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山东大学专利>正文

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68847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涉及新型复合材料耐压容器领域。所述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包括金属内胆层、塑形界面层、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和介质出入口,其中:金属内胆层为整体无缝结构;塑形界面层位于金属内胆层和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的中间,设置有应变感应装置,该应变感应装置设置其厚度中间位置;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位于耐压气瓶最外表面,包括筒身段和封头段,也设置有应变感应装置,该应变感应装置设置在其厚度中间或表面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耐压气瓶既消除了二维复合材料层间力学薄弱点,又可实时监控耐压气瓶使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微小形变量,预测耐压气瓶的使用寿命和危险报警。

Intelligent monitoring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e material pressure resistant gas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monitoring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e material pressure resistant gas cylinder,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 novel composite material pressure vessel. The intelligent monito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e pressure cylinder comprises a metal inner layer, interface layer, surface shaping of three-dimens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 layer and medium entrance, wherein the metal liner layer for seamless structure; the middle layer is a metal liner shaped interface layer and the surface of three-dimens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strain sensing device, the strain the thickness sens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middle position; the surface of three-dimensional braided composite material layer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pressure cylinder, comprising a cylinder body and head section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train sensing device, the strain sens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hickness or surface posi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a pressure cylinder not only eliminates the two-dimensional between layers of composite material mechanics and the weak point of micro deformatio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pressure cylinder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life prediction and risk alarm pressure cylind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
本技术涉及新型复合材料耐压容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
技术介绍
与传统的压力容器及介质储罐相比,复合材料材质的耐压容器重量轻、刚性好、耐腐蚀、对外力冲击的抵抗能力较强,而且可以根据工况条件的要求进行外型的灵活设计,以复合材料为材质的耐压容器已经广泛替代金属耐压容器应用与船舶、汽车、医疗卫生、化工等各个行业中。目前的复合材料压力容器主要采用纤维二维缠绕工艺制备,这种环向缠绕的复合材料纤维增强结构具有较强的抵抗内压的优点,而且耐压容器的内部往往嵌入金属密封内胆,通过金属与复合材料材质的混合使用可以在密封性和高强度二者之间找到综合特性发挥的最佳工艺技术结合点。但是从二维缠绕的复合材料材质的应用来看,层间的力学性能弱点逐渐凸显,在应用过程中的泄漏或者承压条件下的破坏主要都是在层间产生,因此改变目前环向缠绕的二维纤维结构已经非常必要。从目前的应用来看,三维编织结构的复合材料耐压气瓶的稳定性和力学特性的发挥直接提高了其使用寿命和耐压级别,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随着应用要求的不断能提高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要发挥这种三维编织结构耐压气瓶的使用稳定性和质量均一性,必须对不同复杂工况条件下和使用过程中的耐压气瓶的承压状态以及气瓶复合材料结构的应变特性实时进行监控,因此就需要对三维复合材料结构的耐压气瓶结构进行功能特性的改性和提升,以达到有效监控耐压状态,进而达到预测使用寿命或者危险报警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该耐压气瓶既消除了二维复合材料层间力学薄弱点,又可实时监控耐压气瓶使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微小形变量,预测耐压气瓶的使用寿命和危险报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包括金属内胆层、塑形界面层、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和位于气瓶一端的介质出入口,其中:所述金属内胆层为整体无缝结构;所述塑形界面层位于所述金属内胆层和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的中间,所述塑形界面层为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所述塑形界面层设置有应变感应装置,该应变感应装置设置在塑形界面层的厚度中间位置;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位于所述耐压气瓶最外表面,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包括筒身段和封头段,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也设置有应变感应装置,该应变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的厚度中间或表面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内胆层的材质为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中的一种,所述金属内胆层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状沟槽,所述螺纹状沟槽的深度为1~3mm,所述应变感应装置为光纤、光栅、磁栅、应变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所述应变感应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进一步的,金属内胆的形状及厚度根据工况条件和耐压级别要求可灵活调整,金属内胆层的厚度为2~6mm,所述筒身段长度为0.5~3m,所述筒身段厚度为5~10mm,所述封头段长度为0.5~2m,所述封头段厚度为5~10mm。进一步的,所述塑形界面层的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中树脂含量为20~50%,该树脂基体中的树脂为聚氨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醚醚酮、聚甲醛、聚丙烯和聚苯硫醚中的一种。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使用了三维编织排布结构,在二维编织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层间的纤维贯穿强化,使纤维结构在压力气瓶的厚度面上具有立体结构,通过缝合在层间的增强纤维有效提高了气瓶厚度方向上的复合材料结构整体性,消除层间力学薄弱点,同时,在三维编织结构中引入应变感应装置,可实时监控耐压气瓶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同部位的微小形变量,以达到预测使用寿命和危险报警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金属内胆层;2:塑形界面层;3: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4:介质出入口;5:应变感应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如图1所示,包括金属内胆层1、塑形界面层2、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3和位于气瓶一端的介质出入口4,其中:金属内胆层1为整体无缝结构;塑形界面层2位于金属内胆层1和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3的中间,用以保证两种材质之间的膨胀变形引起界面脱粘,塑形界面层2为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塑形界面层2的厚度可根据工况条件和要求的耐压级别进行灵活调整,塑形界面层2设置有应变感应装置5,该应变感应装置5设置在塑形界面层2的厚度中间位置;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3位于耐压气瓶最外表面,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3包括筒身段和封头段,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3也设置有应变感应装置5,该应变感应装置5设置在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3的厚度中间或表面位置。本技术中,使用了三维编织排布结构,在二维编织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层间的纤维贯穿强化,使纤维结构在压力气瓶的厚度面上具有立体结构,通过缝合在层间的增强纤维有效提高了气瓶厚度方向上的复合材料结构整体性,消除层间力学薄弱点,同时,在三维编织结构中引入应变感应装置,可实时监控耐压气瓶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同部位的微小形变量,以达到预测使用寿命和危险报警的目的。优选的,金属内胆层1的材质为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中的一种,金属内胆层1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状沟槽(未示出),螺纹状沟槽的深度为1~3mm,应变感应装置5为光纤、光栅、磁栅、应变片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应变感应装置5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螺纹状沟槽有利于增加界面强度,应变感应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其种类。进一步的,金属内胆的形状及厚度根据工况条件和耐压级别要求可灵活调整,金属内胆层1的厚度为2~6mm,所述筒身段长度为0.5~3m,所述筒身段厚度为5~10mm,所述封头段长度为0.5~2m,所述封头段厚度为5~10mm。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的制备方法,包括金属内胆的制备、塑形界面层的制备及应变感应装置的预埋、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的加工及应变感应装置的引入以及热固化成型和后处理。金属内胆的制备中,金属内胆以不锈钢、铝合金、钛合金中的一种金属材质冲压成型,然后在金属内胆外表面制备深度为1~3mm的螺纹状沟槽。塑形界面层的制备及应变感应装置的预埋中,将纤维和树脂基体进行混合,通过机械搅拌混合均匀;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加工塑形界面层,将金属内胆层固定在模具中,同时,将应变感应装置固定在模具型腔的特定位置,通过注射成型将混合均匀的纤维树脂熔融体注射至模腔中,冷却成型并脱模;其中,纤维长度为10~50mm,纤维包括主体纤维和辅助纤维,主体纤维为碳纤维,辅助纤维为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硼纤维、玄武岩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一种,主体纤维和辅助纤维的重量比为4∶1~10∶1,塑形界面层的树脂基体中树脂含量为20~50%,该树脂基体中的树脂为聚氨酯树脂、聚乙烯树脂、聚醚醚酮、聚甲醛、聚丙烯和聚苯硫醚中的一种,应变感应装置在塑形界面层的引入形式以应变片为主,也可选用光纤、光栅、磁栅,同步埋入其厚度中间位置,应变片数量沿着耐压容器的外轮廓均匀分布,沿截面环向均匀分布。表面三维编织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内胆层、塑形界面层、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和位于气瓶一端的介质出入口,其中;所述金属内胆层为整体无缝结构;所述塑形界面层位于所述金属内胆层和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的中间,所述塑形界面层为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所述塑形界面层设置有应变感应装置,该应变感应装置设置在塑形界面层的厚度中间位置;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位于所述耐压气瓶最外表面,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包括筒身段和封头段,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也设置有应变感应装置,该应变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的厚度中间或表面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内胆层、塑形界面层、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和位于气瓶一端的介质出入口,其中;所述金属内胆层为整体无缝结构;所述塑形界面层位于所述金属内胆层和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的中间,所述塑形界面层为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所述塑形界面层设置有应变感应装置,该应变感应装置设置在塑形界面层的厚度中间位置;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位于所述耐压气瓶最外表面,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包括筒身段和封头段,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也设置有应变感应装置,该应变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表面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层的厚度中间或表面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监控三维复合材料耐压气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胆层的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波于宽曹伟伟王永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