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363547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8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其包括有一料筒、一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一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一主浇道、一第一分浇道、一第二分浇道、一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连通于所述料筒,所述主浇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料筒,所述主浇道的另一端均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浇道和所述第二分浇道,所述第一分浇道通过若干个分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所述第二分浇道通过若干个分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加快料筒中的液体填充,且增加产品的致密度,大大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提高了对整个铸件充型的及时性、完整性。

Casting device for steering pipe colum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eering column tube casting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a first steering Guan Zhu casting area and a second area, a steering column casting runner, a first runner, a second runner and a pressurizing device, the pressurizing device is communicated to the the feed cylinder, one end of the main runner connected to the cylinder, the other end of the main runner are connected to the first runner and the second runner, the first runner through a plurality of sub gate connected to the first steering column casting the Second District, divided by a plurality of divided runner runner communicated in the second steering column casting area.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steering column casting equipment, speed up the barrel of liquid filling, and increase the density of products, greatly improve the appearanc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improve the casting of the timeliness and completeness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
技术介绍
转向管柱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接收驾驶员作用在方向盘上的扭矩,将其传递到转向器,从而使方向盘的转动转化成齿条的移动,控制车轮按照预期方向移动。现有轿车内的转向管柱一般采用钢铁材料,因钢铁铸件重量较重,故对耗汽油带来影响,同时,随着安全性要求的逐步提升,在车辆碰撞过程中,转向管柱还需要承担一部分能量吸收作用。现有技术也有采用镁合金材料制造的转向管柱,其减振系数远高于钢铁,具有优良的抗冲击性能,有利于减振降噪,有助于减轻车辆的自重,减少油耗,提供操作舒适性和性能。但镁合金材料热容量小,镁液冷却快速,使得铸件易产生裂纹,冷隔,缩孔等缺陷,且致密度低,严重影响美观质量,导致音响壳盖的良品率低,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致密度低,美观质量差,良品率低,成本高等缺陷,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其特点在于,其包括有一料筒、一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一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一主浇道、一第一分浇道、一第二分浇道、一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连通于所述料筒,所述主浇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料筒,所述主浇道的另一端均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浇道和所述第二分浇道,所述第一分浇道通过若干个分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所述第二分浇道通过若干个分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较佳地,所述第一分浇道与所述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之间依次设有一第三分浇道、一第四分浇道、一第五分浇道、一第六分浇道,所述第三分浇道、所述第四分浇道、所述第五分浇道、所述第六分浇道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浇道和所述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所述第二分浇道与所述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之间依次设有一第七分浇道、一第八分浇道、一第九分浇道、一第十分浇道,所述第七分浇道、所述第八分浇道、所述第九分浇道、所述第十分浇道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浇道和所述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较佳地,所述料筒、所述主浇道、所述第一分浇道、所述第二分浇道、所述第三分浇道、所述第四分浇道、所述第五分浇道、所述第六分浇道、所述第七分浇道、所述第八分浇道、所述第九分浇道、所述第十分浇道之间为一体成型。较佳地,所述第一分浇道的宽度为30mm,所述第一分浇道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分浇道的宽度为30mm,所述第二分浇道的厚度为15mm。较佳地,所述第三分浇道和所述第六分浇道的宽度均为20mm,且所述第三分浇道和所述第六分浇道的厚度均为15mm,所述第四分浇道和所述第五分浇道的宽度均为15mm,且所述第四分浇道和所述第五分浇道的厚度均为10mm,所述第七分浇道和所述第十分浇道的宽度均为20mm,且所述第七分浇道和所述第十分浇道的厚度均为15mm,所述第八分浇道和所述第九分浇道的宽度均为15mm,且所述第八分浇道和所述第九分浇道的厚度均为10mm。较佳地,所述主浇道的宽度为60mm,所述主浇道的厚度为30mm。较佳地,所述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的外表面至少连通有八个第一浇冒口,所述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的外表面至少连通有八个第二浇冒口。较佳地,分布于所述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的所述第一浇冒口与分布于所述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的所述第二浇冒口之间对应设置。较佳地,所述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还包括一用于控制所述增压装置的触发器。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的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加快料筒中的液体填充,且增加产品的致密度,大大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提高了对整个铸件充型的及时性、完整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料筒1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主浇道4第一分浇道5第二分浇道6第三分浇道7第四分浇道8第五分浇道9第六分浇道10第七分浇道11第八分浇道12第九分浇道13第十分浇道14第一浇冒口15第二浇冒口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其包括有料筒1、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主浇道4、第一分浇道5、第二分浇道6、增压装置(图中未示出),增压装置连通于料筒1,主浇道4的一端连通于料筒1,主浇道4的另一端均连通于第一分浇道5和第二分浇道6,第一分浇道5通过若干个分浇道连通于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第二分浇道6通过若干个分浇道连通于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增压装置将给到料筒1增加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将液体快速填补到铸件壁厚内的缩孔洞里和整个铸型壁内,即加快料筒1中的液体填充至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和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经过高压保压使铸件无缩孔产品更致密,增加产品的致密度,大大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提高了对整个铸件充型的及时性、完整性。第一分浇道5与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之间依次设有第三分浇道7、第四分浇道8、第五分浇道9、第六分浇道10,第三分浇道7、第四分浇道8、第五分浇道9、第六分浇道10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第一分浇道5和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使得液体能够快速填充至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的各个位置。第二分浇道6与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之间依次设有第七分浇道11、第八分浇道12、第九分浇道13、第十分浇道14,第七分浇道11、第八分浇道12、第九分浇道13、第十分浇道14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第二分浇道6和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使得液体能够快速填充至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的各个位置。优选地,连通于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和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的分浇道之间对应设置,有效避免产品的差异性。主浇道4的宽度为60mm,主浇道4的厚度为30mm。第一分浇道5的宽度为30mm,第一分浇道5的厚度为15mm,第二分浇道6的宽度为30mm,第二分浇道6的厚度为15mm。第三分浇道7和第六分浇道10的宽度均为20mm,且第三分浇道7和第六分浇道10的厚度均为15mm,第四分浇道8和第五分浇道9的宽度均为15mm,且第四分浇道8和第五分浇道9的厚度均为10mm,第七分浇道11和第十分浇道14的宽度均为20mm,且第七分浇道11和第十分浇道14的厚度均为15mm,第八分浇道12和第九分浇道13的宽度均为15mm,且第八分浇道12和第九分浇道13的厚度均为10mm。料筒1、主浇道4、第一分浇道5、第二分浇道6、第三分浇道7、第四分浇道8、第五分浇道9、第六分浇道10、第七分浇道11、第八分浇道12、第九分浇道13、第十分浇道14之间为一体成型,加强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的结构强度。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的外表面至少连通有八个第一浇冒口15,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的外表面至少连通有八个第二浇冒口16,使得压铸时,液体将快速进入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和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进行填充且充足,通过浇冒口可以浇铸区内的空气快速排出,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分布于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的第一浇冒口15与分布于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的第二浇冒口16之间对应设置。从而使得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2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料筒、一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一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一主浇道、一第一分浇道、一第二分浇道、一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连通于所述料筒,所述主浇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料筒,所述主浇道的另一端均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浇道和所述第二分浇道,所述第一分浇道通过若干个分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所述第二分浇道通过若干个分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料筒、一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一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一主浇道、一第一分浇道、一第二分浇道、一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连通于所述料筒,所述主浇道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料筒,所述主浇道的另一端均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浇道和所述第二分浇道,所述第一分浇道通过若干个分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所述第二分浇道通过若干个分浇道连通于所述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浇道与所述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之间依次设有一第三分浇道、一第四分浇道、一第五分浇道、一第六分浇道,所述第三分浇道、所述第四分浇道、所述第五分浇道、所述第六分浇道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分浇道和所述第一转向管柱浇铸区,所述第二分浇道与所述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之间依次设有一第七分浇道、一第八分浇道、一第九分浇道、一第十分浇道,所述第七分浇道、所述第八分浇道、所述第九分浇道、所述第十分浇道的两端均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浇道和所述第二转向管柱浇铸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的浇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筒、所述主浇道、所述第一分浇道、所述第二分浇道、所述第三分浇道、所述第四分浇道、所述第五分浇道、所述第六分浇道、所述第七分浇道、所述第八分浇道、所述第九分浇道、所述第十分浇道之间为一体成型。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群惠晓微孙钢顾发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镁镁合金压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