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线式自主取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1689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5 22:08
寻线式自主取物装置,它是由机械手、履带1号、履带2号、红外线传感器1号、红外线传感器2号、红外线传感器3号、超声波传感器1号、超声波传感器2号、超声波传感器3号、超声波传感器4号、车座、控制盒、可充电电源、直流电机1号、直流电机2号(伺服电机)、直流电机3号、固定支架、触碰传感器组成。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寻线行走、障碍检测、机械手取物整体过程的结合,结构简单、智能,节省时间,可以在人类不宜到达的特殊环境下完成作业。

Line searching type self extracting device

Line type self fetching device, which is composed of a mechanical hand, track 1, track 2, infrared sensor, infrared sensor No. 1 No. 2 No. 3, infrared sensor and ultrasonic sensor 1, ultrasonic sensor, ultrasonic sensor 2, No. 3, No. 4, ultrasonic sensor car seat, a control box, a rechargeable power source DC motor, DC motor, No. 1, No. 2 (servo motor), DC motor 3, a fixed bracket, touch sensor. The utility model can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route finding, the obstacle detection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obot hand,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intelligence and time sav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取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寻线式自主取物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众多领域存在着众多的危险作业条件,如工厂、消防、科研等。化工厂员工长期与药品或化学品接触会使其患上职业病;消防救援中复杂的环境使得消防工作人员危险重重;科学研究中药品的反应、易燃易爆物品的运输严重威胁研究人员的生命健康。因此,针对这些工作人员不宜进入的危险作业条件,设计一种能够代替人类完成作业的人工智能自主取物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寻线式自主取物装置,可通过程序设计,实现小车寻线行走、障碍检测、智能取物。该装置原理简单,操作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机械手、履带1号、履带2号、红外线传感器1号、红外线传感器2号、红外线传感器3号、超声波传感器1号、超声波传感器2号、超声波传感器3号、超声波传感器4号、车座、控制盒、可充电电源、直流电机1号、直流电机2号(伺服电机)、直流电机3号、固定支架、触碰传感器组成的。履带1号和履带2号分别位于车座的左右两侧,红外线传感器1号、红外线传感器2号、红外线传感器3号等距连接在车座前端下方,超声波传感器1号、超声波传感器2号、超声波传感器3号等距连接在车座前端上方,控制盒放置在车座前端上方,直流电机车1号、直流电机车2号、直流电机车3号安装在车座中间部位,固定支架安装在车座中间偏后位置,超声波传感器4号和触碰传感器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方,机械手连接在固定支架上端,可充电电源连接在车座上方稍前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技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测距、红外线传感器测行进路径,通过程序设计实现寻线行走、障碍检测的功能;与一般小车不同,该技术增加了机械手,通过超声波传感器、触碰传感器、伺服电机实现机械手取物;在外形上,该技术采用了履带代替轮子,考虑到了该技术需要适应时代发展,可应用到高温、腐蚀的特殊环境中。本技术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可精确实现寻线行走、障碍检测、机械手取物整体过程的结合,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将此作品应用于工厂、消防、科研中,可以极大提高安全系数,是人工智能的又一大突破,为各个领域提供方便,将成为人类的福音。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图3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中:1.机械手,3.履带2号,12.控制盒,13.可充电电源,14.直流电机1号,16.直流电机3号,17.固定支架。图2中:2.履带1号,4.红外线传感器1号,5.红外线传感器2号,6.红外线传感器3号,18.触碰传感器。图3中:7.超声波传感器1号,8.超声波传感器2号,9.超声波传感器3号,10.车座,11.超声波传感器4号,15.直流电机2号(伺服电机)。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由机械手(1)、履带1号(2)、履带2号(3)、红外线传感器1号(4)、红外线传感器2号(5)、红外线传感器3号(6)、超声波传感器1号(7)、超声波传感器2号(8)、超声波传感器3号(9)、车座(10)、超声波传感器4号(11)、控制盒(12)、可充电电源(13)、直流电机1号(14)、直流电机2号(伺服电机)(15)、直流电机3号(16)、固定支架(17)、触碰传感器(18)组成。本机械车采用寻线式行走,所以黑色轨道线是机械车行走的必要条件,黑色线条与其他颜色漫反射产生的光线不同,经过红外线传感器1号(4)、红外线传感器2号(5)、红外线传感器3号(9),进行识别、判断,进而产生不同的高低电平,加上控制盒(12)中预先写好的单片机程序控制,可驱动直流电机1号(14)、直流电机2号(伺服电机)(15),从而使车座(10)下面的履带1号(2)、履带2号(3)前进,并让其沿轨道线行走,当遇到十字路需要转弯时,控制盒(12)中产生不同的信号,让左侧履带1号(2)驱动,右侧履带2号(3)停止,或者让左侧履带1号(2)正转,右侧履带2号(3)反转,从而实现转弯。当小车控制系统在检测到小车向左或向右发生偏离时,单片机主控芯片会马上调整控制电机的转速大小,从而达到寻线小车在行走过程中自动调整运行方向。为了使小车能够实现避障的功能,在车座(10)的上端安装了超声波传感器1号(7)、超声波传感器2号(8)、超声波传感器3号(9),通过超声波测距来获取障碍物的距离,当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某个设定距离时,小车会直线行驶,当小于某个设定距离时,小车控制盒(12)内的蜂鸣器会发出声音,提示前方有障碍,接着,小车会尝试左转,如果在很短时间内连续转动,则说明前方障碍物不能通过,这时,控制小车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并后退一段距离,从而避开障碍物。机械手取物功能的实现是通过超声波传感器4号(11)可以检测到小车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直流电机2号(15)中的编码器可实时监测电机转动的角度,从而使得小车扇形扫描结束后,转回到物体正对的方向,直流电机3号(16)控制机械手的抬起和放下动作,当机械手(1)抬起来时,机械手(1)上的一个挡块会压下触碰传感器(18),这时直流电机3号(16)停转,机械手停止在此高度,达到取物的目的。小车在寻线行走、自动避障、自主取物过程中由可充电电源(13)提供能量,节能环保。该技术结构简单,智能,节省时间,可以在人类不宜到达的特殊环境下完成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寻线式自主取物装置,由机械手、履带1号、履带2号、红外线传感器1号、红外线传感器2号、红外线传感器3号、超声波传感器1号、超声波传感器2号、超声波传感器3号、超声波传感器4号、车座、控制盒、可充电电源、直流电机1号、直流电机2号、直流电机3号、固定支架、触碰传感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1号和履带2号分别位于车座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红外线传感器1号、红外线传感器2号、红外线传感器3号等距连接在车座前端下方;所述的超声波传感器1号、超声波传感器2号、超声波传感器3号等距连接在车座前端上方;所述的控制盒放置在车座前端上方;所述的直流电机车1号、直流电机车2号、直流电机车3号安装在车座中间部位;所述的固定支架安装在车座中间偏后位置;所述的超声波传感器4号和触碰传感器连接在固定支架上方;所述的机械手连接在固定支架上端;所述的可充电电源连接在车座上方稍前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寻线式自主取物装置,由机械手、履带1号、履带2号、红外线传感器1号、红外线传感器2号、红外线传感器3号、超声波传感器1号、超声波传感器2号、超声波传感器3号、超声波传感器4号、车座、控制盒、可充电电源、直流电机1号、直流电机2号、直流电机3号、固定支架、触碰传感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1号和履带2号分别位于车座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红外线传感器1号、红外线传感器2号、红外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延义杨双春潘一赵宏宇杨振明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