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8116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包括设有进气口的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上部依次设置有冷却层、聚结分离层,所述外筒的内腔穿设有在近筒底的周部开设通孔的内筒,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离心腔,所述离心腔内从上到下螺旋布置有旋流板,所述进气口依次经离心腔、通孔、内筒连接至冷却层、聚结分离层。该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结构简单,能够将气体中混合的液体分离出来,进行回收,绿色环保,高效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装备
,涉及一种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在氟材料生产中,如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的生产工艺常用煤油混合物作为助推剂,车间的空气中充满着煤油,这种气体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污染空气,而且也浪费掉其中的煤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包括设有进气口的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上部依次设置有冷却层、聚结分离层,所述外筒的内腔穿设有在近筒底的周部开设通孔的内筒,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离心腔,所述离心腔内从上到下螺旋布置有旋流板,所述进气口依次经离心腔、通孔、内筒连接至冷却层、聚结分离层,所述冷却层位于聚结分离层的下方。优选的,所述冷却层包括立体网状结构的铁质格栅,格栅内部缠绕分布有冷却水管道,所述外筒上设有冷却水管道的进水口、排水口。优选的,所述内筒穿设于外筒的内腔中轴线处。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集液凹部。优选的,所述通孔位于内筒的底部,所述进气口位于外筒的近冷却层端。优选的,所述外筒在聚结分离层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出气口。优选的,所述进气口设置在外筒的侧壁上从而接入离心腔并与离心腔相切。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口。优选的,所述内筒的底端与外筒衔接,所述出油口位于内筒的中底部。优选的,所述出油口处设置有开关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将气体中混合的液体分离出来,进行回收,绿色环保,高效便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进气口相切于离心腔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外筒,2-进气口,3-冷却层,31-格栅,32-进水口,33-排水口,4-聚结分离层,5-通孔,6-内筒,7-离心腔,8-旋流板,9-集液凹部,10-上盖,11-出气口,12-出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2所示,一种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包括设有进气口2的外筒1,所述外筒的内腔上部依次设置有冷却层3、聚结分离层4,所述外筒的内腔穿设有在近筒底的周部开设通孔5的内筒6,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离心腔7,所述离心腔内从上到下螺旋布置有旋流板8,所述进气口依次经离心腔、通孔、内筒连接至冷却层、聚结分离层,所述聚结分离层的结构与现有的聚结分离器的结构相近或类似,高温混合气体由进气口进入外筒内的离心腔,受到旋流板的作用,气体高速向下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微小液体颗粒被甩到筒臂后,向下流至筒底,所述冷却层位于聚结分离层的下方。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层包括立体网状结构的铁质格栅31,格栅内部缠绕分布有冷却水管道(图中未示出),所述外筒上设有冷却水管道的进水口32、排水口33,气体经过格栅后均匀散开,铁质的格栅本身温度较为低凉、并经过内部缠绕的冷却水管道后,部分液化成液体,并下流至筒底,冷却水管道在尽量增大其与气体接触面积的基础上其缠绕方式、形状是任意的,能产生液化的效果即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冷却层还可以是制冷机等一系列能够使气体液化的现有低温设备。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筒穿设于外筒的内腔中轴线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集液凹部9,用于收集下流的液体。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通孔位于内筒的底部,所述进气口位于外筒的近冷却层端,气体至上往下流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外筒在聚结分离层的顶部设置有上盖10,所述上盖上设置有出气口11,用于排出分离液体后的干净气体。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设置在外筒的侧壁上从而接入离心腔并与离心腔相切,气体切向进入离心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底部设置有出油口12,用于排放汇集的液体。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筒的底端与外筒衔接,所述出油口位于内筒的中底部,集液凹部经内筒底部的通孔与出油口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出油口处设置有开关阀。具体实施过程:高温混合气体由进气口进入外筒内的离心腔,受到旋流板的作用,气体高速向下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微小液体颗粒被甩到筒臂后,向下流至筒底;气体经内筒的通孔向上流,先经过冷却层,使气体部分液化成液体,并下流至筒底;再经过聚结分离层,使气体中的液体进一步得到分离并得到大量的大直径液体,最后气体由上盖的出气口流出,液体则汇聚在筒底,可通过筒底的出油口定时排放。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进气口的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上部依次设置有冷却层、聚结分离层,所述外筒的内腔穿设有在近筒底的周部开设通孔的内筒,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离心腔,所述离心腔内从上到下螺旋布置有旋流板,所述进气口依次经离心腔、通孔、内筒连接至冷却层、聚结分离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进气口的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上部依次设置有冷却层、聚结分离层,所述外筒的内腔穿设有在近筒底的周部开设通孔的内筒,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形成离心腔,所述离心腔内从上到下螺旋布置有旋流板,所述进气口依次经离心腔、通孔、内筒连接至冷却层、聚结分离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层包括立体网状结构的铁质格栅,格栅内部缠绕分布有冷却水管道,所述外筒上设有冷却水管道的进水口、排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穿设于外筒的内腔中轴线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流冷却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内腔底部设置有集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可坚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