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68749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6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便携电子产品,包括显示模组,包括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之中,所述前壳组件包括由硬胶注塑形成的前硬壳和由软胶注塑在所述前硬壳边沿上形成的前软壳;所述后壳组件包括由硬胶注塑形成的后硬壳和由软胶注塑在所述后硬壳边沿上形成的后软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便携电子产品,由于其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均为软硬结合的结构,不仅具有较佳的结构刚性,同时外沿能有效的吸收冲击力,使得其具有较佳的防摔、抗震性能,使得便携电子产品能应用在复杂的场合中,为工作带来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产品的
,尤其涉及便携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平板电脑、大屏手机等便携电子产品在使用时,有可能因为不小心操作,而导致滑落,容易造成触摸屏等结构破损,还有可能因打翻了水杯等,使水倒进入便携电子产品中,从而对便携电子产品造成损伤,因此便携电子产品无法应用在复杂、特殊的环境中,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携电子产品,旨在现有技术中的电子产品受到跌落、水分、灰尘的影响后,容易损坏,导致其无法应用在复杂环境中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电子产品,包括显示模组,包括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之中,所述前壳组件包括由硬胶注塑形成的前硬壳和由软胶注塑在所述前硬壳边沿上形成的前软壳;所述后壳组件包括由硬胶注塑形成的后硬壳和由软胶注塑在所述后硬壳边沿上形成的后软壳。进一步地,所述前软壳包括先后分两次注塑成型的第一软壳和与所述第一软壳相互嵌套拼接的第二软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壳和所述第二软壳的硬度为70-98度。进一步地,所述前硬壳和所述后硬壳的硬度为100-120度。进一步地,所述前硬壳呈矩形状,所述第一软壳注塑包裹于所述前硬壳边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壳具有向外突出用于包裹所述前硬壳各角处的缓冲部。进一步地,各所述缓冲部与对应的所述前硬壳各角之间留有可供变形缓冲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软壳端面上设有多个用于避免注塑表面缩水的槽位。进一步地,所述前软壳上设有用于防水的防水结构,所述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软壳上的防水圈。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前壳组件的USB门盖。进一步地,所述前壳组件上设有喇叭出声孔、麦克风受话孔,所述便携电子产品还包括多个对应贴合于所述喇叭出声孔和所述麦克风受话孔的防水膜。进一步地,所述后壳组件上设有摄像头孔和散光灯孔,所述便携电子产品还包括多个对应贴合于所述摄像头孔和所述散光灯孔的透明镜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便携电子产品,由于其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均为软硬结合的结构,在使用时,特殊的软硬结合结构不仅具有较佳的结构刚性,同时外沿形成的软胶注塑结构能有效的吸收冲击力,使得其具有较佳的防摔、抗震性能,使得便携电子产品能应用在复杂的场合中,为工作带来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电子产品的前壳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硬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软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软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硬壳和第一软壳经过第二次注塑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电子产品的后壳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携电子产品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便携电子产品,包括显示模组3、前壳组件1和后壳组件2。其中前壳组件1包括前硬壳11和前软壳14,其中前硬壳11由硬胶注塑形成,前软壳14由软胶注塑在前硬壳11边沿上形成,显而易见的,前硬壳11为硬质结构,前软壳14为软质弹性结构。显示模组3安装于前壳组件1和后壳组件2,前软壳14包裹于显示模组3外侧。后壳组件2由硬胶注塑形成的后硬壳21和由软胶注塑在后硬壳21边沿上形成的后软壳22,性质和结构均与前壳组件1相近。在实际中使用便携电子产品时,前硬壳11和后硬壳21具有较强的硬度和韧性,可以有效的保护电子产品。而前软壳14和后软壳22均为包裹在侧边的软性结构,在跌落时能对相应的硬壳部分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吸收跌落的冲击力,继而保护显示模组3和其他电路结构进行缓冲。可以看出,本实施中的便携电子产品,通过多次注塑的方式,形成软硬结合的结构,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和缓冲外部冲击的能力,使得便携电子产品即使跌落也能很好的保护内部结构,可以应对各种恶劣的使用环境,为用户提供工作便利。如图3至图6所示,前软壳14包括先后分两次注塑成型的第一软壳12和与第一软壳12相互嵌套拼接的第二软壳13,防水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软壳12上的防水圈。换言之,整个前壳组件1由三次注塑完成:1、如图3所示,注塑前硬壳11。2、如图4所示,将上一步骤注塑完成的硬壳11放到黑色软胶模具里进行第二次注塑,注塑第一软壳12,此时前壳组件1的结构如图6所示。3、如图5所示,将上一步骤注塑完成的产品放到软胶模里进行第三次注塑成型,注塑第二软壳13,注塑完成后的前壳组件1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前软壳14实际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降低了各个部分的注塑模具成本,另一方面,两次注塑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颜色实现,使得组合更加多样化,提供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以满足工业设计需要。而且,分两次注塑完成的相互结合的第一软壳12和第二软壳13为两相对独立的结构,分别能缓冲一定的冲击力,二者结合后具有更佳的防摔缓冲效果。在前软壳14上还设有用于防水的防水结构。使电子产品具有防水性。其具体地,防水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软壳12上的防水圈,装配完成后配合后软壳22共同密封,只需在对应的位置旋紧螺丝5,使得防水圈变形填满缝隙即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防水结构,例如直接增设一防水橡胶圈,将其通过占粘贴等方式固定在第一软壳12上,提供防水、密封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各硬壳均采用PC(聚碳酸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硬胶注塑形成,前硬壳11和后硬壳21的硬度都在100-120度之间,该硬度为邵氏硬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二者的硬度均为100度。各软壳均采用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软胶注塑形成,在注塑时可选择不同的颜色,注塑完成后第一软壳12和第二软壳13的硬度在70-98度之间,该硬度为邵氏硬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软壳硬度为70度,第二软壳的硬度为80度。如图1至图3所示,便携电子产品的前硬壳11呈矩形状,第一软壳12注塑包裹于其外边沿。电子产品安装后其侧壁被侧板紧贴保护,第一软壳12在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电子产品,包括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之中,所述前壳组件包括由硬胶注塑形成的前硬壳和由软胶注塑在所述前硬壳边沿上形成的前软壳;所述后壳组件包括由硬胶注塑形成的后硬壳和由软胶注塑在所述后硬壳边沿上形成的后软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电子产品,包括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前壳组件和后壳组件之中,所述前壳组件包括由硬胶注塑形成的前硬壳和由软胶注塑在所述前硬壳边沿上形成的前软壳;所述后壳组件包括由硬胶注塑形成的后硬壳和由软胶注塑在所述后硬壳边沿上形成的后软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软壳包括先后分两次注塑成型的第一软壳和与所述第一软壳相互嵌套拼接的第二软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壳和所述第二软壳的硬度为70-98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硬壳和所述后硬壳的硬度为100-120度。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硬壳呈矩形状,所述第一软壳注塑包裹于所述前硬壳边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软壳具有向外突出用于包裹所述前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