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驱驱油实验/试验模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069404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驱驱油实验/试验模拟方法,包括:1、结合油层条件制造的一组三维岩心模型,在每个模型上先后完成一组完整水驱过程和复合驱过程驱油实验,相当于在油层条件下完成的微型矿场试验;2、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手段实现现场油层条件下驱油试验与微型矿场试验等效拟合,建立包含水驱信息、复合驱信息的“数字化”油藏地质模型平台;3、在数字化油藏地质模型平台上,通过数字化驱油试验研究,对矿场试验进行内容研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量减少复合驱室内驱油实验工作量,对于有复合驱潜力而没有实施过驱油试验的油层,可在这一平台上完成优化驱油方案设计,提高矿场驱油试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应用的一种实验/试验的数字化模拟方法,具体涉及油田三元复合驱油室内驱油实验、现场驱油方案优化设计研究方法。
技术介绍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是油田三次采油
中一项重要的新技术,在国内外还处于矿场试验研究阶段。这一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是:首先通过室内实验研究,选择驱油体系,再通过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不同驱油方案的驱油效果;数值模拟研究在获取室内实验测得参数基础上,在油藏模型的条件下,模拟计算优化设计现场驱油方案;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在矿场上进行不同层次的驱油试验研究。复合驱油技术是在油藏三维空间条件下实施的高效率的驱油技术,欲获取高的原油采收率,必须使得油藏纵向上低渗透层位、平面上主流线两翼部位原油更多的采出;复合驱高的驱替效率,使得驱替液在纵向上沿高渗透层、在平面上沿主流线方向突进加重,欲获得理想驱油效果,必须抑制驱油过程中油层高渗透层的突进。由此复合驱油技术研究必须在比较全面地反映复合驱驱油技术特征的三维空间模型上进行。由于三维岩心驱油实验存在一系列技术上困难,岩心精密制造困难,使得可比的重复实验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47/CN105696986.html" title="一种新型复合驱驱油实验/试验模拟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新型复合驱驱油实验/试验模拟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复合驱驱油实验/试验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目标油层原始地质数据基础上,建立油层“简化地质结构模型”(模型1),室内依据模型1制造“三维岩心驱油实验模型”(模型5),采用模型5完成一组数个模型高水平水驱、复合驱驱油实验;2)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油藏条件下基于模型1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模型2),在模型2上完成对驱油实验的等效拟合,建立“数字化油藏地质模型”;3)对于拟合驱油实验得到的数字化油藏地质模型进行严格选择考核,确认相对更准确反映目标油层地质特征和复合驱信息的数字化地质模型平台(模型3);4)在确定的数字化地质模型平台(模型3)上,切割一层得到“模型2’”,采用模型2’开展...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09 CN 20141074805461.一种新型复合驱驱油实验/试验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目标油层原始地质数据基础上,建立油层“简化地质结构模型”(模型1),
室内依据模型1制造“三维岩心驱油实验模型”(模型5),采用模型5完成一组数个模
型高水平水驱、复合驱驱油实验;
2)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油藏条件下基于模型1建立“油藏地质模型”(模型2),
在模型2上完成对驱油实验的等效拟合,建立“数字化油藏地质模型”;
3)对于拟合驱油实验得到的数字化油藏地质模型进行严格选择考核,确认相对更
准确反映目标油层地质特征和复合驱信息的数字化地质模型平台(模型3);
4)在确定的数字化地质模型平台(模型3)上,切割一层得到“模型2’”,采用
模型2’开展多方面的复合驱油技术的数字化驱油试验研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目标油层”即待进
行复合驱实验/试验模拟研究的油层,该油层须经历一个阶段水驱开发,并经过数值模
拟研究,确定了油层非均质系数VK值和水驱采收率的相对准确标定数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驱油实验”使用的
三维岩心模型(模型5),为平面均质、纵向非均质结构,岩心几何尺寸推荐采用:平
面正方形,宽为30~40cm,纵向一般设为等厚三层,三层总厚度3~5cm;且,它与目
标油层“模型1”有着相同的渗透率变异系数,偏差值小于+/-0.05,水驱采收率与目标
油层标定采收率小于+/-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驱油实验”过程是:
首先完成一个水驱实验完整过程(产出液含水98%实验终止),之后转复合驱,再完成
复合驱一个完整过程,复合驱方案:复合体系段塞0.3PV,体系黏度在20mPa·s左右,
后续聚合物段塞0.3~0.5PV,黏度相近于复合体系段塞,段塞之后为水驱至驱油过程终
止;所述驱油实验是在油田油层水条件下完成,体系界面张力5×10-3mN/m左右,特
殊要求情况下使用10-4mN/m体系,不能使用界面张力为10-2mN/m体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等效拟合”驱油实
验使用的模型2是在模型1基础上建立的三层结构的模型;“等效拟合”驱油过程中模
型2的“中截面”——通过主流线中点、垂直于主流线的截面——上的平均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连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