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59285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3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涂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桶,混合桶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筛板,混合桶的侧壁上设有盛料管,盛料管的一端与通孔连通,盛料管的另一端封闭,盛料管上设有投料管;混合桶内位于通孔的上方设有盛料板,盛料板上设有一组网孔,混合桶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连通有吹气管;混合桶的侧壁上部位于盛料板下方设有排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解决了采用现有混合装置混合补土剂和硬化剂时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
本技术属于涂装
,具体涉及一种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涂装是工程机械产品表面制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可以起到对产品的防护和装饰作用。涂装工艺通常包括前处理、清洁除尘、第一次喷涂底漆、烘烤、补土、研磨、再次喷涂底漆、烘烤、喷涂面漆、烘烤等步骤,其中补土是为了填补工件表面的缺陷,以增加工件表面的平整度,便于后续的喷漆操作。补土剂主要包括单组份补土剂和双组份补土剂两类,其中双组份补土剂需要用硬化剂和补土剂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配比不当会直接影响涂装的性能。双组份使用的原料补土剂通常为膏状,硬化剂通常为粉状,两者的重量配比一般为补土剂:硬化剂=100:1-3。目前,补土剂与硬化剂的混合装置通常是一个简单的混合罐,将配好的补土剂与硬化剂一同放入至混合罐中,用搅拌棍重复搅动,使两者混合。然而,采用此种混合装置进行混合时,有以下不足:膏状的补土剂黏性较强,粉状的硬化剂放入至补土剂中进行搅拌混合时,硬化剂的流动性较差,容易集体被补土剂包裹于一处,不便于硬化剂的分散,导致混合不均匀,尤其是补土剂与硬化剂两者量悬殊较大的情况下,此种情况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以解决采用现有混合装置混合补土剂和硬化剂时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本方案中的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桶,混合桶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筛板,混合桶的侧壁上设有盛料管,盛料管的一端与通孔连通,盛料管的另一端封闭,盛料管上设有投料管;混合桶内位于通孔的上方设有盛料板,盛料板上设有一组网孔,混合桶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连通有吹气管;混合桶的侧壁上部位于盛料板下方设有排气孔。采用本方案中的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通孔内的筛板对物料起到一个阻挡的作用,避免物料一下全部进入至混合桶内,同时筛板上的筛孔又可允许物料物料进入至混合桶内,只不过进入的速度较慢。盛料管用于盛装物料,投料管一方面可用于将物料投入至盛料管内,另一方面又可连接吹气装置,将物料吹入至混合桶内混合。盛料板用于盛装物料,盛料板上的网孔可允许物料通过,进入至掉落至盛料板下方。吹气管用于向混合桶位于盛料板上方的空间内吹气,以对盛料板上方的物料施加一个压力,促使该物料穿过网孔掉落至混合桶下方。排气孔用于排气,避免向混合桶内吹入过多的气体而使混合桶内的压力过大,导致物料无法顺畅地进入至混合桶内,甚至导致混合桶内的压力过大而爆炸。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及技术效果为:将膏状的补土剂放入至盛料板上,将粉状的硬化剂通过投料管放入至盛料管内,再通过吹气管和投料管分别向盛料板上方和盛料管内吹气,膏状的补土剂在气体压力下通过盛料板上的网孔滴落至盛料板下方,且滴落的形式呈连续的条状,与此同时,盛料管内呈粉状的硬化剂在气体压力下也会穿过筛板上的筛孔进入至混合桶内,与连续条状的膏状补土剂接触、混合。由于补土剂是呈连续条状向下滴落的,而粉状的硬化剂也是连续性地进入至混合桶内与补土剂接触的,两者接触混合后会继续向下掉落,而后进入至混合桶内的物料会继续混合,以此类推,硬化剂与补土剂不断进入至混合桶内,不断进行混合,而且粉状的硬化剂在膏状的补土剂中分散开来,避免硬化剂被补土剂包裹于一处,硬化剂无法进行分散,而导致的混合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实现两者的初混合,而且此初混合对两者的最终混合起到关键的作用。以下是基于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优选方案一:所述投料管位于盛料管远离混合桶的一端。由此从投料管向盛料管内吹入的气体对粉状硬化剂的作用力与盛料管的轴向方向一致,对硬化剂的作用效果更好,使硬化剂更顺畅地进入至混合桶内。优选方案二:基于优选方案一,所述盛料管为锥形管,锥形管的大径端靠近混合桶。一方面进入至混合桶内的粉状硬化剂可分散得更开,与补土剂的初混合更均匀,另一方面,粉状硬化剂可沿盛料管内壁朝向混合桶滑落,保证投入至盛料管内的粉状硬化剂能全部进入至混合桶内参与混合。优选方案三:基于优选方案二,所述盛料板上设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纵向投影套于通孔的纵向投影外,所述一组网孔位于弧形凹槽内,且沿弧形凹槽呈弧形分布。从而补土剂可于通孔前形成一个弧形的“膏帘”,该“膏帘”厚度较薄,而且将从通孔进入至混合桶内的粉状硬化剂包围住,保证两者不会错过混合,而网孔若以其他形式分布,粉状的硬化剂难以穿过较近的连续条状补土剂与较远的连续条状补土剂接触、混合。优选方案四:基于优选方案三,所述弧形凹槽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且该等腰梯形的上底位于下方。以便于膏状补土剂进入至弧形凹槽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中盛料板5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投料管1、密封盖2、吹气管3、混合桶4、盛料板5、排气孔6、盛料管7、通孔8、筛板9、弧形凹槽10、网孔11。如图1、图2所示,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包括混合桶4,混合桶4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8,该通孔8为锥形孔,锥形孔的大径端朝向混合桶4的内侧,通孔8内设有筛板9,筛板9上均布有筛孔,混合桶4的侧壁上设有盛料管7,盛料管7为锥形管,锥形管的大径端靠近混合桶4,盛料管7的一端与通孔8连通,盛料管7的另一端封闭,且盛料管7上远离混合桶4的一端设有投料管1。混合桶4内位于通孔8的上方设有盛料板5,盛料板5上设有弧形凹槽10,弧形凹槽10的纵向投影套于通孔8的纵向投影外,弧形凹槽10的纵截面呈等腰梯形状,该等腰梯形的上底位于下方;盛料板5上设有一组网孔11,该一组网孔11位于弧形凹槽10的底端,沿弧形凹槽10呈弧形分布。混合桶4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2,密封盖2上连通有吹气管3;混合桶4的侧壁上部位于盛料板5下方设有排气孔6,排气孔6位于混合桶4侧壁上通孔8的相对侧,即排气孔6和通孔8分别位于混合桶4侧壁上弧形凹槽10的两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揭开密封盖2,将膏状的补土剂轻轻倒入至盛料板5上,再盖上密封盖2;将粉状的硬化剂通过投料管1轻轻倒入至盛料管7内;用吹气装置分别与吹气管3和投料管1连通,同时向吹气管3和投料管1内吹入气体。膏状的补土剂在气体压力下穿过网孔11,呈条状连续滴落至盛料板5下方,形成“膏帘”;粉状的硬化剂在气体压力下穿过筛板9上的筛孔向混合桶4内喷洒,与“膏帘”接触,即与膏状的补土剂混合。由于硬化剂与补土剂不断进入至混合桶4内,不断进行混合,而且粉状的硬化剂在膏状的补土剂中分散开来,实现两者的初混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

【技术保护点】
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桶,混合桶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筛板,混合桶的侧壁上设有盛料管,盛料管的一端与通孔连通,盛料管的另一端封闭,盛料管上设有投料管;混合桶内位于通孔的上方设有盛料板,盛料板上设有一组网孔,混合桶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连通有吹气管;混合桶的侧壁上部位于盛料板下方设有排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桶,混合桶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筛板,混合桶的侧壁上设有盛料管,盛料管的一端与通孔连通,盛料管的另一端封闭,盛料管上设有投料管;混合桶内位于通孔的上方设有盛料板,盛料板上设有一组网孔,混合桶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连通有吹气管;混合桶的侧壁上部位于盛料板下方设有排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装原料初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位于盛料管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雨帝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