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24166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包括B柱内板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B柱内板上的两个相同的支架,支架的几何特征关于一自对称面上下对称,支架包括拉手本体安装板、第一焊接板、第二焊接板、连接在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与第一焊接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及连接在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与第二焊接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B柱内板上形成上焊接平面及下焊接平面,上方的支架的第一焊接板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焊接于上焊接平面,下方的支架的第一焊接板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焊接于下焊接平面。该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实现了汽车上两侧四个B柱拉手支架的通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车身本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MPV等具有滑移式侧门等乘用车,为了第二排乘员的上下车方便性,一般设有B柱拉手,通常来说,拉手沿着汽车高度方向布置,中部为手握位置,上下两端各有一个紧固件,通过紧固件安装在与B柱内板焊接的支架上。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左右两侧都设有滑移门的车型越发普遍。此情况下,一台车需要上下左右共四个拉手支架。现有技术中,如图1及图2所示,每个(每一侧)B柱拉手有两个安装点,因此需设置上下排布的两个支架1a。支架1a为几字形的简单结构,由拉手本体安装板11a、多个焊接板12a及连接在拉手本体安装板11a与焊接板12a之间的连接板13a构成,拉手本体安装板11a的内侧面焊接有紧固件(凸焊螺母),以供拉手本体安装。支架1a的底部的多个焊接板2a(通常为2-3个),焊接到B柱内板2a靠近车内一侧的主形面21a上。B柱内板的主形面21a,是其最基本的几何元素之一。在最初的概念设计阶段,考虑造型、结构刚度及碰撞吸能需求等要素,参考对标车的情况,制作典型断面,通过几个关键位置的典型断面,确定了主形面从上到下的基本走向,然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法,扫掠出主形面的具体数据,使其光顺协调。等详细设计阶段各种安装需求输入后,主形面中部会做出局部的特征,如各种凹台及过渡圆角,满足安装内外饰的要求。一般而言,如图1所示,局部特征不会做到两侧,靠近两侧圆角3a处仍保留部分主形面21a,以保持圆角3a棱线从上到下的连贯性,以利于零件刚度均匀及冲压质量。而拉手支架受到布置条件限制,只能焊接于靠近圆角处。因此,惯常做法是通过既有的主形面2a作为焊接面设计支架,这样,导致上下两个支架1a不一致;并且,通常支架1a自身也不关于其中心面对称,如图2。可见,现有技术中,B柱内板的主形面作为支架的焊接面。由于支架属于附属性的小零件,一般放在主要零件之后设计,设计时周边条件已定型,设计自由度小,因此,同一侧的两个支架无法通用,这样两侧的四个支架也无法通用,只能按实际条件分别设计四个各不相同的支架。支架的不通用将导致如下问题:(1)零件种类增加。如果不同的支架采用不同的模具冲压,则加大了零件开模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如果左右两侧支架满足互对称,使用同一模具冲压,虽不增加模具数量,但也降低了材料利用率。(2)进行B柱组件的焊接时,需要对支架进行分类摆放,有时需从零件本身或者焊接夹具上进行防错设计,以避免焊了不对的支架而造成返工损失。这些措施都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3)进行支架设计的时间太靠后,设计的约束多,有时无法布置理想的结构特征,导致受力条件不佳,难以保证拉手安装点刚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两侧四个支架不能通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包括B柱内板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B柱内板上的两个相同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几何特征关于一自对称面上下对称,所述支架包括拉手本体安装板、第一焊接板、第二焊接板、连接在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与第一焊接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及连接在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与第二焊接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B柱内板上形成上焊接平面及下焊接平面,上方的所述支架的第一焊接板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焊接于所述上焊接平面,下方的所述支架的第一焊接板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焊接于所述下焊接平面,上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的顶面上形成有拉手上安装面,下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的顶面上形成有拉手下安装面,上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上设置有拉手上安装点,下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上设置有拉手下安装点,所述拉手上安装点到所述上焊接平面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拉手下安装点到所述下焊接平面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拉手上安装面及上焊接平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拉手下安装面及下焊接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进一步地,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设置有凸焊螺母,上方的所述支架的通孔和凸焊螺母形成所述拉手上安装点,下方的所述支架的通孔和凸焊螺母形成所述拉手下安装点。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板的底面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共面,且与所述自对称面垂直。进一步地,所述上焊接平面及下焊接平面处于同一平面,且与所述自对称面垂直。进一步地,上下两个所述支架关于一互对称面对称,所述互对称面垂直平分所述拉手上安装点与拉手下安装点之间的连线,所述互对称面与所述自对称面平行。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还包括焊接加强板及连接在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与焊接加强板之间的第三连接板,所述焊接加强板焊接于所述B柱内板的靠近车内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B柱内板上设置有上凸台及下凸台,所述上焊接平面及下焊接平面分别形成在所述上凸台及下凸台的顶部平面。进一步地,所述上凸台及下凸台上还分别形成有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上安装平面及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下安装平面,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上安装平面与所述上焊接平面共面,所述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下安装平面与所述下焊接平面共面。进一步地,所述上凸台及下凸台在高度方向上间隔以在两者之间形成一用于避让汽车安全带高度调节器的滑块的凹部。根据本技术的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B柱内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相同的支架,并且每一支架的几何特征是关于一自对称面对称,这样,汽车左右车身两侧的B柱拉手支架能够通用;另外,拉手上安装点到上焊接平面的垂直距离与拉手下安装点到下焊接平面的垂直距离相等,拉手上安装面及上焊接平面之间的夹角与拉手下安装面及下焊接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这样,上方的支架移动到下方的支架位置时两者能够完全重合,换句话说,上下的两个支架也能通用,这样,实现了汽车上两侧四个B柱拉手支架的通用。这样,一款车只需设计一个支架即可,减少了支架种类,降低零件开模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另外,进行B柱组件的焊接时,降低现场管理难度,无需对支架进行分类摆放,无需从结构上进行防错设计,即可避免支架焊错位置而造成的返工。另外,拉手支架自身结构规整,易于工艺设计及保障安装点刚度。另外,简化了B柱内板的结构特征,使其结构更加紧凑,降低了背板成型难度,提高了设计自由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一种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B柱内板及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B柱内板上的两个相同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几何特征关于一自对称面上下对称,所述支架包括拉手本体安装板、第一焊接板、第二焊接板、连接在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与第一焊接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及连接在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与第二焊接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B柱内板上形成上焊接平面及下焊接平面,上方的所述支架的第一焊接板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焊接于所述上焊接平面,下方的所述支架的第一焊接板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焊接于所述下焊接平面,上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的顶面上形成有拉手上安装面,下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的顶面上形成有拉手下安装面,上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上设置有拉手上安装点,下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上设置有拉手下安装点,所述拉手上安装点到所述上焊接平面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拉手下安装点到所述下焊接平面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拉手上安装面及上焊接平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拉手下安装面及下焊接平面之间的夹角相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B柱内板及
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B柱内板上的两个相同的支架,所述支架的几何特
征关于一自对称面上下对称,所述支架包括拉手本体安装板、第一焊接板、第
二焊接板、连接在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与第一焊接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及连接
在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与第二焊接板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B柱内板上形成
上焊接平面及下焊接平面,上方的所述支架的第一焊接板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
焊接于所述上焊接平面,下方的所述支架的第一焊接板及第二焊接板的底面焊
接于所述下焊接平面,上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的顶面上形成有拉手
上安装面,下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的顶面上形成有拉手下安装面,
上方的所述支架的拉手本体安装板上设置有拉手上安装点,下方的所述支架的
拉手本体安装板上设置有拉手下安装点,所述拉手上安装点到所述上焊接平面
的垂直距离与所述拉手下安装点到所述下焊接平面的垂直距离相等,所述拉手
上安装面及上焊接平面之间的夹角与所述拉手下安装面及下焊接平面之间的夹
角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手本体安装板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设置有凸焊螺母,上
方的所述支架的通孔和凸焊螺母形成所述拉手上安装点,下方的所述支架的通
孔和凸焊螺母形成所述拉手下安装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滑移式侧门B柱拉手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坚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