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采用垂直铺塑防渗技术配合侧向辐射注浆技术,利用劈裂注浆工艺对产生工后沉降的路基土层进行加固,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施工准备;(2)竖向开挖沟槽;(3)竖向塑料膜铺设;(4)路基边坡侧向钻孔,插入注浆管;(5)填充路堤部分注浆管周边空隙;(6)侧向劈裂注浆,回灌。巧妙地将侧向辐射注浆技术与垂直铺塑防渗技术相结合,得到了一种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在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问题且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具有占用施工场地小、抗干扰能力强、施工时间较短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属于铁路建设施工
技术介绍
铁路路基的工后沉降会对铁路的正常运行产生很大影响,高速铁路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更为严格。对于产生工后沉降的铁路路基进行修复,若拆去铁轨及路基,重新处理地基,虽然能够有效修复地基,但是此法耗时很长、工程量大且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为了不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对于已通车铁路沉降控制的常用方法是在沉降段填垫石渣以抬高铁轨。但是该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路基的沉降问题,主要缺陷在于:产生工后沉降的松软土的强度并没有得到增长,且补垫的石渣又会作为新的荷载,在路基的土体中产生了新的附加应力,又引起路基新的压缩沉降。为了更好地解决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问题,急需在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提出一种从根本上加固已通车铁路路基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采用垂直铺塑防渗技术配合侧向辐射注浆技术,利用劈裂注浆工艺对产生工后沉降的路基土层进行加固,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施工准备;(2)、竖向开挖沟槽;(3)、竖向塑料膜铺设;(4)、路基边坡侧向钻孔,插入注浆管;(5)、填充路堤部分注浆管周边空隙;(6)、侧向劈裂注浆,回灌。其中,步骤(1)的施工准备包括:人员准备、平整场地、开挖排水沟以及测量放样。该步骤的目的在于使钻机等机器能够放置平稳、冒浆及空隙水能及时排出,保持场地干燥、准确找到钻孔位置及开挖沟槽位置。步骤(2)的竖向开挖沟槽其开挖位置应距离路堤边坡1-2m,其开挖深度应超过侧向注浆深度1m左右,采用旋转式、往复式或者刮板式的开沟挖槽机进行竖向开沟作业。为了提高操作效率,步骤(3)的竖向塑料膜铺设设备跟随步骤(2)的竖向开挖沟槽机器进行塑料膜铺设,多块塑料膜之间用尼龙绳连接,塑料膜下面铺设土工布以防划破。优选地,步骤(4)中,采用泥浆护壁倾斜钻进成孔,钻进深度应达到产生工后沉降的路基土层,钻孔结束后立即插入注浆管,确保注浆管下至孔底,并使注浆管位于钻孔的中心,当注浆管受孔内水浮力影响而无法下至孔底时,则向注浆管内注入清水以克服浮力。进一步地,步骤(5)中,在插入注浆管后立即采用混凝土填充路堤部分注浆管的周边空隙,填充过程中用木棒将混凝土强制灌入注浆管周边空隙,振捣夯实。步骤(6)中,待步骤(5)填充的混凝土具有强度后再开始注浆,注浆过程中根据铁路地基沉降量大小来控制注浆压力及注浆量,严格控制浆液密度及注浆时间,以使铁轨达到指定标高,注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注浆口并将上口盖住。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还包括步骤(7)、检测路基标高是否达标:若不达标则继续重复注浆;若达标则采用水泥砂浆回灌注浆管。侧向辐射注浆技术是一种占用施工场地小、抗干扰能力强、施工时间较短且不影响上部结构运行的土体加固技术,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土体中的渗流通道复杂,往往会有相当一部分的浆液从路基范围外的区域冒出,土体加固效果并不理想且对周边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将侧向辐射注浆技术与垂直铺塑防渗技术相结合,得到了一种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在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路基工后沉降问题且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占用施工场地小、抗干扰能力强、施工时间较短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的剖面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注浆管,2、塑料膜,3、路基,4、土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采用垂直铺塑防渗技术配合侧向辐射注浆技术,利用劈裂注浆工艺对产生工后沉降的路基土层进行加固。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施工准备:人员准备、平整场地、开挖排水沟以及测量放样。该步骤的目的在于使钻机等机器能够放置平稳、冒浆及空隙水能及时排出,保持场地干燥、准确找到钻孔位置及开挖沟槽位置。(2)、竖向开挖沟槽:其开挖位置应距离路堤边坡1-2m,其开挖深度应超过侧向注浆深度1m左右,采用旋转式、往复式或者刮板式的开沟挖槽机进行竖向开沟作业。(3)、竖向塑料膜2铺设:当沟槽深度开挖到涉及要求后,进行塑料膜2的铺设工作。为了提高操作效率,竖向塑料膜2铺设设备安装在开槽机后面,跟随开槽机前进的同时铺设塑料膜2。应当注意,塑料膜2不应全部埋入土体4中,在上部预留一定高度,并用土块压牢,多块塑料膜2之间用尼龙绳连接,塑料膜2下面铺设土工布以防划破。(4)、路基3边坡侧向钻孔,插入注浆管1:采用泥浆护壁倾斜钻进成孔,钻进深度应达到产生工后沉降的路基土层,钻孔结束后立即插入注浆管1,确保注浆管1下至孔底,并使注浆管1位于钻孔的中心,当注浆管1受孔内水浮力影响而无法下至孔底时,则向注浆管1内注入清水以克服浮力。钻进过程中要做好记录,保证钻孔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随时检查钻进情况,为注浆作业提供参考数据。(5)、填充路堤部分注浆管1周边空隙:综合考虑注浆效果和路堤稳定性,在插入注浆管1后立即采用混凝土填充路堤部分注浆管1的周边空隙,填充过程中用木棒将混凝土强制灌入注浆管1周边空隙,振捣夯实。(6)、侧向劈裂注浆,回灌:待步骤(5)填充的混凝土具有一定强度后再开始注浆,注浆过程中根据铁路地基沉降量大小来控制注浆压力及注浆量,严格控制浆液密度及注浆时间,以使铁轨达到指定标高,注浆完毕后用清水冲洗注浆口并将上口盖住,以便注浆不合格时进行重复施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还包括步骤(7)、检测路基3标高是否达标:若不达标则继续重复注浆;若达标则采用水泥砂浆回灌注浆管1。综上,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将侧向辐射注浆技术与垂直铺塑防渗技术相结合,得到了一种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在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铁路路基3工后沉降问题且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占用施工场地小、抗干扰能力强、施工时间较短等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垂直铺塑防渗技术配合侧向辐射注浆技术,利用劈裂注浆工艺对产生工后沉降的路基土层进行加固,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施工准备;(2)、竖向开挖沟槽;(3)、竖向塑料膜铺设;(4)、路基边坡侧向钻孔,插入注浆管;(5)、填充路堤部分注浆管周边空隙;(6)、侧向劈裂注浆,回灌。
【技术特征摘要】
1.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垂直铺塑防渗技术配合
侧向辐射注浆技术,利用劈裂注浆工艺对产生工后沉降的路基土层进行加固,
具体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施工准备;
(2)、竖向开挖沟槽;
(3)、竖向塑料膜铺设;
(4)、路基边坡侧向钻孔,插入注浆管;
(5)、填充路堤部分注浆管周边空隙;
(6)、侧向劈裂注浆,回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1)的施工准备包括:人员准备、平整场地、开挖排水沟以及测量放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2)的竖向开挖沟槽其开挖位置距离路堤边坡1-2m,其开挖深度应超
过侧向注浆深度1m,采用旋转式、往复式或者刮板式的开沟挖槽机进行竖向
开沟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骤(3)的竖向塑料膜铺设跟随步骤(2)的竖向开挖沟槽进行,多块塑料
膜之间用尼龙绳连接,塑料膜下面铺设土工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病害处治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跃东,杨冬,林来贺,刘国冲,惠炜,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