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坡路避险车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2457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坡路避险车道,属于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它包括引道、制动淤泥池、防撞墙三个部分。引道由反光松砂铺设,主要发挥引导车辆进入制动淤泥池的作用;制动淤泥池中间铺设黏土承重梁,防止车辆过渡陷入淤泥,危及驾乘人员安全,两侧充填淤泥,主要发挥消减车辆动能并实现柔性制动的作用;在淤泥池的两侧和末端设有钢筋混凝土防撞墙,主要作用是防止车辆冲出淤泥制动池,并消减未被淤泥完全消减的剩余动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失控车辆的柔性制动,能够有效避免车辆制动过程中对车辆及车上人员的伤害;同时还具有不受地形控制、便于设置等优势,有效解决了由于公路地形限制,部分路段避险车道无足够空间展线的现实问题。

A downhill La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wnhill road safe lan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ffic safety. I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lead way, brake silt pond and anti-collision wall. Direct reflection from the loose sand laying, mainly play a guiding role into the vehicle braking mud pool; middle silt clay laying pool brake bearing beam, the transition to prevent the vehicle stuck in mud, endanger the safety of occupants, on both sides of filling silt, mainly play subtractive and realize vehicle kinetic energy flexible braking effect; a reinforced concrete anti wall on both sides and at the end of the mud pool, the main role is to prevent the vehicle out of the brake mud pool, and reducing the residual kinetic energy is not completely cut mud.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flexible braking control of the vehicle,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vehicles and personnel on the car damage during vehicle braking; at the same time also is not affected by terrain control, easy to set up and other advantages,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due to the road terrain, some sections of the emergency Lane without enough space for exhibi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坡路避险车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坡路避险车道,属于交通安全施工

技术介绍
我国地域辽阔,但山地、高原及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由于我国地形的特殊性,山区公路地势落差较大,坡度较陡且长,连续长大下坡路较多,车辆在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行驶时,为了控制一定的安全速度,驾驶员必须持续不断地实施制动,连续制动使得制动器刹车片温度迅速升高,制动器制动效果迅速下降,进而导致车辆制动系统失灵,从而引发交通事故。为了改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交通状况,在公路一侧设置避险车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国内避险车道起步较晚,相关研究很少,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所以相应的规范或指南还没有出台。目前,我国的避险车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重力型、沙堆型、制动床型,国内应用最多的是上坡型制动床型避险车道,但我国避险车道在设置位置、减速材料、设计及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例如,车辆由于速度较快,不能完全停止,冲出避险车道、车辆侧翻、前轴折断等发生“二次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山地公路地形限制,路段避险车道无足够空间展线的现实问题,提供一种所需制动床长度短且制动效果显著的避险车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地基1、引道6、制动淤泥池2,所述地基1沿水平面向下倾斜,地基1上铺设制动淤泥池2和引道6,制动淤泥池2和引道6表面为水平的,所述引道6位于制动淤泥池2的起始端,引道6两侧设置护栏4,主要发挥引导车辆进入制动淤泥池的作用;所述制动淤泥池2中间距离起始端一定距离处铺设承重梁3,两侧充填淤泥,防止车辆过渡陷入淤泥,主要发挥消减车辆动能并最终实现柔性制动的作用;危机驾乘人员安全在制动淤泥池2的两侧和末端设有钢筋混凝土防撞墙5,主要作用是防止车辆冲出淤泥制动池,并消减未被淤泥完全消减的剩余动能;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底部设有排水孔10,防止淤泥池内积水过深;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顶部设有警示灯8,距离制动淤泥池一定距离处设有锚块7,用于牵引失控车辆,避险车道起始端设有引导线9,用于引导失控车辆顺利进去避险车道。优选的,所述制动淤泥池2坡率为负3%~6%,其起始端至黏土承重梁3起始端距离为5-10m。优选的,所述制动淤泥池2中间铺设的承重梁3长度为10-30m,承重梁3为梯形台,上表面为矩形的水平面,下表面为梯形,坡率为负3%-6%,承重梁3的材料为黏土。优选的,所述地基1由素混凝土铺设,从制动淤泥池2起始端至其末端的防撞墙5处逐渐增厚。优选的,所述引道6由反光松砂铺设,长度为5-10m。优选的,所述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顶部每隔5m设有警示灯8。优选的,所述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底部间隔5-10m设置排水孔10。优选的,所述锚块7和制动淤泥池2之间的距离为20m。本专利技术具体的工作原理:当车辆进入避险车道时,首先会沿由反光松沙铺设的引道进入制动淤泥池内,如果驾驶员不清楚行驶路线,引道、两边的护栏及引导线将发挥作用,引导车辆进入制动淤泥池,失控车辆进入制动淤泥池后,由于淤泥对车轮及车身形成阻力,车辆会迅速降低车速或者停止前进,若车辆行驶速度过快,至承重梁时,还没有停车,车辆底部大梁会与黏土承重梁形成接触,车轮逐步脱离地面、车辆被架空,在黏土梁与车底形成巨大的摩擦力与淤泥对车辆的阻力共同作用下,车辆动能急速消减,从而实现车辆的迅速制动;制动淤泥池末端设置了防撞墙,主要为了避免车辆冲出淤泥制动池。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所需制动床长度短且制动效果显著的避险车道,能够实现失控车辆的柔性制动,能够有效避免车辆制动过程中对车辆及车上人员的伤害,避免了部分传统避险车道由于制动床长度不足,缺乏减速消能设施而冲出避险车道造成的“二次伤害”。同时还具有不受地形控制、便于设置的特点,有效解决了由于公路地形限制,部分路段避险车道无足够空间展线的现实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1-1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2-2截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3-3截面图;图中各标号名称:1—地基;2—制动淤泥池;3—承重梁;4—护栏;5—防撞墙;6—引道;7—锚块;8—警示灯;9—引导线;10—排水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使用在下坡路上的水平型避险车道,设置在下坡型的主干道旁,包括地基1、引道6、制动淤泥池2,所述地基1沿水平面向下倾斜,地基1上铺设制动淤泥池2和引道6,制动淤泥池2和引道6表面为水平的,所述引道6位于制动淤泥池2的起始端,引道6两侧设置护栏4,所述制动淤泥池2中间距离起始端一定距离处铺设承重梁3,两侧充填淤泥,在制动淤泥池2的两侧和末端设有钢筋混凝土防撞墙5,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底部设有排水孔10,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顶部设有警示灯8,距离制动淤泥池一定距离处设有锚块7,避险车道起始端设有引导线9。所述避险车道制动淤泥池由普通的流塑状态淤泥质土材料构成,其阻力适中,能够对整个车轮及部分车身产生摩擦阻力,能够迅速降低车速,传统砂石避险车道,主要依靠轮胎表面的摩擦力来形成阻力。同时车辆陷入淤泥能够有效防止车辆侧翻及断轴等事故的发生,能够有效避免车辆制动过程中对车辆及车上人员的伤害,因此车辆制动淤泥池具有良好的安全效益。如图3所示,所述制动淤泥池2中间铺设的承重梁3长度为10-30m,承重梁3上表面为水平面,距离制动淤泥池2的表面一定距离,承重梁3下表面坡率为负3%-6%,承重梁3的宽度逐渐增大,承重梁材料为改良的黏土,可以满足车辆的负载。如图4、5所示,承重梁3的截面为梯形,随着制动淤泥池2的深入,承重梁3的截面的高度和宽度逐渐增加。随着车辆入池深度增加,此时将有淤泥对轮胎及车身的阻力与黏土承重梁与大梁间的摩擦力共同发挥制动作用,车辆大梁逐步与黏土承重梁接触,黏土承重梁与车底大量的接触能够给失控车辆提供较大的摩擦阻力,同时柔软的黏土梁又不会对车辆底盘造成损害。淤泥与黏土承重梁的共同作用能够迅速消减车辆的动能,实现失控车辆在短距离内的柔性制动。因此制动池的长度较传统的上坡型制动床型避险车道大大缩短,对于长度10m左右大货车或平板车,20m左右的淤泥制动池就可以实现良好的制动效果,而上坡型制动床型避险车道的长度一般在50m以上。实施例2:引道6由反光松砂铺设,距离5~10m,易取为8m,引道6两侧设置护栏4,主要发挥引导车辆进入制动淤泥池的作用;制动淤泥池2中间铺设黏土承重梁3,长度10~30m,优取为20m,坡率负3%~6%,优取为负4%,承重梁材料易为改良的黏土,具有一定承载力且不会损坏车辆底盘,同时,防止车辆过渡陷入淤泥,危及驾乘人员安全,两侧充填淤泥,制动淤泥池2起始端至承重梁起始端距离5~10m,易取为6m,坡率负3%~6%,易取为负5%,主要发挥消减车辆动能并最终实现柔性制动的作用;在制动淤泥池2的两侧和末端设有钢筋混凝土防撞墙5,主要作用是防止车辆冲出制动淤泥池2,并消减未被淤泥完全消减的剩余动能。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底部设有排水孔10,间隔5~10m设置,易取为6m,防止淤泥池内积水过深,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顶部每隔5m设有警示灯8,距离制动池20m处设有锚块7,用于牵引失控车辆,避险车道起始端设有引导线9,用于引导失控车辆顺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下坡路避险车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坡路避险车道,避险车道表面为水平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1)、引道(6)、制动淤泥池(2),所述地基(1)沿水平面向下倾斜,地基(1)上铺设制动淤泥池(2)和引道(6),制动淤泥池(2)和引道(6)表面为水平的,所述引道(6)位于制动淤泥池(2)的起始端,引道(6)两侧设置护栏(4),所述制动淤泥池(2)中间距离起始端一定距离处铺设承重梁(3),两侧充填淤泥,在制动淤泥池(2)的两侧和末端设有钢筋混凝土防撞墙(5),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底部设有排水孔(10),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顶部设有警示灯(8),距离制动淤泥池一定距离处设有锚块(7),避险车道起始端设有引导线(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坡路避险车道,避险车道表面为水平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基(1)、引道(6)、制动淤泥池(2),所述地基(1)沿水平面向下倾斜,地基(1)上铺设制动淤泥池(2)和引道(6),制动淤泥池(2)和引道(6)表面为水平的,所述引道(6)位于制动淤泥池(2)的起始端,引道(6)两侧设置护栏(4),所述制动淤泥池(2)中间距离起始端一定距离处铺设承重梁(3),两侧充填淤泥,在制动淤泥池(2)的两侧和末端设有钢筋混凝土防撞墙(5),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底部设有排水孔(10),引道(6)两侧及防撞墙(5)顶部设有警示灯(8),距离制动淤泥池一定距离处设有锚块(7),避险车道起始端设有引导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坡路避险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淤泥池(2)坡率为负3%~6%,其起始端至黏土承重梁(3)起始端距离为5-10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洪涛段占立郑俊巍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