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阻力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446277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29 17: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阻力部件,防止降低阻力部件由行驶风导致的变形,并且防止因对车轮挡块的乘越、退离而导致的破损。所述降低阻力部件具有:安装于车身下表面的安装部;从该安装部向下方立起设置的主体面;和在该主体面的车辆后方侧的侧面上,从所述车身下表面侧向下方延伸设置,且防止所述主体面倾倒的加强部。

Reduce resistance components

The objec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reduction of resistance components, to prevent deformation of a resistance member caused by a driving wind, and to prevent breakage due to ride and retreat of the wheel block. The lower resistance member has mounted to the body surface mounting part; the main settings from the installation part downward erected on the body surface; and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rear side of the vehicle, extending from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lateral body, and prevent the body surface strengthening dum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低阻力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降低阻力部件。
技术介绍
在车辆中,安装有如下机构:即使在高速行驶时也使施加于轮胎的空气阻力降低,且使空气动力燃料效率性能提高的空气扰流件(airspats)(降低阻力部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在为了实现空气动力性能提高而大型化了的空气扰流件上安装防止由行驶风导致的变形的加强部件。在图7的(A)中示出具有这样的加强部件的空气扰流件101。空气扰流件101通过安装板107安装于前轮轮胎FW前方的车身下表面,通过从安装板107向下方垂直地设置的板状的承风板108承受行驶风从而防止行驶风吹撞轮胎FW,减少施加于轮胎FW的空气阻力。另外,在侧视下为直角三角形状的支承板111配置为将承风板108的车辆前方面与安装板107连接,由此来加强空气扰流件101,使得在车辆的高速行驶时,空气扰流件101不会因施加于空气扰流件101的风压而倒向车辆后方。此外,支承板111在承风板108上的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多个。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0279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如图7的(A)所示那样,若在例如车辆100的停车时车辆从车头(前方)停车,则存在大型化的空气扰流件101与设置在停车区域的车轮挡块L发生干涉或者越过车轮挡块L的情况。图7的(A)示出空气扰流件101越过了车轮挡块L的状态。在空气扰流件101要越过车轮挡块L时,相对于车辆的移动,相对地车轮挡块L对承风板108作用从前方向后方推压的力。此时,存在对固定于承风板108的支承板111作用拉伸方向的力,致使在支承板111及其周缘部产生龟裂等破损的情况。另外,如图7的(B)所示那样,在使车辆100后退(箭头R方向)而从停车区域驶出时,车轮挡块L从承风板108的车辆后方侧与之抵接,对承风板108施加与停车时反向的载荷。由于在承风板108的车辆前方面上设置有用于加强的支承板111,所以存在当承风板108的下端部分欲朝向车辆前方挠曲时,由安装板107阻止该挠曲的情况。当继续使车辆后退时,力集中于安装板107,存在如图7的(B)中用虚线所示那样,由车轮挡块L导致空气扰流件101从车身脱落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阻力部件,防止降低阻力部件由行驶风导致的变形,并且防止相对于车轮挡块的乘越、退离而导致的破损。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阻力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部,其安装于车身下表面;主体面,其从该安装部向下方立起设置;以及加强部,其在该主体面的车辆后方侧的侧面,从所述车身下表面侧向下方延伸设置,且防止所述主体面倾倒。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降低阻力部件,防止降低阻力部件由行驶风导致的变形,并且防止因相对于车轮挡块的乘越、退离而导致的破损。附图说明图1的(A)是从斜下前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安装于车身时的降低阻力部件的立体图,图1的(B)是从斜下后方观察安装于车身时的降低阻力部件的立体图。图2的(A)是从车身前方观察安装在车身上时的降低阻力部件的侧视图,图2的(B)是从车身后方观察降低阻力部件的侧视图,图2的(C)是图2的(A)中的C向侧视图,图2的(D)是图2的(A)中的D向俯视图。图3的(A)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降低阻力部件的立体图,图3的(B)是从车辆后方观察降低阻力部件的立体图。图4的(A)是(B)中的降低阻力部件的A向俯视图,图4的(B)是降低阻力部件安装于车身时从车辆后方观察到的侧视图,图4的(C)是图4的(B)中的C向俯视图,图4的(D)是从车辆前方观察降低阻力部件的侧视图,图4的(E)是图4的(B)中的E向侧视图。图5的(A)是越过了车轮挡块的状态的降低阻力部件的说明图,(B)是表示从车轮挡块退离的情况的说明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降低阻力部件的立体图。图7的(A)是表示以往的空气扰流件越过了车轮挡块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的(B)是表示从车轮挡块退离的情况的说明图。附图标记说明1,10,20降低阻力部件2安装部3主体面4加强部5下罩部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降低阻力部件1>图1以及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降低阻力部件1的立体图。图1的(A)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安装在车身上时的降低阻力部件1的立体图。图1的(B)是从车辆后方观察安装在车身上时的降低阻力部件1的立体图。图3的(A)是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到的降低阻力部件1的立体图。图3的(B)是从车辆后方观察到的降低阻力部件1的立体图。另外,在图2以及图4中,示出安装在车身上时的降低阻力部件1以及降低阻力部件1单体的俯视图、侧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附图的上下左右方向作为降低阻力部件1的上下左右方向在说明中使用。如图1所示的降低阻力部件1例如安装于前轮轮胎FW前方的下罩部5(车身下表面),防止行驶风吹撞前轮轮胎FW,使施加于轮胎的空气阻力降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配置于前轮轮胎FW前方的降低阻力部件1,但不限定于此。例如,降低阻力部件也可以安装于后轮轮胎的前方的车身下表面。如图1的(A)以及图3的(A)中用箭头所示那样,降低阻力部件1的右斜上方表示车辆前方,左斜下方表示车辆后方。另外,如图1的(B)以及图3的(B)中用箭头所示那样,降低阻力部件1的右斜上方表示车辆的后方,左斜下方表示车辆的前方。降低阻力部件1具有:安装于下罩部5的安装部2;从安装部2向下方立起设置的主体面3;在主体面3的车辆后方侧,从车身下表面侧向下方(从图中上方向下方)延伸设置,且防止主体面3倾倒的加强部4(参照图2的(A)以及图2的(B))。能够例示降低阻力部件1为由树脂等构成的一体成型品,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能够通过金属板的冲压加工制造。<安装部2>安装部2通过固定于下罩部5,而将降低阻力部件1固定在车身下表面。另外,安装部2安装于前轮轮胎FW前方的车身下表面的规定位置(参照图2的(C))。如图1的(A)以及图1的(B)所示那样,在下罩部5上形成有加强筋。加强筋具有从下罩部5的下表面51向车内侧突出的多个突条5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2具有仿照加强筋的突条52的突起部21,从而例示了使刚性提高的形态(参照图2的(D)),但安装部2也可以不具有突起部21。突起部21具有与突条52的形状对应的外形,使得在将安装部2安装于下罩部5的下表面51时突起部21与突条52嵌合。通过如此设置,通过突起部21能够提高降低阻力部件1的刚性,并且突起部21与突条52嵌合,从而下罩部5与降低阻力部件1彼此相互加强,从而能够抑制降低阻力部件1的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突条52以及突起部21均具有截面观察下去除了下底的梯形(参照图4的(D))。另外如图3所示那样,安装部2具有与突起部21相邻的平坦部22,多个突起部21的梯形的腿与相邻的平坦部22连接,从而构成筋状。另外,在平坦部22上形成有将安装部2卡定于下罩部5(车身下表面)的卡定部23。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安装部2经由紧固件6而安装于下罩部5,使卡定部23构成为能够供紧固件6穿插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孔(参照图4的(A)、图4的(C))。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部23形成于平坦部22,但也可以形成于突起部21。而且,安装部2对下罩部5的固定不限定于紧固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降低阻力部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阻力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部,其安装于车身下表面;主体面,其从该安装部向下方立起设置;以及加强部,其在该主体面的车辆后方侧的面,从所述车身下表面侧向下方延伸设置,防止所述主体面倾倒。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8.25 JP 2015-1661541.一种降低阻力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部,其安装于车身下表面;主体面,其从该安装部向下方立起设置;以及加强部,其在该主体面的车辆后方侧的面,从所述车身下表面侧向下方延伸设置,防止所述主体面倾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阻力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与所述车身下表面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阻力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低阻力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孝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