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0387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升降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包括轨道和行车,还包括导向架、丝杆升降装置、升降台以及旋转台;所述旋转台设置于升降台上部,且所述旋转台底面中心与升降台表面中心水平设有转动轴承,所述升降台底面与丝杆升降装置的工作端装接,丝杆升降装置的底座设置于行车上,且所述升降台与行车之间还设有导向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到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具备升降平稳,结构可靠以及重心稳定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升降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
技术介绍
在大型工件加工中,需要对工件进行装夹,例如较大的杆状或是筒状工件,此类工件不仅具有长度,还具有较大的口径,以至于在对此类工件进行约束时通常采用大型的工装夹具或使用组合式工装夹具;而组合式的夹具通常由多个平台组成,使用多个平台将工件顶起,之后根据加工流程的需要来变换平台之间的距离,或者对工件的高度进行升降,是一种辅助工件调整,并且此类设备需要具备较完善的调整功能。当前管塔工件领域使用具有移动功能的剪式升降机构实现工件的调整,剪式升降机构能够实现大型工件的调整工作,但是此类装置具有优势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不便,也就是在负载重物升高之后,剪式升降装置的重心会发生变化,并且剪式机构整体连接单元较多,一个单元磨损就会影响到其他联动组件的初设使用值,并且会因为零件多而造成维护方面的问题。要避免目前易得技术带来的弊端,就需要面对此类问题做出解决方案,开发一种耐用的、在对接方面精准的、并且在辅助调整方面性能较佳的移动升降平台,该装置还要在上述要求为基础的情况下做到负载重物后依旧能够保证升降作业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该装置采用丝杆升降装置作为升降功能的执行单元,并且配合升降台和导向架来保证整个装置的升降平稳性和重心的稳定性。采用阻轴的方式对轨道行车进行阻挡和限位,并且该阻车器调整位置方便,使用简单,且整体结构紧凑合理,便于生产。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包括轨道和行车,还包括导向架、丝杆升降装置、升降台以及旋转台;所述旋转台设置于升降台上部,且所述旋转台底面中心与升降台表面中心水平设有转动轴承,所述升降台底面与丝杆升降装置的工作端装接,丝杆升降装置的底座设置于行车上,且所述升降台与行车之间还设有导向架。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台包括升降板和导柱,所述升降板俯视形状为“凹”字形,是在正方形板其中一个端开槽构成;升降板底面四边角部位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不少于四个,所述升降板底部中心还与丝杆升降装置装接。较佳地,所述丝杆升降装置为螺旋丝杆升降机,所述螺旋丝杆升降机设置于导向架下方的行车的中心部位;所述螺旋丝杆升降机包括底座和螺旋丝杆,所述底座内部设有容腔,所述螺旋丝杆垂向设置于所述容腔的内部,且所述底座的容腔内横向设有控制螺旋丝杆升降的蜗杆与螺旋丝杆组成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行车包括托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托板下方前部和后部的车轴,所述车轴两端均设有单边轨道轮。进一步地,所述导柱下方设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设置于所述行车上,所述导向架包括设置于所述行车的托板两侧的侧板,还包括水平设置于两侧板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与导柱对应的导向孔,且所述限位板中心设有穿设所述螺旋丝杆的丝杆孔。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台表面还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不少于三个,且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旋转台表面四个角落部位。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位置对应的定位槽。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台上至少一个边角设有用于转动所述旋转台的转动把手。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台中心还设有中心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台为边长400~800mm的正方形,且以对角线的方式平均分布为A、B、C和D,四个工作区域,每个区域上开设有不同阵形的约束孔,约束孔均以对应区域的旋转台端面的中点为中心向两边分布,且分布方向与旋转台端面平行;旋转台A区设有四排约束孔,第一排约束孔由三个直径为20~22mm的孔组成,且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20~30mm,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的距离为13~15mm;第二排约束孔由5个直径为16~18mm的孔组成,其中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38~42mm,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距离为36~40mm;第三排约束孔由三个直径为20~22mm的孔组成,且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20~30mm,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的距离为60~65mm;第四排约束孔由三个直径为16~18mm的孔组成,且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38~42mm,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的距离为115~120mm;旋转台B区设有两排约束孔,第一排约束孔由三个直径为13~15mm的孔组成,且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33~38mm,约束孔与旋转台边沿之间的距离为23~26mm;第二排约束孔由一个直径为13~15mm的孔组成,约束孔与旋转台边沿之间的距离为83~88mm。旋转台C区设有四排约束孔,第一排约束孔由三个直径为20~22mm的孔组成,且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20~30mm,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的距离为13~15mm;第二排约束孔由7个直径为13~15mm的孔组成,其中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28~32mm,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距离为36~40mm;第三排约束孔由三个直径为20~22mm的孔组成,且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20~30mm,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距离为60~65mm;第四排约束孔由3个直径为13~15mm的孔组成,其中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28~32mm,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的距离为100~110mm。旋转台D区设有四排工作孔,第一排约束孔由两个直径为13~15mm的孔组成,其中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28~32mm,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的距离为25mm,第二排约束孔由四个直径为16~18mm的孔组成,约束孔圆心之间的间距为28~32mm,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的距离为43~47mm;第三排约束孔由一个直径为13~15mm的孔组成,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的距离为85mm;第四排约束孔由一个直径为16~18mm的孔组成,约束孔的圆心与旋转台边沿之间的间距为115~120mm。本专利技术根据上述内容将整个升降装置设置在轨道上,从而使升降装置具有了更精准的移动轨迹,保证了升降装置作业环境的水平度;升降装置和升降台的配合使整个装置的升降结构重心更好、结构更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旋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导向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轨道、2-行车、21-托板、22-车轴、23-单边轨道轮、3-螺旋丝杆升降机、31-底座、32-螺旋丝杆、33-蜗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包括轨道和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架、丝杆升降装置、升降台以及旋转台;所述旋转台设置于升降台上部,且所述旋转台底面中心与升降台表面中心水平设有转动轴承,所述升降台底面与丝杆升降装置的工作端装接,丝杆升降装置的底座设置于行车上,且所述升降台与行车之间还设有导向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包括轨道和行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向架、丝杆升降装置、升降台以及旋转台;
所述旋转台设置于升降台上部,且所述旋转台底面中心与升降台表面中心
水平设有转动轴承,所述升降台底面与丝杆升降装置的工作端装接,丝杆升降
装置的底座设置于行车上,且所述升降台与行车之间还设有导向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
降台包括升降板和导柱,所述升降板俯视形状为“凹”字形,是在正方形板其
中一个端开槽构成;升降板底面四边角部位设有导柱,所述导柱不少于四个,
所述升降板底部中心还与丝杆升降装置装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丝
杆升降装置为螺旋丝杆升降机,所述螺旋丝杆升降机设置于导向架下方的行车
的中心部位;所述螺旋丝杆升降机包括底座和螺旋丝杆,所述底座内部设有容
腔,所述螺旋丝杆垂向设置于所述容腔的内部,且所述底座的容腔内横向设有
控制螺旋丝杆升降的蜗杆与螺旋丝杆组成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
车包括托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托板下方前部和后部的车轴,所述车轴两端均
设有单边轨道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柱下方设有导向架,所述导向架设置于所述行车上,所述导向架包括设置于所
述行车的托板两侧的侧板,还包括水平设置于两侧板上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
上设有与导柱对应的导向孔,且所述限位板中心设有穿设所述螺旋丝杆的丝杆
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t转台表面还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不少于三个,且所述定位孔设置于旋转台
表面四个角落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
降板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位置对应的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转台上至少一个边角设有用于转动所述旋转台的转动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旋
转台中心还设有中心定位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升降平台的轨道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
旋转台为边长400~800mm的正方形,且以对角线的方式平均分布为A、B、C和
D,四个工作区域,每个区域上开设有不同阵形的约束孔,约束孔均以对应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益前韩安树赵德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迪生电力钢构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