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天怡专利>正文

PWM脉冲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03706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2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WM脉冲发生器,包括D触发器,所述D触发器的数据输入端和时钟输入端均与电源VDD相连,所述D触发器的复位端一路通过可调电容C1接地,另一路分别与可调电阻R1和二极管VD1相连,二极管VD1和可调电阻R1并联后与所述D触发器的正向输出端相连;所述D触发器的置位端一路通过可调电容C2接地,另一路分别与可调电阻R2和二极管VD2相连,二极管VD2和可调电阻R2并联后与所述D触发器的反向输出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成本低。

PWM pulse genera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WM pulse generator, including D trigger, data input and the clock input end of the D trigg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wer supply VDD, reset the ends of D trigger all the way through the adjustable capacitor C1 is connected, the other way with adjustable resistance R1 and the diode VD1 is connected. The positive output diode VD1 and adjustable resistor R1 in parallel with the D trigger is connected to the end; the D trigger a road through the adjustable capacitor C2 is connected, the other way with adjustable resistor R2 and a diode VD2 connected to the output diode reverse VD2 and adjustable resistor R2 in parallel with the D trigger is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脉冲发生器,具体的涉及一种PWM脉冲发生器。
技术介绍
PWM(脉冲宽度调制)是一种常用的脉冲,具有广泛的应用,其输出为一种脉宽可变的矩形波。为了产生这一宽度可变的矩形波,目前通常采用处理器如单片机、DSP等来控制开关管的打开与关闭,从而输出不同宽度的PWM波,但是在这一方法中需要使用单片机、DSP等集成器件,成本较高,且这些器件的编程与操作也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WM脉冲发生器。一种PWM脉冲发生器,包括D触发器,所述D触发器的数据输入端和时钟输入端均与电源VDD相连,所述D触发器的复位端一路通过可调电容C1接地,另一路分别与可调电阻R1和二极管VD1相连,二极管VD1和可调电阻R1并联后与所述D触发器的正向输出端相连;所述D触发器的置位端一路通过可调电容C2接地,另一路分别与可调电阻R2和二极管VD2相连,二极管VD2和可调电阻R2并联后与所述D触发器的反向输出端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以D触发器为核心,不必采用单片机或DSP等期间,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PWM脉冲的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如图1、2所示,一种PWM脉冲发生器,包括D触发器,所述D触发器的D端(数据输入端)和CP端(时钟输入端)均与电源VDD相连,所述D触发器的R端(复位端)一路通过可调电容C1接地,另一路分别与可调电阻R1和二极管VD1相连,二极管VD1和可调电阻R1并联后与所述D触发器的Q端(正向输出端)相连;所述D触发器的S端(置位端)一路通过可调电容C2接地,另一路分别与可调电阻R2和二极管VD2相连,二极管VD2和可调电阻R2并联后与所述D触发器的端(反向输出端相连)。本技术采用D触发器构成PWM脉冲发生器,加电时,由于D端接高电平,故Q输出为1,通过R2给C1充电,当C电压超过R端翻转电平时,Q变为0,变为l。的高电平又通过R2给C2充电,直至C2上电压超过S端翻转电平,使Q又变成l。电路重复上述过程,形成PWM脉冲,VDl和VD2的作用是为C1和C2提供快速放电通路。电路的振荡周期为T=0.7(R1C1+R2C2),这样通过调节R1、R2、C1、C2的值便可以产生不同频率的PWM波。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PWM脉冲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PWM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D触发器,所述D触发器的数据输入端和时钟输入端均与电源VDD相连,所述D触发器的复位端一路通过可调电容C1接地,另一路分别与可调电阻R1和二极管VD1相连,二极管VD1和可调电阻R1并联后与所述D触发器的正向输出端相连;所述D触发器的置位端一路通过可调电容C2接地,另一路分别与可调电阻R2和二极管VD2相连,二极管VD2和可调电阻R2并联后与所述D触发器的反向输出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WM脉冲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D触发器,所述D触发器的数据输入端和时钟输入端均与电源VDD相连,所述D触发器的复位端一路通过可调电容C1接地,另一路分别与可调电阻R1和二极管VD1相连,二极管V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怡
申请(专利权)人:李天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