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温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44137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1 16: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等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容器内层、导热层和容器外层,所述导热层内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当容器外层受热时,热量传递至导热层,由于导热工质的扩散特性,热量在导热层内实现均匀分布,热量传递至容器内层进而实现容器本体的等温化,从而提升烹饪体验与烹饪效果。

Isothermal vess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isothermal container, comprising a container body, the container body comprises from the inside to the outside of the inner container, a heat conducting layer and outer container, the heat conducting layer is arranged in the groove, the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conducting medium filling. When the outer container is heated, the heat to the heat conduction layer, due to thermal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frigerant, heat distribution in the heat conduction layer, heat is transferred to the inner container and the container body temperature,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cooking and cooking exper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烹饪
,特别是涉及等温容器
技术介绍
锅是烹饪、炊事用具,可用于对食物进行烹、煮、蒸、煎、炒、炸等多种熟制工作,根据功能的不同,锅可以分为煎锅、炒锅、汤锅、蒸锅、电饭锅等。锅的根本性能要求是等温。烹饪体验层面:等温锅热量均匀,仅需简单翻炒而不需要锅壁与锅底食物反复翻炒,因此烹饪更简单;等温锅受热面积更大,食物熟得更快,因此烹饪更快速;等温锅热能有效利用,中小火(火焰不超过锅底盘)即可实现快速烹饪,因此烹饪更节能;等温锅无局部高温,空烧不变形、不起火,因此使用更安全。烹饪效果层面:等温锅不会热量集中,不会产生局部高温下食物烧焦后与锅体紧密贴合现象,因此锅体物理不粘;等温锅锅体受热均匀,大火爆炒时锅底不会局部温度达到油起烟的温度240℃,因此少油烟;等温锅热量均布,食物不会高温变性,因此食物营养不流失;等温锅无局部热量集中,锁住食物水分、保持原汁原味、食物口感柔和,因此菜品口感好。锅在工程意义上是传热设备,根据传热过程所采用传热技术的不同,现有等温锅主要分为高导热金属材料等温锅和热管技术等温锅。高导热金属材料等温锅采用冲压工艺制作不锈钢、铜(不锈钢导热系数的20倍)或铝(不锈钢导热系数的10倍)等高导热金属材料、不锈钢结构的导热芯夹层复合锅。仅适用于低热流密度,热量传递能力小、热阻高、传热速度慢、传热距离短,综合传热性能差。高导热金属材料等温锅只有采用超高导热性能材料才能达到理想等温锅性能,但现有工程材料无法满足该需求。热管技术等温锅采用热管工艺制作在高真空环境下对采用铆接或点焊进行承压能力强化的中空腔体充注适当适量纯净工质的相变换热锅。可适用于较低热流密度,热量传递能力较小、热阻较低、传热速度较快、传热距离较短,存在工质与腔体材料化学不相容的寿命问题、以及高温下腔体高压爆炸的安全性问题,综合传热性能一般。热管技术等温锅只有制作了具有高承压能力的腔体,找到了工作温区内具有高传输品质因数的食品安全级工质,并解决了工质和腔体材料化学相容问题才能达到理想等温锅性能,但热管技术能力无法满足该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等温锅受热后热量分布不均匀,导热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种等温容器,能够有效提高导热效果,使得容器本体在受热后热量能够均匀分布。一种等温容器,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容器内层、导热层和容器外层,所述导热层内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内至少部分等距开设有槽道。进一步地,所述槽道的当量直径大于1mm。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内层背向所述容器外层的一面为光滑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外层背向所述容器内层的一面为光滑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金属材质。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铜。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的材质为铝合金。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内层和所述导热层的材质相同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外层和所述导热层的材质相同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容器外层受热时,热量传递至导热层,由于导热工质的扩散特性,热量在导热层内实现均匀分布,热量传递至容器内层进而实现容器本体的等温化,从而提升烹饪体验与烹饪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的等温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容器本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导热层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容器本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另一实施例的等温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容器本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又一实施例的等温容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又一实施例的容器本体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等温容器10,包括:容器本体100,所述容器本体10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容器内层110、导热层120和容器外层130,所述导热层120内开设有槽道121,所述槽道121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通过复合而成容器内层110、导热层120和容器外层130,并在导热层120的内的槽道121填充导热工质,当容器外层130受热时,热量传递至导热层120,由于导热工质的扩散特性,热量在导热层120内实现均匀分布,热量传递至容器内层110进而实现容器本体100的等温化,从而提升烹饪体验与烹饪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的等温容器10可以应用于烹饪或者加热,例如,该等温容器10为等温锅,用于烹饪,例如,该等温容器10为热水壶的壶体,用于加热水,又如,该等温容器10为内胆,对该等温容器10的加热方式可以是导热加热,明火加热,辐射加热,或电磁加热。例如,该容器本体100具有圆柱结构,例如,该等温容器10为内胆时,等温容器10可为圆筒状,容器本体100具有筒壁,且容器本体100具有一与筒壁连接的底部,例如,该容器本体100具有抛物面结构,例如,该等温容器10为炒锅时,该炒锅为抛物面结构,又如,该容器本体100具有球面结构。为了使得热量能够均匀分布于容器本体100的表面,例如,该等温容器10表面为光滑表面,例如,容器内层110背向容器外层130的一面为光滑表面,例如,容器外层130背向容器内层110的一面为光滑表面,表面光滑的容器本体100的表面有利于热量的均匀扩散;且容器外层130的光滑表面有利于均匀吸收热源的热量,而容器内层110的光滑表面有利于被烹饪的食物的均匀受热。为了使得等温容器10的热量分布更为均匀,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120内至少部分等距开设有槽道121,例如,所述导热层120内等距开设有槽道121,本实施例中,由于槽道121之间等距设置,使得热量能够分布更为均匀,例如,所述导热层120内至少部分开设有槽道121,例如,所述导热层120内部分等距开设有槽道121,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开设于等温容器10上部分区域,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开设于等温容器10上需要等温的区域,这样,由于槽道121分布在等温容器10的局部位置上,能够集中热量进行局部加热,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开设于等温容器10上,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开设于整个等温容器10上,这样,等温容器10在整体均分布有槽道121,使得热量能够均匀散步在整个等温容器10上,进而使得热量散发均匀分布的面积更大,在上述实施例中,槽道121即可分布在等温容器10的局部,也可以分布在等温容器10的整体,能够适应不同的食物的烹饪需求。例如,容器内层110、导热层120与容器外层130均为金属材质制成,金属材质具有导热性高的特点。例如,容器内层110与导热层120焊接,例如,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等温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容器内层、导热层和容器外层,所述导热层内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体,所述容器本体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连接的容器内层、导热层和容器外层,所述导热层内开设有槽道,所述槽道内填充设置有导热工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内至少部分等距开设有槽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的当量直径大于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内层背向所述容器外层的一面为光滑表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龙谢大为江仲辉彭卫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兆瓦热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