管栓塞材料的温敏性MPC-b-NIPAM二嵌段星型三臂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式1所示,该共聚物每臂第一段为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第二段为聚异丙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物质的量的比为1∶(8~32)。    ***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血管栓塞材料的温敏性MPC-b-NIPAM二嵌段星型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的血管栓塞材料制备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在血管内栓塞治疗领域最常用的栓塞剂是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utylcyanoacrylate,NBCA),但由于它的粘附性,对浓度、注射速度和拔管时机要求较高,给操作带来很大不便,诸多缺点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非粘附性液体栓塞剂由于不粘管,可操作性强,应用前景乐观,而遗憾的是大多数非粘附性栓塞剂以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溶剂,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DMSO有较强的血管毒性,可引起急性血管痉挛、损伤和坏死,尤其是剂量过大、注射速度过快和浓度过高的时候。另外DMSO对现在广泛使用的微导管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作用,注射以DMSO为溶剂的栓塞材料需要特殊的微导管,这也限制了它们的临床应用。可注射温敏性水凝胶材料是近年来备受人们广泛研究的生物医用材料。它可注射入体内,在不加有机交联剂的情况下,其水溶液在生理温度下原位凝胶,可负载多种治疗剂,且不受植入部位的几何形状限制,是理想的药物释放载体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用于血管内栓塞剂的凝胶材料多采用化学交联,呈颗粒状,配制成悬浊液经微导管注射入体内,如明胶海绵颗粒等。而国内外关于可注射温敏性液体栓塞材料的研究鲜有报道。Matsumaru等合成了异丙基丙烯酰胺与正丙基丙烯酰胺的无规共聚物并实现了对兔肾脏动脉的血管栓塞,该材料克服了粘附性以及有机溶剂的毒性等缺点。最近,Liu等制备了一种基于异丙基丙烯酰胺的三元共聚物血管栓塞材料,成功地栓塞了家猪脑动脉畸形网络,但是上述两种材料由于采用的是无规自由基共聚合,使得该共聚物材料的分子结构无法被预先设计,而且共聚物分子量及分布指数不可控。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作为分子设计的有效手段,可用来制备具有特定结构的大分子。具有多于两个反应性的碳-卤键化合物可用作引发剂合成星型化合物,臂数由引发中心的数目决定,而臂长取决于初始的单体/引发剂浓度比。最近,Liu等利用ATRP技术制备了HEMA-b-NIPAM二嵌段星型三臂共聚物,虽然实现了对分子结构的控制,但是该共聚物在相转变后脱水十分严重,而且其生物相容性需要进一步改进。MPC单体中含有磷酰胆碱基团,而该基团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MPC组分的引入有利于改善共聚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聚异丙基丙烯酰胺水溶液在32℃附近可发生一个可逆的相转变,比较接近人体温度(37℃),当温度低于32℃时呈现液体状态,而高于该温度时则转变为固态,因此可原位注射。由此,通过ATRP技术可以制备结构规整、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血管栓塞材料。涉及到本
技术介绍
的参考文献如下Matsumaru,et al.Application of thermosensitive polymers as a new embolic material forintravascular neurosurgery.J.Biomater.Sci.Polymer.Edn.1996,7,795-804Li XW,et al.Thermosensitive N-isopropylacrylamide-N-propylacrylamide-vinylpyrrolidone terpolymers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 and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as embolicagents.Biomaterials,2005,26(34),7002-7011Zhiqiang Cao,et al.N-Isopropylacrylamide/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Star DiblockCopolymersSynthesis and Thermoresponsive Behavior.Macromol.Chem.Phys.2006,207,2329-233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两步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MPC-b-NIPAM二嵌段星型共聚物,该共聚物被设计用来作为血管栓塞剂;以该方法制备的共聚物分子结构规整,该共聚物LCST接近人体温度,且具有快速响应性以及良好的保水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用于血管栓塞材料的温敏性MPC-b-NIPAM二嵌段星型三臂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式1所示。该共聚物每臂第一段为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PMPC),第二段为聚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MPC与NIPAM物质的量的比为1∶(8~32)。 上述共聚物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制备,其特征在于如下过程(1)引发剂三(2-溴代异丁酰氧基)乙胺(TrisE)的制备;反应前加入氢氧化钠于三乙醇胺中脱水。将脱水后的三乙醇胺与三乙胺按照物质的量的比为1∶(1~3)溶于四氢呋喃中,同时将溴代异丁酰溴化物按照与三乙醇胺物质的量的比为1∶(1~2)加入到四氢呋喃中,在0℃冰水浴搅拌。过滤除去铵盐,将反应物于30℃真空干燥,将干燥后的产物用0.1mol/L碳酸钠洗涤,再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然后用硫酸镁干燥。真空下除溶剂,得到红棕色的最终产物三(2-溴代异丁酰氧基)乙胺(TrisE)。(2)溴代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大分子引发剂(PMPC-Br)的合成将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MPC)、三(2-溴代异丁酰氧基)乙胺(TrisE)、氯化亚铜(CuCl)、联吡啶(bpy)按照物质的量比为(24~36)∶1∶3∶6溶于甲醇中,使用液氮(-180℃~-190℃)冻实,抽真空后通入氮气,将反应体系中的氧气置换为99.99%氮气,在20~30℃恒温水浴中反应2~6h,反应结束后,混合液置入截流分子量为3500~5000的透析袋中精制,每12h换一次水,透析7天后冷冻干燥制得PMPC-Br大分子引发剂。(3)MPC-b-NIPAM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将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PMPC-Br大分子引发剂、催化剂CuCl、配体1,4,8,11-四甲基-1,4,8,11-四杂氮环十四烷(Me4cyclam)按照物质的量比为(240~960)∶1∶3∶3置于甲醇中,使用液氮(-180℃~-190℃)冻实,抽真空后通入氮气,将反应体系中的氧气置换为99.99%氮气,冰水浴(0℃)反应8~24h,反应结束后,混合液被置入截流分子量为3500~5000的透析袋中精制,12h换一次水,透析7天后冷冻干燥制得MPC-b-NIPAM二嵌段星型三臂共聚物。上述方法制备的共聚物材料,其水溶液作为血管栓塞材料。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共聚物分子结构规整,该共聚物的LCST可控制在32~34℃,较接近人体温度,溶胶-凝胶转变时间可控制在20s以内,转变速度较快,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以及生物相容性。附图说明图1为MPC-Br大分子引发剂核磁氢谱。图2为共聚物样品核磁氢谱。图3为共聚物样品红外谱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制得共聚物DSC升温曲线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制得共聚物样品模量-温度曲线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制得共聚物样品模量-温度曲线图。图7为不同浓度1∶32共聚物样品细胞存活率与空白细胞的对比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血管栓塞材料的温敏性MPC-b-NIPAM二嵌段星型三臂共聚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式1所示,该共聚物每臂第一段为聚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第二段为聚异丙基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物质的量的比为1∶(8~32)。***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广高鹏赵晓丽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