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22873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7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不同管径的待焊接钢管同时进行退火处理;步骤B,对管径较大的钢管待焊接端依次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处理;步骤C,对管径较小的钢管待焊接端依次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处理;步骤D,将精车后的钢管待焊接端头对接在一起,并进行同轴度检测;步骤E,对步骤D中的钢管接口进行焊接处理,并使焊接完成的钢管在焊接夹具上进行自然冷却;步骤F,对步骤E中的钢管内表面进行渗碳处理,然后进行正火处理。上述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能在保证钢管性能可靠的情况下,大幅降低钢管加工成本、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缝钢管加工
,具体为一种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液压油缸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需要同一支钢管外径分大小端的情况,如钢管左端外径为∅208,右端外径为∅168。传统实现办法为将一支外径为∅208的整体钢管经过车削加工达到一端外径为∅168的要求,这样做的缺点是既浪费了大量材料,增大了生产成本和生产工艺复杂度,特别是生产周期会变的很长,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的一种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能在保证钢管性能可靠的情况下,大幅降低钢管加工成本、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不同管径的待焊接钢管同时进行退火处理,保温1.5~1.6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步骤B,对管径较大的钢管待焊接端依次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处理,精车后的内表面圆度公差为0.02mm~0.03mm,精车后的内表面粗糙度为;步骤C,对管径较小的钢管待焊接端依次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处理,精车后的内表面圆度公差为0.02mm~0.05mm,精车后的内表面粗糙度为;步骤D,将精车后的钢管待焊接端头对接在一起,并进行同轴度检测,确保对接后的待焊接管件的同轴度为Ø35~Ø30µm;步骤E,对步骤D中的钢管接口进行焊接处理,并使焊接完成的钢管在焊接夹具上进行自然冷却;步骤F,对步骤E中的钢管内表面进行渗碳处理,然后进行正火处理,正火温度不低于90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管径较大的钢管待焊接端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的深度为15mm~25m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管径较小的钢管待焊接端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的长度为10mm~20mm。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步骤E中焊接速度为25mm/min~40mm/min。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一种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能在保证钢管性能可靠的情况下,大幅降低钢管加工成本、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焊接式无缝管焊接后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大管径钢管待焊接端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小管径钢管待焊接端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加工方法流程示意图。图中:1、螺纹孔;2、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能在保证钢管性能可靠的情况下,大幅降低钢管加工成本、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不同管径的待焊接钢管同时进行退火处理,保温1.5~1.6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步骤B,对管径较大的钢管待焊接端依次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处理,精车后的内表面圆度公差为0.02mm~0.03mm,精车后的内表面粗糙度为;步骤C,对管径较小的钢管待焊接端依次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处理,精车后的内表面圆度公差为0.02mm~0.05mm,精车后的内表面粗糙度为;步骤D,将精车后的钢管待焊接端头对接在一起,并进行同轴度检测,确保对接后的待焊接管件的同轴度为Ø35~Ø30µm;步骤E,对步骤D中的钢管接口进行焊接处理,并使焊接完成的钢管在焊接夹具上进行自然冷却;步骤F,对步骤E中的钢管内表面进行渗碳处理,然后进行正火处理,正火温度不低于900℃。进一步的,管径较大的钢管待焊接端设有螺纹孔1,该螺纹孔1的深度为15mm~25mm。进一步的,管径较小的钢管待焊接端设有外螺纹2,该外螺纹的长度为10mm~20mm。外螺纹2与螺纹孔1配合使用。进一步的,步骤E中焊接速度为25mm/min~40mm/min,优选为30mm/min。进一步的,上述加工方法也可用于不同的材质的管件拼接,拼接后可采用珩磨方式对管径内壁进行处理;进行同种材质拼接时,拼接后可采用滚压或深孔镗方式对管径内壁进行处理,以满足管件内壁光洁度的要求。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不同管径的待焊接钢管同时进行退火处理,保温1.5~1.6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步骤B,对管径较大的钢管待焊接端依次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处理,精车后的内表面圆度公差为0.02mm~0.03mm,精车后的内表面粗糙度为;步骤C,对管径较小的钢管待焊接端依次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处理,精车后的内表面圆度公差为0.02mm~0.05mm,精车后的内表面粗糙度为;步骤D,将精车后的钢管待焊接端头对接在一起,并进行同轴度检测,确保对接后的待焊接管件的同轴度为Ø35~Ø30µm;步骤E,对步骤D中的钢管接口进行焊接处理,并使焊接完成的钢管在焊接夹具上进行自然冷却;步骤F,对步骤E中的钢管内表面进行渗碳处理,然后进行正火处理,正火温度不低于90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式无缝管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不同管径的待焊接钢管同时进行退火处理,保温1.5~1.6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步骤B,对管径较大的钢管待焊接端依次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处理,精车后的内表面圆度公差为0.02mm~0.03mm,精车后的内表面粗糙度为;步骤C,对管径较小的钢管待焊接端依次进行粗车、半精车和精车处理,精车后的内表面圆度公差为0.02mm~0.05mm,精车后的内表面粗糙度为;步骤D,将精车后的钢管待焊接端头对接在一起,并进行同轴度检测,确保对接后的待焊接管件的同轴度为Ø35~Ø30µm;步骤E,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长才朱晓洪王奉涛朱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才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