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贝母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3639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皖贝母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粗碎、萃取、分离、脱溶和干燥各单元过程,所述的萃取是用0.05~0.20mol/L浓度的质子酸作溶剂,对粗碎后的皖贝母进行渗漉,得到的渗漉液进行分离,或者用稀碱中和渗漉液再用乙醇萃取分离,或者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提取物乙醇溶液经脱溶、干燥后得到提取物干粉。本提取物含皖贝母的有效部位总生物碱大于50%。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可加工成各种制剂用于痰热咳嗽,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有效部位的提取方法,具体地说是。
技术介绍
急、慢性支气管炎其发病虽受季节影响,但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仍属常见病、多发病。在《本草汇言》、《药品化义》等古代医书中,对贝母治疗痰、咳、喘证及其机理都有精深的评价和论述。到现今,市场上以贝母为主要原料的止咳祛痰制剂已有多种,如贝母枇杷膏、贝母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液等。这些止咳药物,因为其有效成分含量低,售价偏高,使其不尽理想;有的如,贝母止咳散、贝母止咳蜜浆等已被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发文淘汰;有的则因适应症不够准确具体,而被使用者否认。多数以贝母为主要原料的中药复方制剂均因有效成分不明确或不能定量而影响成药的质量稳定。安徽贝母(Fritillaria anhuiensis S.C.Chen et S.F.Yin)习称“皖贝”,产于安徽省皖西大别山区,发表在1983年2月第21卷第1期《植物分类学报》上的题为“安徽贝母属新植物”中讲到本品鳞茎由多枚鳞片组成,植株较矮,叶宽阔,甚易区别于该属已知种类。安徽贝母是百合科贝母属的一个新种。研究人员经过多学科大型协作及大量科学试验,并取川贝、浙贝进行药理和临床方面的对比试验,证明皖贝母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繁殖快,有效成分含量高,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是可以与川贝母同样用于临床的贝母新品种。安徽贝母俗称皖贝母,味苦、甘,性微寒,归肺、心经。其总生物碱含量高,无毒副作用,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嗽,以及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疾病。皖贝母药材于1990年2月被国家批准为一类新药中药材,皖贝母在一类新药中药材临床验证中共收治252例患者。其中皖贝母组146例,对照组之川贝母组50例,对照组之浙贝母组56例。分别对痰热型、肺燥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咳、痰、喘病例进行研究。其中痰热型173例,皖贝母组111例,总有效率86.49%;川贝母组29例,总有效率75.49%;浙贝母组33例,总有效率78.78%。肺燥型79例,皖贝母组35例,总有效率94.29%;川贝母组21例,总有效率85.71%;浙贝母组23例,总有效率91.30%。综合疗效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从统计数据中仍可看出皖贝母在总体上,改善某些临床症状上,有优于川、浙贝母的趋势。在痰热型中皖贝母与川贝母比较,在平喘、改变痰色上,明显优于川贝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P<0.05-0.005);在肺燥型中的止咳、利咽方面,皖贝母亦优于川贝母,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0.005)。在痰热型、肺燥型的大部分症状上皖贝母有优于川贝母、浙贝母的趋势。在皖贝母146例临床验证研究中,未发现有不良反应,亦未发现有对肝、肾功能损害的副作用,说明皖贝母在临床上应用是安全可靠的。申请人曾于1995年8月23日将皖贝母药材粉末制成胶囊递交过专利技术专利申请(95111172.8)。皖贝母胶囊工艺简单,且剂量大,服用不方便。特别是皖贝母的有效成分生物碱也易受药材生产、采集年限等条件变化的影响而含量有所不同,质量很不稳定,会直接影响疗效。根据文献报道,从皖贝母中分得异甾生物碱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异贝母甲素、贝母辛(李清华药学学报1986,21;767)以及生物碱甙,从醚溶性部分分得β-谷甾醇、胡萝卜甙以及二个二萜成分ent-kaur-15-en-17-01和ent-kauran-16β,17-diol,药理实验证明皖贝母中的生物碱及生物碱甙是镇咳祛痰的成分。在本申请中将皖贝母中的生物碱和生物碱甙统称皖贝母总生物碱。如能将该总生物碱有效地提取出来,研制加工出镇咳、祛痰的新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滴丸等,这样的制剂质量稳定,剂量准确,疗效确切,服用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粗碎、萃取、分离、脱溶和干燥各单元过程。即首先将皖贝母粗碎(或切片),然后萃取,最后分离、脱溶、干燥得到提取物干粉。所述的萃取使用渗漉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IO),用浓度为0.05~0.20mol/L的质子酸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所述的质子酸可以是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等,或者是有机酸,如醋酸等。优选0.08~0.15mol/L浓度的盐酸。所述的分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稀碱中和渗漉液至PH7.2~7.5,然后用乙醇反复萃取,得到乙醇萃取液;另一种是柱分离,即让渗漉液流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去酸性,弃去水洗液,然后用乙醇洗脱至洗脱液无生物碱反应为止,得到乙醇洗脱液。乙醇萃取液或乙醇洗脱液均是提取物的乙醇溶液,脱去乙醇,干燥,粉碎得到提取物干粉。对上述萃取分离或柱分离得到的提取物乙醇溶液还可以进一步精制。这就是先脱去部分乙醇,冷却后让其流经中性氧化铝柱,然后用乙醇洗脱至洗脱液无生物碱反应为止,收集洗脱液,脱去乙醇,干燥,粉碎得到提取物干粉。本提取物中含皖贝母总生物碱以贝母素乙(C27H43NO3)计≥50.0%;每1g提取物中含贝母素乙(C27H43NO3)≥80mg。本品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能,主要用于痰热咳嗽,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皖贝母提取物药效学研究。对猫喉上神经电刺激法引起的咳嗽有较强的止咳作用,以可待因片作阳性对照,镇咳作用无明显差异;能明显延长小白鼠氨水喷雾致咳的潜伏期;能明显促进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对大鼠毛细管法祛痰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与阳性对照组必嗽平片比较无明显差异;能加快家鸽气管内纤毛运动速度;对磷酸组胺引起的豚鼠哮喘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大鼠角叉菜胶引起的足爪肿胀和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免疫增强趋势;体外抑菌作用较弱,在高浓度时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和肺炎双球菌有抑菌作用。一般药理研究表明给动物灌服皖贝母提取物16mg/kg,对动物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均无明显影响。毒理研究表明皖贝母提取物给小白鼠灌胃给药的LD50为50.45±4.56mg/kg;小白鼠0%死亡率为26.214mg/kg;长期毒性试验证明大白鼠的长期安全剂量为15mg/kg,犬的长期安全剂量为7.5mg/kg。上述皖贝母提取物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可加工成各种制剂如片剂、胶囊、滴丸等,用于痰热咳嗽,以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目前国家标准和已批准的中药止咳药,尚无二类新药,大多属于复方,粗提浸膏制成的液体或固体制剂。用本提取物加工的止咳药当属高档次的二类新药。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用0.2mol/L浓度的盐酸为例,将限定实施例叙述如下1、渗漉取干燥的皖贝母鳞茎,粗碎得到粗粉,或切片得到薄片,将其置于渗漉器中,用盐酸渗漉,收集渗漉液。盐酸用量约为药材量的10~15倍。当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或其他质子酸时,所用设置和操作过程是一样的。2、分离(1)用稀碱中和渗漉液至PH7.2~7.5后于萃取器中用乙醇萃取4~5次,合并萃取液即是提取物乙醇溶液。(2)采用X-5大孔吸附树脂经预处理后装柱,预处理即用医用乙醇洗涤,再用去离子水洗尽乙醇。将渗漉液流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去离子水洗去酸性(PH≥5),然后用乙醇洗脱,洗至基本无生物碱反应为止,得到的洗脱液即是提取物乙醇溶液。(3)提取物乙醇溶液经减压蒸馏脱去乙醇,再真空干燥,粉碎得到提取物干粉。3、精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皖贝母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粗碎步骤,其特征在于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步骤:    萃取:是用浓度为0.05~0.20mol/L的质子酸作溶剂对粗碎后的皖贝母进行渗漉,得到渗漉液;    分离:上述过程所得到的渗漉液可以选择采用以下过程分离,其一是用稀碱中和渗漉液至PH7.2~7.5后用乙醇萃取分离得到提取物乙醇溶液,其二是让渗漉液流经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水洗去酸性,然后用乙醇洗脱,得到提取物乙醇溶液;    脱溶、干燥:提取物乙醇溶液经脱溶,干燥后得到提取物干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国强王珍李成网黄守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医药科技实业公司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