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3589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0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用于钢轨及轨道板的表面病害检测,该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基体及图像采集组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个数为七个;七个图像采集组件中分别处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条钢轨外侧距离;七个图像采集组件中按由左到右顺序,第三个和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小于两条钢轨内侧距离,且处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分别位于左侧钢轨的外侧和右侧钢轨的外侧时,第三个和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位于两条钢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一次性完成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的全部图像收集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速铁路维护保养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
技术介绍
我国高速铁路行车密度大,检修任务重,这对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高速铁路大部分采用无砟轨道,虽然无砟轨道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但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在自然环境和列车荷载共同作用下,现有很多无砟轨道上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损伤。当前的损伤检测主要靠铁路巡检工人天窗巡检,由于高速铁路的天窗时间在夜间,由于黑暗的环境,在天窗人工巡检时对于轻微的损伤不易发现,而且检测过程效率低。由于无砟轨道受高频荷载和环境的共同作用,有些轻微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往往很快发展成较大的损伤,为了实现线路的安全运营,需要对轨道状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这就需要精度更高,更先进,更快速的检测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由于无砟轨道受高频荷载和环境的共同作用,有些轻微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往往很快发展成较大的损伤,为了实现线路的安全运营,需要对轨道状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这就需要精度更高,更先进,更快速的检测技术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达到目的: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用于钢轨及轨道板的表面病害检测,该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基体及固定于固定基体上的图像采集组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的个数为七个;且七个图像采集组件在固定基体上由左至右依次排布,七个图像采集组件中分别处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条钢轨外侧距离;七个图像采集组件中按由左到右顺序,第三个和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小于两条钢轨内侧距离,且处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分别位于左侧钢轨的外侧和右侧钢轨的外侧时,第三个和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位于两条钢轨之间。具体的,以上图像采集组件包括激光光源及摄像组件,用于实现对钢轨及轨道板进行表面图像采集,以上采集到的图像即可用于钢轨或轨道板的表面病害判定。以上两条钢轨外侧距离即为两条平行设置的钢轨中,其中一条钢轨外侧与另一条钢轨外侧的距离;两条钢轨内侧距离,即为两条平行设置的钢轨中,其中一条钢轨内侧与另一条钢轨内侧的距离;对使用时图像采集组件的位置限定,即为在限定图像采集组件在固定基体上的位置关系,即第一和第七个图像采集组件位于两条钢轨组成的轨道两外侧的不同外侧时,第三、第四及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位于两条钢轨之间,这样,当本检测组件沿着轨道运动时,可通过第一及第三、第五及第七个图像采集组件分别对两条钢轨的轨头侧面及轨腰进行扫描,第二及第六个图像采集组件对两条钢轨的轨头表面进行扫描,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用于两条钢轨之间轨道板的扫描。这样,可实现以下目的:便于通过七个图像采集组件共同工作,使激光散射面和相机采集区域完全覆盖轨道板及钢轨整体结构,通过将本检测组件固定于轨检车上,在轨检车沿着轨道运动时,一次性完成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的全部图像收集工作。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为使得用于钢轨轨头表面扫描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分别位于各根钢轨的正上方,以利于图像采集质量,七个图像采集组件中按由左到右顺序,第二个和第六个图像采集组件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介于两条钢轨外侧距离和内侧距离之间。作为一种可方便调整各个图像采集组件采集区域位置的结构形式,各个图像采集组件的图像采集端口的端口朝向与竖直方向的倾角可调。以上调整倾角相较于现有调整图像采集组件与钢轨或轨道板的高度的实现方式,本方式操作更为简单和准确。作为一种利于保护各图像采集组件的固定基体实现方案,所述固定基体为箱体式结构,所述图像采集组件均安装于箱体式结构的内部,箱体式结构的底部还设置有七个信息采集窗口,各个信息采集窗口与图像采集组件一一对应,以使得各个信息采集窗口可作为对应图像采集组件的光通道。为使得各个图像采集组件投射到钢轨或轨道板上的激光线相互独立,减轻或避免相互干扰,以利于本检测组件的成像质量或准确度,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相互错开。针对现有的图像采集组件的性能,为使得图像采集组件同时工作时,相互之间的影响不至于影响表面病害检测的检出率或准确性,在前后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相互错开的距离不小于5cm。为便于在固定基体上安装、拆卸或更换图像采集组件,所述图像采集组件与固定基体的连接关系为可拆连接。为便于本检测组件与轨检车连接,所述固定基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其与轨检车尾部相连的连接螺栓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便于通过七个图像采集组件共同工作,使激光散射面和相机采集区域完全覆盖轨道板及钢轨整体结构,通过将本检测组件固定于轨检车上,在轨检车沿着轨道运动时,一次性完成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的全部图像收集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透视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固定基体,2、图像采集组件,3、信息采集窗口,4、轨道板,5、钢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的结构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用于钢轨5及轨道板4的表面病害检测,该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基体1及固定于固定基体1上的图像采集组件2,所述图像采集组件2的个数为七个;且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在固定基体1上由左至右依次排布,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中分别处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条钢轨5外侧距离;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中按由左到右顺序,第三个和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小于两条钢轨5内侧距离,且处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分别位于左侧钢轨5的外侧和右侧钢轨5的外侧时,第三个和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位于两条钢轨5之间。本实施例中,以上图像采集组件2包括激光光源及摄像组件,用于实现对钢轨5及轨道板4进行表面图像采集,以上采集到的图像即可用于钢轨5或轨道板4的表面病害判定。以上两条钢轨5外侧距离即为两条平行设置的钢轨5中,其中一条钢轨5外侧与另一条钢轨5外侧的距离;两条钢轨5内侧距离,即为两条平行设置的钢轨5中,其中一条钢轨5内侧与另一条钢轨5内侧的距离;对使用时图像采集组件2的位置限定,即为在限定图像采集组件2在固定基体1上的位置关系,即第一和第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位于两条钢轨5组成的轨道两外侧的不同外侧时,第三、第四及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2位于两条钢轨5之间,这样,当本检测组件沿着轨道运动时,可通过第一及第三、第五及第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分别对两条钢轨5的轨头侧面及轨腰进行扫描,第二及第六个图像采集组件2对两条钢轨5的轨头表面进行扫描,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2用于两条钢轨5之间轨道板4的扫描。这样,可实现以下目的:便于通过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共同工作,使激光散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用于钢轨(5)及轨道板(4)的表面病害检测,该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基体(1)及固定于固定基体(1)上的图像采集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2)的个数为七个;且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在固定基体(1)上由左至右依次排布,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中分别处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条钢轨(5)外侧距离;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中按由左到右顺序,第三个和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小于两条钢轨(5)内侧距离,且处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分别位于左侧钢轨(5)的外侧和右侧钢轨(5)的外侧时,第三个和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位于两条钢轨(5)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用于钢轨(5)及轨道板(4)的表面病害检测,该检测组件包括固定基体(1)及固定于固定基体(1)上的图像采集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组件(2)的个数为七个;
且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在固定基体(1)上由左至右依次排布,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中分别处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大于两条钢轨(5)外侧距离;
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中按由左到右顺序,第三个和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小于两条钢轨(5)内侧距离,且处于左端和右端的两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分别位于左侧钢轨(5)的外侧和右侧钢轨(5)的外侧时,第三个和第五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位于两条钢轨(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其特征在于,七个图像采集组件(2)中按由左到右顺序,第二个和第六个图像采集组件(2)各自的图像采集端口之间的间距介于两条钢轨(5)外侧距离和内侧距离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铁路表面病害检测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险王郴平代先星阳恩慧彭毅艾长发周正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