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机组自取力和双向推动式电子机械制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03617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8 13:55
一种风电机组自取力和双向推动式电子机械制动装置,由制动盘、制动卡钳、第一挤压件、第二挤压件、固定支架、电机组件、丝杠、电磁离合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传动轴、制动轴、固定法兰、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速度传感器、控制单元组成,采用取力机构和运动转换机构,利用风电机组传动轴的动能作为动力源,能够使双向摩擦片同时施加制动压力进行制动,挤压件利用卡槽进行定位,第一挤压件、第二挤压件相互利用台阶面进行定位,安装、维修极为便利。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简单、节能高效、安装便利、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装备
,尤其涉及一种风电机组自取力和双向推动式电子机械制动装置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由于风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的特点,风力发电对电力系统产生的电压波动、频率偏移、谐波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风电机组的刹车装置是风电机组主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风电机组安全运行及停车的重要环节。自然风变化无常,造成刹车装置使用极为频繁,目前风电机组的刹车装置多采用液压钳式制动器,在一侧施加制动压力,然后通过活塞压紧摩擦片产生摩擦力,这样的结构造成整个制动装置轴向尺寸过大,进而影响整个传动系统的空间布置尺寸。同时,为了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矩,用需要高压油液,造成较大的能量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风电制动装置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风电机组自取力和双向推动式电子机械制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简单、安装便利、响应速度快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风电机组自取力和双向推动式电子机械制动装置,由制动盘、制动卡钳、第一挤压件、第二挤压件、固定支架、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风电机组自取力和双向推动式电子机械制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电机组自取力和双向推动式电子机械制动装置,由制动盘(1)、制动卡钳(2)、第一挤压件(3)、第二挤压件(4)、固定支架(5)、电机组件(6)、丝杠(7)、电磁离合器(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传动轴(11)、制动轴(12)、固定法兰(13)、第一摩擦片(14)、第二摩擦片(15)、速度传感器(16)、控制单元(17)组成,传动轴(11)安装在风电机组传动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固定法兰(13)、第二齿轮(10)固定安装在传动轴(11)上,制动盘(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固定法兰(13)上,第一摩擦片(14)、第二摩擦片(15)分别安装在制动盘(1)的两侧,第一摩擦片(14)、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自取力和双向推动式电子机械制动装置,由制动盘(1)、制动卡钳(2)、第一挤压件(3)、第二挤压件(4)、固定支架(5)、电机组件(6)、丝杠(7)、电磁离合器(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传动轴(11)、制动轴(12)、固定法兰(13)、第一摩擦片(14)、第二摩擦片(15)、速度传感器(16)、控制单元(17)组成,传动轴(11)安装在风电机组传动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固定法兰(13)、第二齿轮(10)固定安装在传动轴(11)上,制动盘(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固定法兰(13)上,第一摩擦片(14)、第二摩擦片(15)分别安装在制动盘(1)的两侧,第一摩擦片(14)、第二摩擦片(15)安装在制动卡钳(2)上,第一挤压件(3)的挤压端面与第一摩擦片(14)面接触,第二挤压件(4)与第二摩擦片(15)面接触,第一挤压件(3)、第二挤压件(4)安装在制动卡钳(2)的槽口中,制动卡钳(2)的槽口对第一挤压件(3)、第二挤压件(4)进行左右、上下限位和进行力的支撑,第一挤压件(3)、第二挤压件(4)交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竹林戴汝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