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生产中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14347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维生素C生产中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的方法,是用连续离子交换设备,采用圆盘传送式连续逆流吸附系统,使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和吸附连续操作,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连续性分离处理、提高树脂利用率、减少水和化学试剂用量、废水排放量小等优点,提高了工业分离的效率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维生素C的生产方法,特别与维生素C生产中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的离子交换技术有关。
技术介绍
维生素C(Vc),即L-抗坏血酸,是细胞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催化剂,具有强烈生理活性,参与人体多种代谢,可降低毛细管的脆性,增加机体抵抗能力的同时防止坏血病,也用于多种急、慢性传染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但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Vc还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养殖、饲料添加剂及化妆品营养剂等各个领域。传统的维生素C生产中,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是采用吸附和离子交换固定床的分离技术。吸附和离子交换固定床是化工、生化行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离技术。它虽然柱体设计制造比较简单,但存在间歇性处理、周期性运行、树脂利用率低、水和化学试剂用量大、废水排放量大等缺点,影响了工业分离的效率与效益,成为传统工艺的薄弱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生素C生产中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的方法,以具有连续性分离处理、提高树脂利用率、减少水和化学试剂用量、废水排放量小等优点,提高工业分离的效率与效益。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用连续离子交换设备,采用圆盘传送式连续逆流吸附系统,使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和吸附连续操作,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具体的连续离子交换系统包括20或30个单元,每个单元即为一根柱子,根据古龙酸钠本身的特性,分为以下几个分段区交换区包括8-12个单元,采用一组并联的4-6个单元再与另一组并联的4-6个单元串联的方式,料液为正进或反进方式;交换后水洗区包括3-4个单元,采用单串正进料方式,其出口并入次交换区入口;逆流再生区包括1-2个单元,在转动后的前期,用稀碱液清洗树脂,主要是将残留在树脂间隙内或粘附在树脂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随后用反洗水将污物冲洗出树脂罐,以便增强后续酸再生的效果;用浓度为4%的氢氧化钠进行洗涤;再生区包括4-6个单元,采用1-2个单元串联反进料方式,递级再生;采用4-8%盐酸进行再生;再生水洗区包括3-4个单元,采用单串先正再反的进料方式,将残留在树脂罐的酸洗出并回用,同时将树脂罐内的离子清洗干净,以免将离子带入交换区;ER区即夹带区包括1-2个单元,采用反进料方式,用产品作为该区域的进料,将留在树脂罐内的水顶出,增加交换后产品的浓度,同时该部分可以回用;以上各区的具体参数如柱的直径、高度、树脂填充量、进液流速大小及柱的转动速度等根据实际生产量而确定。这样,本专利技术的连续离子交换技术将离子交换、洗脱、再生集中在一个系统中的不同部分而同时进行的分离,取代了传统的固定床技术,通过此先进的连续离子交换设备,采用圆盘传送式连续逆流吸附系统,突破了离子交换和吸附连续操作的技术难题,使得工艺流程全面优化,从而使吸附树脂、冲洗水、洗脱剂和化学药品的消耗都大大减少。连续离子交换可以大大降低树脂的一次投入量(树脂投入量约为固定床的10%),使得树脂更换成本下降,同时“工艺柱”(仅仅有一进一出两个工艺管道的连接口,随着系统的运行各“工艺柱”依次经过树脂工艺的各个工段)的引入将提取工艺更加精细化,收率更好。树脂解吸液浓度平稳,流量稳定,为后续浓缩工艺创造有利条件。系统占地面积小,以利于在旧厂房中进行改造。由于树脂大量减少,节约了再生费用,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与传统固定床相比,本专利技术连续离子交换技术具有以下创新性一、与传统的离子交换柱相比,其设备紧凑、系统简化、管道缩减和占地面积少;二、与固定床相比,树脂消耗量减少50-90%,再生剂、冲洗水消耗降低;三、由于非间断操作下的连续运转,产品的成分、浓度保持基本的稳定;四、具有良好的操作弹性,可根据生产负荷的变化自动调节旋转速度;五、减少化学药品、洗脱剂的用量约30-70%;减少废水排放量的40-80%;六、减少占地面积60-80%,系统紧凑,原固定床所有工序都集中在该系统中; 七、降低运行成本和设备投资;八、在生产过程中基本无三废排放;九、该系统易于其它设备匹配,操作和控制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续离子交换转化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将古龙酸钠通过连续离子交换转化的工艺流程图。本专利技术采用圆盘传送式连续逆流吸附系统,采用732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此连续离子交换工艺流程以包括20个单元系统为例,处理量为3-3.9L/H,根据古龙酸钠本身的特性,每根柱的树脂填充量为300ml,转速为18度,分为以下几个分段区交换区(包括第5~12单元),采用第5~8单元的并联再与第9~12单元的并联串联的方式,料液为正进方式;料液进料流速为60ml/min;交换后水洗区(包括第2~4单元),采用单串正进料方式,其出口并入次交换区入口;进水速度为15ml/min;逆流再生区(是第1单元),在转动后的前期(时间约为2分钟)用稀碱液清洗树脂,主要是将残留在树脂间隙内或粘附在树脂表面的杂质清洗干净,随后用反洗水将污物冲洗出树脂罐,以便增强后续酸再生的效果;用浓度为4%的氢氧化钠进行洗涤,其流速为5ml/min;再生区(包括第18~20单元),采用第1-2单元串联反进料方式,递级再生;采用7%酸进行再生,其流速为18ml/min,而废弃液的流出速度为48ml/min;再生水洗区(包括第14~17单元),采用单串先正再反的进料方式,将残留在树脂罐的酸洗出并回用,同时将树脂罐内的离子清洗干净,以免将离子带入交换区;水流速度为30ml/min;ER区(是第13单元),采用反进料方式,用产品作为该区域的进料,将留在树脂罐内的水顶出,增加交换后产品的浓度,同时该部分可以回用,其进料速度为10ml/min。结果分析①收率实验总共进行了六批次,其具体数据如下 表1古龙酸钠连续离子交换实验结果 表1中的实验结果表明,连续离交系统在古龙酸钠的转化中收率可以达到99.5%左右。其中超过100%的批次(第2、第4批次)主要是由于在实验中体积计量与样品测试中偏差比较大的原因。在系统中的ER区可以起到提高产品浓度的作用,实验时采用连续进料方式,浓度的测定采用平均的计量方式。表1的实验结果还表明,产品浓度与原料液的浓度的绝对差值一般在5mg/ml左右。产品中钠离子可以满足生产上的要求(实验中钠的含量在350ppm以下)。②水的用量在连续离交工艺中,树脂交换后需要水洗,酸再生后需要用水洗酸,以及需要用冲洗水配酸等步骤,所以,如果在工艺设计上能将过程中的水加以循环利用,将会有效地降低能耗,减少废水排放造成的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在ER区为提高产品的出料浓度,会产出一部分净水,这一部分出水指标如下表2连续离交系统树脂水洗后ER区出水指标 从表中实验数据反映,ER区出水可以完全回用,可用于树脂交换后的水洗步骤。在树脂交换后,必须用酸对树脂进行再生处理。经酸再生后的树脂必须进行水洗涤处理,目的是将树脂罐中的Cl-完全冲洗干净,以满足进料的要求。工业上用盐酸进行树脂再生,本研究对洗酸过程的水洗液每隔两分钟取一次样,并其测电导率,以判断Cl-去除的程度,其结果列于表3表3酸再生后树脂水洗涤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酸再生后的树脂经水洗约12.5分钟以后,水洗液电导率趋于稳定,表明Cl-已冲洗干净,此时树脂性能已恢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维生素C生产中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连续离子交换设备,采用圆盘传送式连续逆流吸附系统,使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和吸附连续操作,将古龙酸钠转化成古龙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伟光黄松青
申请(专利权)人: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