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式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1180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9 0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护式变压器,包括线圈、壳体、接线端子和保护电路;所述线圈设于壳体内,线圈内设有铁心;所述线圈的导线采用双金属层级导线,导线中心为实心铝线芯,铝线芯外包裹设置铜线圈层;在所述的壳体内充满散热油,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散热器;所述壳体两端均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S1、负载端子S2;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输出端子S1、负载端子S2、电容C、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三极管Q、温控开关K、继电器J2、接触器J1和电流互感器L;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快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散热效率提高,且整体成本低,损耗低,电路整体结构简单,有效防止烧坏设备,延长使用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具体是一种保护式变压器
技术介绍
目前,变压器普遍采用全铜或全铝线圈制造,全铜的线圈制造变压器,电阻小效率高,但是铜的密度大,造价高。全铝的线圈制造变压器,优点是铝制线质量轻,但是相对与铜导线,铝线的电阻高,因此相同功率的变压器,铝制线圈其体积大,不便于使用,产生的热效应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率提高,且整体成本低,损耗低,电路整体结构简单,有效防止烧坏设备,延长使用寿的保护式变压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护式变压器,包括线圈、壳体、接线端子和保护电路;所述线圈设于壳体内,线圈内设有铁心;所述线圈的导线采用双金属层级导线,导线中心为实心铝线芯,铝线芯外包裹设置铜线圈层;在所述的壳体内充满散热油,壳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采用棱形储能式散热片,散热片两侧板的横截面为膨胀波浪样式,且散热片之间形成并排、相互联通的散热管;所述壳体两端均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S1、负载端子S2;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输出端子S1、负载端子S2、电容C、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三极管Q、温控开关K、继电器J2、接触器J1和电流互感器L;所述电流互感器L套装于变压器输出端子S1的一条相线上,变压器输出端子S1与负载端子S2之间还串联设有接触器触点J11;所述电流互感器L的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C的正极、继电器J2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而电流互感器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的负极、电阻R2的一端和三极管Q的发射极;其中,二极管D1负极连接电容C与继电器J2的接线点,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3正极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而电阻R2的另一端也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的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2的另一端相连接,在三极管Q与电容C之间并联设置二极管D2,且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接触器J1的一端与变压器输出端子S1的一条相线相连接,接触器J1的另一端通过继电器常闭触点J21、温控开关K并与输出端子S1的另一条相线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铁心为螺旋渐开铁心。进一步的:所述温控开关K相互串联设有多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的散热片两侧板的横截面为膨胀波浪样式,将散热片内的散热油分成相对独立的上下管,有利于不同温度的散热油可相对独立的上下流动,加快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散热效率提高20%,变压器输出效率因此提高15%,且整体成本低,损耗低。2、本技术中温控开关K采用常闭式温控开关,其当温度升高超过安全值时内部开关断开,电路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当设备发生过流或过热时能自动断开负载,防止烧坏设备,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保护式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保护式变压器中散热片的主视图示意图。图3为保护式变压器中散热片的横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保护式变压器,包括线圈1、壳体2、接线端子和保护电路;所述线圈1设于壳体2内,线圈1内设有铁心,铁心为螺旋渐开铁心;所述线圈1的导线采用双金属层级导线,导线中心为实心铝线芯,铝线芯外包裹设置铜线圈层;在所述的壳体2内充满散热油,壳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采用棱形储能式散热片3,散热片3两侧板的横截面为膨胀波浪样式,散热片3之间形成并排、相互联通的散热管;工作中,散热片3两侧板的横截面为膨胀波浪样式,将散热片3内的散热油分成相对独立的上下管,有利于不同温度的散热油可相对独立的上下流动,加快了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散热效率提高20%,变压器输出效率因此提高15%,且整体成本低,损耗低;所述壳体2两端均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S1、负载端子S2;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输出端子S1、负载端子S2、电容C、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三极管Q、温控开关K、继电器J2、接触器J1和电流互感器L;所述电流互感器L套装于变压器输出端子S1的一条相线上,变压器输出端子S1与负载端子S2之间还串联设有接触器触点J11;所述电流互感器L的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C的正极、继电器J2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而电流互感器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的负极、电阻R2的一端和三极管Q的发射极;其中,二极管D1负极连接电容C与继电器J2的接线点,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3正极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而电阻R2的另一端也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的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2的另一端相连接,在三极管Q与电容C之间并联设置二极管D2,且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接触器J1的一端与变压器输出端子S1的一条相线相连接,接触器J1的另一端通过继电器常闭触点J21、温控开关K并与输出端子S1的另一条相线相连接;其中,温控开关K相互串联设有多个;工作中,温控开关K采用常闭式温控开关,其当温度升高超过安全值时内部开关断开,电路整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当设备发生过流或过热时能自动断开负载,防止烧坏设备,延长使用寿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护式变压器,包括线圈(1)、壳体(2)、接线端子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1)设于壳体(2)内,线圈(1)内设有铁心;所述线圈(1)的导线采用双金属层级导线,导线中心为实心铝线芯,铝线芯外包裹设置铜线圈层;在所述的壳体(2)内充满散热油,壳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采用棱形储能式散热片(3),散热片(3)两侧板的横截面为膨胀波浪样式,且散热片(3)之间形成并排、相互联通的散热管;所述壳体(2)两端均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S1、负载端子S2;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输出端子S1、负载端子S2、电容C、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三极管Q、温控开关K、继电器J2、接触器J1和电流互感器L;所述电流互感器L套装于变压器输出端子S1的一条相线上,变压器输出端子S1与负载端子S2之间还串联设有接触器触点J11;所述电流互感器L的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电容C的正极、继电器J2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而电流互感器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的负极、电阻R2的一端和三极管Q的发射极;其中,二极管D1负极连接电容C与继电器J2的接线点,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D3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3正极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而电阻R2的另一端也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2的另一端相连接,在三极管Q与电容C之间并联设置二极管D2,且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接触器J1的一端与变压器输出端子S1的一条相线相连接,接触器J1的另一端通过继电器常闭触点 J21、温控开关K并与输出端子S1的另一条相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式变压器,包括线圈(1)、壳体(2)、接线端子和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1)设于壳体(2)内,线圈(1)内设有铁心;所述线圈(1)的导线采用双金属层级导线,导线中心为实心铝线芯,铝线芯外包裹设置铜线圈层;在所述的壳体(2)内充满散热油,壳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采用棱形储能式散热片(3),散热片(3)两侧板的横截面为膨胀波浪样式,且散热片(3)之间形成并排、相互联通的散热管;所述壳体(2)两端均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连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子S1、负载端子S2;所述保护电路包括输出端子S1、负载端子S2、电容C、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二极管D3、三极管Q、温控开关K、继电器J2、接触器J1和电流互感器L;所述电流互感器L套装于变压器输出端子S1的一条相线上,变压器输出端子S1与负载端子S2之间还串联设有接触器触点J11;所述电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廷武刘涛王宇鹏刘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