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膜回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8793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应用膜回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调节酸碱度过程,调节含有6-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晶母液的酸碱度使其pH值为5.0-8.5;粗过滤过程,对调节过酸碱度的结晶母液进行粗过滤;纳滤过程,将上述经过粗过滤后的结晶母液加入纳滤系统设备,进行纳滤膜分离,得到浓缩液和透析液,其浓缩倍数为5-20倍;其中,所述的纳滤过程的操作条件为: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800的耐有机溶剂膜;操作温度为1-10℃;操作压力为15-40bar;清洗过程,纳滤过程结束后,将对纳滤系统进行洗涤。其使回收6-氨基青霉烷酸的操作更加方便、容易,且提高了产品的收率和纯度,并且生产过程清洁、环保,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膜分离领域的回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通过母核生产半合成青霉素工艺中,直接从结晶母液中应用膜回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
技术介绍
青霉素是最早发现和临床应用的最普遍的一种高效低毒抗生素。随着青霉素的大量使用,细菌产生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其次,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苄青霉素对酸不稳定,抗菌谱不广,以及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等,均限制了它的应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青霉素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的发现和生产,为广泛进行青霉素结构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6-氨基青霉烷酸是一种重要的半合抗原料,6-氨基青霉烷酸基础上的半合成青霉素在疗效及抗耐药性等方面均得到满意的结果。随着半合成青霉素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6-氨基青霉烷酸的规模生产得到了多方面广泛的研究。目前,其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青霉素酰基酶裂解法和化学裂解法。两种方法均以青霉素为原料,化学裂解法适合于一般不从事微生物发酵的化学制药工厂且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其没有青霉素酰基酶裂解法应用广泛。目前普遍采用的是用青霉素G钾盐在青霉素酰化酶的作用下裂解制得,但是,在青霉素酰基酶裂解法生产6-氨基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膜回收6-氨基青霉烷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调节酸碱度过程,调节含有6-氨基青霉烷酸的结晶母液的酸碱度使其pH值为5.0-8.5;粗过滤过程,对调节过酸碱度的结晶母液进行粗过滤;纳滤过程,将上述经 过粗过滤后的结晶母液加入纳滤系统设备,进行纳滤膜分离,得到浓缩液和透析液,其浓缩倍数为5-20倍;其中,所述的纳滤过程的操作条件为: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800的耐有机溶剂膜;操作温度为1-10℃;操作压力为1 5-40bar;清洗过程,纳滤过程结束后,将对纳滤系统进行洗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井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