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8726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7 1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及其制备方法。该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包括按质量份计的下列原料:POM 70份、热塑性树脂5~15份、TPU 5~15份。其制备方法共分两个步骤:1)将增韧母料原料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并挤出,形成增韧母料熔体;再将该熔体经过内置冷却水的水槽使其冷却,然后送入切粒机切粒,干燥即得增韧母料;2)将POM与增韧母料原料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并挤出;再将该熔体经过内置冷却水的水槽使其冷却,然后送入切粒机切粒,干燥即得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产品具有分子层级上良好的包覆效果、成本低、增韧效果好。制备方法步骤少,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工程塑料,具体涉及一种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甲醛,又名聚氧亚甲基,英文名称polyoxymethylene,英文缩写POM,是一种分子主链中含有-CH2O-链节的高结晶线性高聚物,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并且是世界五大工程塑料之一。由于聚甲醛的硬度、刚度、强度类似金属,故又有“夺钢”、“赛钢”之称。尽管聚甲醛的综合性能优异,用途广泛,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但聚甲醛的性能还是存在一些不足:聚甲醛的缺口冲击强度低、韧性差。聚甲醛的分子结构简单规整,对称性好,有序性好,容易结晶且结晶度高,故聚甲醛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容易生成较大的球晶且球晶之间的间隙大。当POM制件受到外来冲击时,由于球晶尺寸较大,容易导致应力集中,从而造成材料结构破坏,缺口敏感性大,韧性差。聚合物共混改性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聚合物高性能化的重要手段和途经,聚合物的性能一般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各组分的性能与配比的影响;(2)共混物相形态的影响;(3)制样方法和条件的影响;(4)测试方法与条件的影响。其中,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形态是影响其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三元共混物由于多重界面的存在,其形态变化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润湿原理,基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完全润湿结构,也就是核壳结构,第二种是部分润湿结构。制备核壳结构材料增韧聚合物是一种正在被广泛使用的方法,通常核壳结构物质分为外层的壳与内层的核的“核壳结构”,核与壳之间通过化学键相连接,壳层物质把弹性体核之间相互隔离开,使得形成的颗粒状结构可以在熔体中自由地流动,因而可以对基体聚合物形成优异的增韧效果。聚合物三元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不仅受聚合物界面张力的影响,同时聚合物的熔体粘度比对其形态结构也有很大影响,分散相粘度较小时,共混物容易形成分散型的形态结构。在同一剪切场中,两种聚合物中高粘度者易于被低粘度包覆,此即“软包硬”,形成核壳结构分散于基体相中。BoYin等使用两步法制备了PA6/EPDM-g-MA/HDPE三元共混物,在熔融共混的过程中形成了核壳结构,该核壳结构是以EPDM-g-MA为壳,以HDPE为核,核壳结构的形成使得PA6的韧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73kJ/m2,比纯PA6高出了9-10倍。S.Liu等制备了纳米硅橡胶核壳结构粒子与环氧树脂的纳米复合材料。柔软的外壳是己内酯和内消旋丙交酯合成的共聚物,并且外壳与硫化过的环氧树脂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该核壳纳米粒子在基体里面几乎没有发生团聚现象,因而分散的很好。该纳米硅橡胶的核壳结构粒子使得环氧树脂的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向环氧树脂中添加2.0wt%的纳米填料时,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提高了39.4%。经过探究,发现其增韧机理是银纹、微裂纹的形成和纳米粒子从基体中的剥离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聚甲醛的增韧改性一直是产业界关注的课题。作为POM的抗冲改性剂,主要有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常用的有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丁腈橡胶(NBR)以及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U)等。XGao等使用马来酸酐接枝SEBS作为相容剂加入到POM/TPU体系中,来增强POM和TPU两相间的作用力。发现加入相容剂之后,随着TPU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冲击强度随之提高,当TPU含量超过30%以后,会出现“超韧行为”,而没有加入相容剂的时候,则不会出现“超韧行为”。这说明冲击强度不仅与弹性体粒子间距有关,也与两相作用力有关。并且首次探讨了晶体尺寸对冲击强度的影响,发现晶体尺寸对POM的韧性有决定性影响。由于市场上的TPU价格昂贵,增韧POM成本较高。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同行都在寻找廉价的改性工艺方案,以期获得成本较低的超韧聚甲醛材料。专利CN102391605A提出了一种聚甲醛增韧剂、增韧聚甲醛及增韧剂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中,聚甲醛增韧剂的组成(重量份数)为:热塑性聚氨酯30~50、丙烯酸酯接枝的苯乙烯类弹性体50~70、抗氧剂0.1~0.3。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将混合物料混炼塑化并挤出制成颗粒,并对粒子进行干燥处理。所采用的丙烯酸酯接枝苯乙烯类弹性体具有壳核结构,为壳核结构增韧机理,增韧效果好,提高了增韧剂的相容性、分散性,其性能相比添加相同分数的单纯TPU增韧聚甲醛的抗冲击强度有显著提高。但该专利技术属于直接添加具有核壳结构的弹性体对聚甲醛进行增韧改性,并没有在挤出过程中由于原料的粘度不同而形成原位核壳结构。目前聚甲醛的共混改性在微观形态控制技术方面还有缺陷,一般都是形成“海-岛”结构(这是一种两相体系,其中一相为连续相,另一相为分散相,分散相分散在连续相中,就好像海岛分散在大海中一样)的二元共混这样的比较低级的阶段。虽然有添加了相容剂构成了三元共混改性,但是相容剂仅为增加基体相与分散相的相容性,添加量小,并未形成原位包覆的“核壳结构”,因此包覆效果不佳,力学性能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及其制备方法,旨在解决“海-岛”微观结构形态的聚甲醛材料包覆效果差、成本高、增韧效果不理想等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包括按质量份计的下列原料:POM70份、热塑性树脂5~15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5~15份。其中,所述的热塑性树脂为A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EBA(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或EMA(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作为优化,为了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所述的热塑性树脂与TPU的质量份之比为1:1。作为优化,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粘度大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熔体粘度,以使在挤出造粒的过程中原位生成“软包硬”的核壳结构。为了提高产品的抗氧化性能,还包括抗氧剂,所述抗氧剂的使用量为热塑性树脂和TPU的质量之和的0.5%。所述的抗氧剂采用制备工程塑料中常用的抗氧剂,如抗氧剂168、抗氧剂1010和BHT等。作为优化,从节省成本、便于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以及实现增韧效果的多个维度考量,所述的热塑性树脂选取AS,各原料的质量份分别为:POM70份、AS15份、TPU15份。上述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增韧母料原料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并挤出,形成增韧母料熔体;其中,从喂料口到口模的各加热区间的温度分别设置为110℃、150℃、170℃、180℃、210℃、230℃、230℃、230℃、230℃、230℃和230℃,主机转速≥200转/分钟;所述的增韧母料原料为热塑性树脂和TPU;将增韧母料熔体经过内置冷却水的水槽使其冷却,再送入切粒机切粒,得到增韧母料粒料;将所述的增韧母料粒料置于鼓风干燥箱中以50℃干燥12h,以去除其表面的水分,即得到增韧母料。2)将步骤1)得到的增韧母料与POM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并挤出,形成增韧聚甲醛熔体;其中,从喂料口到口模的各加热区间的温度分别设置为110℃、150℃、170℃、180℃、210℃、210℃、210℃、210℃、210℃、210℃和210℃;主机转速≥200转/分钟。将增韧聚甲醛熔体经过内置冷却水的水槽使其冷却,再送入切粒机切粒,切粒机转速≥1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份计的下列原料:POM 70份、热塑性树脂5~15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5~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份计的下列原料:POM70份、热塑性树脂5~15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5~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树脂为AS、EBA或EM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树脂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质量份之比为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的熔体粘度大于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熔体粘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塑性树脂为AS,原料的质量份分别为:POM70份、AS15份、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15份。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核壳结构增韧聚甲醛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增韧母料原料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共混并挤出,形成增韧母料熔体;其中,从喂料口到口模的各加热区间的温度分别设置为110℃、150℃、170℃、180℃、210℃、230℃、230℃、230℃、230℃、230℃和230℃,主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选伦杨文青尹皓李又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