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79594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6 0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医疗防护装置,用于防护人体的上肢,医疗防护装置包含:底板,用以被该人体压固并可放置该上肢;以及护罩,可旋转地连接于该底板;其中,当该护罩相对该底板旋转至第一位置时,该护罩与该底板形成第一空间以容置该上肢。借此,以稳固肢体,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防护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上肢动静脉内瘘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进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生存期逐渐延长,长期的钙磷代谢障碍,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多,其特征表现为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升高及血钙、血磷的浓度异常,骨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引起全身性骨病、异位钙化,死亡率增高。在低磷饮食、内科药物治疗、个体化透析等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自体移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疗效满意。甲状旁腺全切除加前臂自体移植术的手术体位是取颈后仰卧位,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双侧用沙袋固定头部至正中位,保护并固定左侧有动静脉内瘘上肢,因为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透析病人的生命线,如何保护内漏管,减少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是当前临床医生和护理工作者的研究课题。现有手术中将需做移植的右侧上肢外展<90°放置于有海绵软垫小器械桌上,防止损伤臂丛神经和发生压疮。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常是先用棉垫保护有动静脉内瘘的上肢,再用包布将其包裹固定在身体一侧,此方法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方面如果包裹的太紧,容易压迫内瘘管,内瘘受压可造成内瘘阻塞;另一方面若固定太松,手术中因麻醉药的作用患者肢体失去知觉,加上尿毒症患者由于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骨质疏松,如在术中肢体滑落极易发生滑落而导致关节脱位或骨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医疗防护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防护装置,其能够稳固肢体,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患者安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疗防护装置,用于防护人体的上肢,该医疗防护装置包含:底板,用以被该人体压固并可放置该上肢;以及护罩,可旋转地连接于该底板;其中,当该护罩相对该底板旋转至第一位置时,该护罩与该底板形成第一空间以容置该上肢。较佳的,该护罩具有外侧面、弧形面以及内侧面,该弧形面分别连接于该外侧面及该内侧面以形成U型结构,该外侧面可旋转地连接至该底板。较佳的,该底板具有第一边缘,该外侧面的边缘与该第一边缘可旋转地连接。较佳的,该底板具有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可被该人体压固,当该护罩相对该底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外侧面、该弧形面、该内侧面以及该第二板面形成该第一空间。较佳的,当该护罩相对该底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内侧面的边缘正对且相距该底板形成有间隙。较佳的,该底板具有第一宽度,该U型结构的开口具有第二宽度,该第二宽度小于该第一宽度。较佳的,该第一宽度为28cm~32cm,该第二宽度为12cm~17cm。较佳的,该弧形面具有第三宽度,该第三宽度小于该第二宽度。较佳的,该护罩为透明材料。较佳的,该护罩具有自由端,该当该护罩相对该底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自由端的边缘与该底板形成有间隙当该护罩相对该底板旋转至第二位置时,该自由端远离该底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医疗防护装置,采用底板压设于身体下面,以将肢体稳固于身体一侧的护罩内,使用方便,能有效保护肢体不受挤压或者牵拉而达到保护动静脉内瘘的目的;同时还能方便手术中或者术后护理的操作及观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医疗防护装置的护罩相对底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医疗防护装置的护罩相对底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沿第一方向D1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参照图1至图3所示,揭示了本技术医疗防护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医疗防护装置的护罩相对底板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医疗防护装置的护罩相对底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沿第一方向D1的侧视示意图。医疗防护装置100用于防护手术患者的上肢,包括底板1及护罩2,底板1为平板状,底板1可分为第一板面11及第二板面12两部分,护罩2为U型结构,护罩2可旋转地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护罩2具有固定端及自由端,该固定端可旋转地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该自由端可于护罩2在旋转过程中靠近或者远离底板1当护罩2相对底板1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自由端的边缘231与底板1的表面形成有间隙S,当护罩2相对底板1旋转至该第二位置时,该自由端远离底板1的表面;底板1用以被该患者压固,同时可将该患者的上肢放置在底板1上,当护罩2相对底板1旋转至该第一位置时,护罩2与底板1形成第一空间X以使患者的上肢可容置于该第一空间X中,护罩2对该患者的上肢形成一保护罩结构以避免上肢收到挤压或者于手术中收到牵带而造成对动静脉内瘘的破坏。于实施中,底板1及护罩2均由硬质材料制成以形成支撑而不产生变形,固定后可防止术者或布单牵拉压迫内瘘管,保持导管或者内瘘管通畅以保持功能正常,以避免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安全性。于本实施例中,护罩2具体由外侧面21、弧形面22以及内侧面23构成,弧形面22分别连接于外侧面21及内侧面23以形成U型的凹槽状结构,该凹槽状结构沿第一方向D1上延伸并贯通,底板1为一长方形平板,该长方形平板具有第一边缘121。参见图1及图2,内侧面23包括该自由端,外侧面21包括该固定端,外侧面21的边缘211可旋转地连接至底板1的第一边缘121处,优选的,可采用外侧面21的边缘211与底板1的第一边缘121处设置活动连接杆24的方式实现可旋转式连接,也可采用其他活动连接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于具体实施时,该长方形平板具有第一宽度d1及第一长度L1,该第一宽度d1的取值范围为28cm~32cm,该第一长度L1的取值范围为48cm~52cm,第一板面11及第二板面12分别具有第四宽度d4及第五宽度d5,该第四宽度d4等于或者大致等于该第五宽度d5,当然亦可依据患者于侧面肢体的实际比例需要进行设计。该U型的凹槽状结构开口3具有第二宽度d2,该第二宽度d2小于该第一宽度d1,如此,当护罩2相对底板1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参见图1),外侧面21、弧形面22、内侧面23以及第二板面12形成第一空间X,第一板面11可被患者压着以相对该患者保持固定。于具体实施时,该第二宽度d2的取值范围为13cm~17cm;弧形面22具有第三宽度d3,该第三宽度d3小于该第二宽度d2,以形成一豁口型的开口3,当护罩2相对底板1至该第二位置沿第二方向D2旋转至该第一位置时,可容易将该患者的上肢包设于护罩2与底板1形成的该第一空间X中,优选的,该第三宽度d3的取值范围为8cm~12cm。于该第一位置时,优选的,该外侧面21垂直于底板1的表面,弧形面21相对底板1具有最大高度h1,该最大高度h1的取值范围为18cm~22cm,外侧面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医疗防护装置,用于防护人体的上肢,其特征在于,该医疗防护装置包含:底板,用以被该人体压固并可放置该上肢;以及护罩,可旋转地连接于该底板;其中,当该护罩相对该底板旋转至第一位置时,该护罩与该底板形成第一空间以容置该上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防护装置,用于防护人体的上肢,其特征在于,该医疗防护装置包含:底板,用以被该人体压固并可放置该上肢;以及护罩,可旋转地连接于该底板;其中,当该护罩相对该底板旋转至第一位置时,该护罩与该底板形成第一空间以容置该上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护罩具有外侧面、弧形面以及内侧面,该弧形面分别连接于该外侧面及该内侧面以形成U型结构,该外侧面可旋转地连接至该底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第一边缘,该外侧面的边缘与该第一边缘可旋转地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具有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该第一板面可被该人体压固,当该护罩相对该底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外侧面、该弧形面、该内侧面以及该第二板面形成该第一空间。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萍韩晓彤赵建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明基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