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立体组合变换模具
本技术涉及锻压机械设备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立体组合变换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工厂的预制过程采用的是平铺浇筑的方式。此方式的流水工作线工作流程复杂、占地面积大、投资额较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立体组合变换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立体组合变换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立体组合变换模具,包括移动底盘、底格梁、中格梁、甲模、乙模、丙模A、丙模B和内侧分仓模,所述移动底盘的四角安装四块加强垫块,所述加强垫块下安装车轮轮架,所述车轮轮架上安装车轮,所述底格梁固定在移动底盘上,且底格梁、中格梁上分别上下对称留设丙模A、丙模B及内侧分仓模的4只钩子口和设若干模芯孔,所述底格梁、中格梁与甲模、乙模、丙模A、丙模B及内侧分仓模上下口的钩扣连接。优选的,所述甲模、乙模、丙模A、丙模B、内侧分仓模、底格梁和中格梁组成一个组合模仓,且甲模、乙模边外侧边上下均匀横设7道横向围檩,所述横向围檩两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4个螺栓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立体组合变换模具,包括移动底盘(1)、底格梁(2)、甲模(31)、乙模(32)、丙模A(33)、丙模B(34)、内侧分仓模(35)及中格梁(4)含中格梁上的丙模A、丙模B和内侧分仓模的4只钩子口(21)和若干模芯孔(333);所述移动底盘(1)的四角安装四块加强垫块(11),所述加强垫块(11)下安装车轮轮架(12),所述车轮轮架(12)上安装车轮(13),所述底格梁(2)固定在移动底盘(1)上,且底格梁(2)上分别留设丙模A(33)、丙模B(34)及内侧分仓模(35)的4只钩子口(21)和设若干模芯孔(222),所述底格梁(2)与甲模(31)、乙模(32)、丙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立体组合变换模具,包括移动底盘(1)、底格梁(2)、甲模(31)、乙模(32)、丙模A(33)、丙模B(34)、内侧分仓模(35)及中格梁(4)含中格梁上的丙模A、丙模B和内侧分仓模的4只钩子口(21)和若干模芯孔(333);所述移动底盘(1)的四角安装四块加强垫块(11),所述加强垫块(11)下安装车轮轮架(12),所述车轮轮架(12)上安装车轮(13),所述底格梁(2)固定在移动底盘(1)上,且底格梁(2)上分别留设丙模A(33)、丙模B(34)及内侧分仓模(35)的4只钩子口(21)和设若干模芯孔(222),所述底格梁(2)与甲模(31)、乙模(32)、丙模A(33)、丙模B(34)及内侧分仓模(35)下口的钩扣(66)连接,所述中格梁(4)与甲模(31)、乙模(32)、丙模A(33)、丙模B(34)以及内侧分仓模(35)上口钩扣(6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立体组合变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甲模(31)、乙模(32)、丙模A(33)、丙模B(34)内侧分仓模(35)、底格梁(2)和中格梁(4)组成一个组合模仓,且甲模(31)、乙模(32)边外侧边上下均匀横设7道横向围檩(310),所述横向围檩(310)两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4个螺栓孔和1个锥形销孔(100),且连接板通过4个螺栓与甲模(31)和乙模(32)的横向围檩(31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立体组合变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丙模A(33)、丙模B(34)外侧边上下均匀横设7道横向围檩(310),所述横向围檩(310)两端设置连接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祖平,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联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