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30023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2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具有第一入光侧及出光面的第一导光板,且第一入光侧用于接收第一灯条的光线,第一导光板的厚度由第一入光侧朝相对侧渐减而使剖面为楔形;具有第二入光侧且设于第一导光板底侧并组设为一体的第二导光板,第二入光侧并用于接收第二灯条的光线,且第二导光板的厚度由该第二入光侧朝相对侧渐减而使其剖面为楔形;以及设于第二导光板底侧的反射结构。由此,第一灯条及第二灯条的光线分别受第一导光板及第二导光板导引而于出光面出光,有效降低整体厚度与重量,并透过控制第一灯条及第二灯条的驱动状态达成区段调光。

Side in type backlight module with section light out control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light control section of the 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side type backlight module comprises a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has a first side and into the light exit surface, and the first light entering side for receiving a first lamp light,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thickness by the first light entering side opposite the side section tapered wedge; with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ide and the bottom side is set as one of the second light, second light and second side lights for receiving the light and th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thickness from the second into the light side toward the opposite side of decreasing profile wedg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and a bottom side reflection structure. Thus, the first and two light bulbs respectively by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and the two light guide in a smooth light,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overall thickness and weight, and drive through the state control of the first and two light lamp reach zone dimm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导光板优异的光学特性,使其除可单独使用外,亦可配合其余光学组件而形成背光模组,以应用于如显示器等电子产品中。用于背光模组的导光板具有一出光面,以导引进入导光板的光线于出光面形成面光源,并投射至显示面板以达到显示目的。目前的电子产品,其市场需求渐偏向薄型化,因此搭载于内的背光模组设计方向,亦须朝向薄型化发展,侧入式背光模组渐取代直下式背光模组。并随产业发展,电子产品的显示功能与质量的要求亦越趋多元,为提升电子产品的显示质量,背光模组除了提供均匀面光源予显示面板外,更须进一步对出光强度与区域进行控制,以提高显示画面的锐利度及对比度等。在区段控光与轻薄化等要求下,传统单一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已无法满足所需,厂商逐步进行开发与改良。当以区段发光控制为开发要点,有将楔形导光板透过拼接而非堆栈的方式组接至所需的尺寸大小,再于各导光板分别搭载光源以利进行出光调整。但是,当欲生产大尺寸的导光板时,由于须利用多个小尺寸的楔形导光板拼组而成,生产成本相对大幅提升,且整体重量亦因导光板数量增加而提高,同时在各导光板的光学设计上也具有极大困难度,故仍无法符合现今背光模组的轻薄化与区段控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大尺寸的导光板利用多个小尺寸的楔形导光板拼组而成时,存在生产成本高、重量重以及各导光板的光学设计困难的缺陷,提供一种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其可有效减低单面出光的背光模组整体厚度与重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兼具极佳的区段调光效果,以提升显示质量。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侧及一出光面,且该第一导光板的厚度由该第一入光侧朝相对侧渐减而使其剖面为楔形;一第二导光板,具有一第二入光侧,且该第二导光板的厚度由该第二入光侧朝相对侧渐减而使其剖面为楔形;该第二导光板设于该第一导光板底侧并组设为一体,且该第一入光侧及该第二入光侧为相对设置;一反射结构,设于该第二导光板底侧;一第一灯条,对应该第一入光侧设置,以提供光线予该第一导光板;及一第二灯条,对应该第二入光侧设置,以提供光线予该第二导光板;由此,该第一灯条及该第二灯条的光线分别受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导引而于该出光面出光,并透过控制该第一灯条及该第二灯条的驱动状态达成区段调光。透过楔形的第一导光板及第二导光板,前述侧入式背光模组即可减缩整体厚度与重量,同时提供区段控光的功能。较佳地,该第一灯条与该第二灯条的规格相同时,该第一灯条受该第一导光板导引而自该出光面出光的光线亮度为L1,该第二灯条受该第二导光板导引而自该出光面出光的光线亮度为L2,并使该出光面具有分别为L1+L2、L1、L2及0的光亮度。透过控制第一灯条与第二灯条的点亮状态,出光面即可具有前述至少四种亮度表现,以因应显示需求快速控制光亮度。较佳地,该第一灯条具有若干第一光源,该第二灯条具有若干第二光源,该出光面划分有若干出光调控区,各该出光调控区与该第一入光侧垂直并邻接排列设置,且各该出光调控区对应至少一该第一光源及至少一该第二光源。由此,可以进一步控制出光面各区域的光亮度。也就是说,可透过调整各第一光源与各第二光源的驱动状态,使对应的各出光调控区具有所需的亮度呈现。较佳地,该第一导光板于该出光面布设有一第一均光微结构群,以均匀化整体出光。由此,到达提升出光面的出光均匀度的目的。较佳地,该第二导光板于一底面布设有一第二均光微结构群,以导引进入第二导光板的光线由底面射出,并接触反射结构以反射至第一导光板,进而于出光面形成出光。本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具区段出光控制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液晶面板;及一侧入式背光模组,设于该液晶面板一侧,包括: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侧及一出光面,且该第一导光板的厚度由该第一入光侧朝相对侧渐减而使其剖面为楔形;一第二导光板,具有一第二入光侧,且该第二导光板的厚度由该第二入光侧朝相对侧渐减而使其剖面为楔形;该第二导光板设于该第一导光板底侧并组设为一体,且该第一入光侧及该第二入光侧为相对设置;一反射结构,设于该第二导光板底侧;一第一灯条,对应该第一入光侧设置,以提供光线予该第一导光板;及一第二灯条,对应该第二入光侧设置,以提供光线予该第二导光板;由此,该第一灯条及该第二灯条的光线分别受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导引而于该出光面出光,并透过控制该第一灯条及该第二灯条的驱动状态达成区段调光。透过为楔形的第一导光板及第二导光板,使侧入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与重量降低,而可符合薄型化需求,同时兼具极佳的区段控光效能,进而提升整体显示质量。较佳地,该第一灯条与该第二灯条的规格相同时,该第一灯条受该第一导光板导引而自该出光面出光的光线亮度为L1,该第二灯条受该第二导光板导引而自该出光面出光的光线亮度为L2,并使该出光面具有分别为L1+L2、L1、L2及0的光亮度。透过调整第一灯条与第二灯条的驱动状态,即可使侧入式背光模组具有至少四种前述的光亮度,以因应显示需求实时调整亮度。较佳地,该第一灯条具有若干第一光源,该第二灯条具有若干第二光源,该出光面划分有若干出光调控区,各该出光调控区与该第一入光侧垂直并邻接排列设置,且各该出光调控区对应至少一该第一光源及至少一该第二光源。由此,可透过各别调整第一光源与第二光源的点亮状态,使各出光调控区具有不同的出光强度,达到因应显示需求调控出光面各区域发光状态的效能。较佳地,该第一导光板于该出光面布设有一第一均光微结构群,以透过第一均光微结构群调整出光面的取光能力分布状态。由此,达到均匀化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出光的目的。较佳地,该第二导光板于一底面布设有一第二均光微结构群,以导引进入第二导光板的光线使的于底面射出,并受反射结构反射至第一导光板处,进而于出光面出光。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揭示的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在背光模组具厚度限制的条件下,采用堆栈楔形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的方式,达到缩减整体厚度与重量,同时又可兼具极佳的区段调光效果的功效。此外,侧入式背光模组采用设置于第二导光板底侧的反射结构,使第二灯条的光线受第二导光板导引后,可确实地于第一导光板出光面形成出光。并于前述各实施方式中,亦叙及利用第一灯条及第二灯条可使侧入式背光模组具有至少四种光亮度,且可进一步地控制出光面各出光调控区的发光状态的技术特征,于轻薄化同时兼具高出光调控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组装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平面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平面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图。附图标记说明1:侧入式背光模组10:第一导光板101:第一入光侧102:出光面1021:出光调控区103:第一均光微结构群11:第二导光板111:第二入光侧112:底面113:第二均光微结构群12:反射结构13:第一灯条131:第一光源14:第二灯条141:第二光源2:显示装置20:液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侧及一出光面,且该第一导光板的厚度由该第一入光侧朝相对侧渐减而使其剖面为楔形;一第二导光板,具有一第二入光侧,且该第二导光板的厚度由该第二入光侧朝相对侧渐减而使其剖面为楔形;该第二导光板设于该第一导光板底侧并组设为一体,且该第一入光侧及该第二入光侧为相对设置;一反射结构,设于该第二导光板底侧;一第一灯条,对应该第一入光侧设置,以提供光线予该第一导光板;及一第二灯条,对应该第二入光侧设置,以提供光线予该第二导光板;由此,该第一灯条及该第二灯条的光线分别受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导引而于该出光面出光,并透过控制该第一灯条及该第二灯条的驱动状态达成区段调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入光侧及一出光面,且该第一导光板的厚度由该第一入光侧朝相对侧渐减而使其剖面为楔形;一第二导光板,具有一第二入光侧,且该第二导光板的厚度由该第二入光侧朝相对侧渐减而使其剖面为楔形;该第二导光板设于该第一导光板底侧并组设为一体,且该第一入光侧及该第二入光侧为相对设置;一反射结构,设于该第二导光板底侧;一第一灯条,对应该第一入光侧设置,以提供光线予该第一导光板;及一第二灯条,对应该第二入光侧设置,以提供光线予该第二导光板;由此,该第一灯条及该第二灯条的光线分别受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导引而于该出光面出光,并透过控制该第一灯条及该第二灯条的驱动状态达成区段调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灯条与该第二灯条的规格相同时,该第一灯条受该第一导光板导引而自该出光面出光的光线亮度为L1,该第二灯条受该第二导光板导引而自该出光面出光的光线亮度为L2,并使该出光面具有分别为L1+L2、L1、L2及0的光亮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灯条具有若干第一光源,该第二灯条具有若干第二光源,该出光面划分有若干出光调控区,各该出光调控区与该第一入光侧垂直并邻接排列设置,且各该出光调控区对应至少一该第一光源及至少一该第二光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于该出光面布设有一第一均光微结构群。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区段出光控制的侧入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光板于一底面布设有一第二均光微结构群。6.一种具区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东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