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碳纳米管-蛋白固定相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4175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纳米,生物技术及微全分析领域,提供了一种可用作微流控芯片手性固定相的制备方法。随着微全分析系统的发展,基于微流芯片的手性分离崭露头角。但是,芯片材料往往会由于其不稳定的电渗流而导致分离效果不佳及整体性能不稳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报道了采用功能化碳纳米管键合蛋白作为芯片手性分离固定相的制备方法。所得固定相能有效地用于修饰过的芯片进行手性分离异构体。该方法使得手性分离能借助于芯片分离通道内的固定相得以实现。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合成的蛋白固定相简单,成功率极高,所固定的蛋白量大,活性高,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了纳米,生物技术及微全分析领域,提供了一种可用作微流控芯片手性固定相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手性研究在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药研究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手性分离一直是该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多年来,色谱法及手性毛细管电泳已经成为较成熟的手性异构体分离模式(Wan,H.,Blomberg,L.G.,J.Chromatogr.A2000,875,43-88)。近年来,随着微全分析系统(μ-TAS)的发展,由于其快速,高效,样品消耗量少及集成度高等优点,基于微流芯片的手性分离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在这些研究中,环糊精及其衍生物(Belder,D.,Ludwig,M.,Electrophoresis2003,24,2422-2430)是最常用的手性选择剂,而且这些手性选择剂都是作为准固定相溶解在芯片槽道的电解液里的。将手性固定相固定在芯片通道内壁而实现手性分离却未见报道。原因在于两个方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芯片分离通道相对较短,要借助固定相分离就必须有足够的手性选择剂固定在芯片通道,这就对固定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外,大多数芯片材料因其疏水表面而带来的不稳定的电渗流(EOF)导致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纳米管-蛋白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纳米管回流纯化并通过超声截断;(2)在上述(1)所得的碳纳米管加入羧基活化剂中并超声,使羧基活化成活泼酯;(3)加入0.3-1.2mg/mL的具 有手性分离能力的蛋白,搅拌过夜,即得到固定相;活化后的碳纳米管∶羧基活化剂∶蛋白的质量浓度比为1∶4~6∶10~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继烈刘宝红翁雪香毕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