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立式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包括多条用于输送碟碗杯的输送线,多条所述输送线在其中一条输送线的尾端合并成一条输送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骨碟、汤碗、饭碗、茶杯、水杯、汤匙和味碟采用人工操作合流包装设备的缺点,实现六合一全自动可将骨碟、汤碗、饭碗、茶杯、水杯、汤匙和味碟在同一操作平台上通过高速运行输送过程中合并为一体的先进高效流水线合并生产输送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餐饮碟碗杯合流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立式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餐饮商业用途的骨碟、汤碗、饭碗、茶杯、玻璃水杯、汤匙、味碟经过一条生产线进行粗洗、浸泡、精洗、消毒、烘干后合并(筒称碟、碗、杯、合流输送线)输送设备在现有技术中仅仅是半自动操作,参阅图1具体来说是通过一条平面输送带采用人工捡、拾、将汤碗、饭碗、茶杯、玻璃水杯、汤匙、味碟、同步排放在骨碟面上以层叠式合并成一体,然后通过叉式输送带链送入热伸缩塑料膜自动封口包装机进行包装成产品出厂。现有技术中碟、碗、杯、合并生产能力的输送设备每八小时生产包装碟、碗、杯、极限生产量为50000套。现有技术中这一流水线生产包装过程中,骨碟、汤碗、饭碗、茶杯、玻璃水杯、汤匙、味碟、经过粗洗、浸泡、精洗、和高温消毒烘干出来后,用人工将各种不同规格的骨碟、汤碗、饭碗、茶杯、玻璃水杯、汤匙、味碟、层叠式合并为一体时,每条生产线必须由20~25个操作工人在输送线两侧分左右两边站立进行操作,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如有一工作步骤出现人工操作快慢或少放和漏放汤碗、饭碗、茶杯、玻璃水杯、汤匙、味碟时,就要马上停机调整或等待。设备的使用率在生产输送过程中工作效率无法提高,而且耗用相当大的人力资源。故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资源的全自动立式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全自动立式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包括多条用于输送碟碗杯的输送线,多条所述输送线在其中一条输送线的尾端合并成一条输送线。多条所述输送线包括用于输送水杯的A线;用于输送茶杯的B线;用于输送饭碗的C线;用于输送汤碗的D线;用于输送骨碟的E线;以及用于输送汤匙和味碟的F线;A线B线C线D线F线在E线尾端合并,且茶杯、饭碗、汤碗、骨碟、水杯、汤匙和味碟呈立式层叠。所述A线,B线,C线,D线和F线均包括直线输送带以及与该直线输送带输送方向呈10°~35°夹角的斜向输送带用以切入E线。所述直线输送带和所述斜向输送带均为间隔挡板式网链输送带。所述B线,C线和D线在与E线合并处设有使茶杯、饭碗、汤碗翻转180°的定向轨迹导板。所述定向轨迹导板为与所述隔挡板式网链输送带所在平面呈50°~80°的斜坡。所述定向轨迹导板为与所述隔挡板式网链输送带所在平面呈70°的斜坡。一种应用全自动立式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A线将水杯以立式姿态变线切换入B线、C线、D线、E线,再与E线的骨碟会合,在同步运行中与骨碟合并;S2:用B线将茶杯以茶杯口朝下进行输送,通过斜向输送带变线切换入C线、D线、E线,切入E线前茶杯翻转180°茶杯口朝上再与E线的骨碟会合,在同步运行中与骨碟合并;S3:用C线将饭碗以碗口朝下进行输送,通过斜向输送带变线切换入D线、E线,切入E线前饭碗翻转180°碗口朝上再与E线的骨碟会合,在同步运行中与骨碟合并;S4:用D线将汤碗以碗口朝下进行输送,通过斜向输送带变线切换入E线,切入E线前茶杯翻转180°碗口朝上再与E线的骨碟会合,在同步运行中与骨碟合并;S5:用F线将汤匙和味碟进行输送,通过斜向输送带变线切换入E线,再与E线的骨碟会合,在同步运行中与骨碟合并;S6:A线、B线、C线、D线、E线和F线合流后以一定的速度平稳输送入自动包装设备。所述斜向输送带与直线输送方向呈10°~35°夹角。S2,S3与S4中茶杯、饭碗和汤碗通过与输送带所在平面呈50°~80°的斜坡进行翻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骨碟、汤碗、饭碗、茶杯、水杯、汤匙和味碟采用人工操作合流包装设备的缺点,实现六合一全自动可将骨碟、汤碗、饭碗、茶杯、水杯、汤匙和味碟在同一操作平台上通过高速运行输送过程中合并为一体的先进高效流水线合并生产输送设备。全机设计紧凑,各线输送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高速运行稳定。在各碗碟杯整体输送合流过程中,每条生产输送线独立将各自经过同步链条输送网带所指定时间内和设定速度至指定的轨道并分步进行会合后能连续一体化完成六种不同规格的碗碟合并成型,并平稳地输送到自动包装机械内进行热伸缩塑料膜包装封口成产品。合流输送的碟碗杯输送速度快,(平均每秒合流2.5-3套)人性化操作合理。全条六合一合流包装生产线不需要人操作。相比现有技术减小20-25个操作工人。节省大量操作人工的成本开支的同时又大量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合流输送设备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侧面透视图;图4为本技术合流输送设备侧视图;图5为斜向输送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定向轨迹导板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阅图2至图6,一种全自动立式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包括多条用于输送碟碗杯的输送线,多条所述输送线在其中一条输送线的尾端合并成一条输送线。多条所述输送线包括用于输送水杯的A线;用于输送茶杯的B线;用于输送饭碗的C线;用于输送汤碗的D线;用于输送骨碟的E线;以及用于输送汤匙和味碟的F线;A线B线C线D线F线在E线尾端合并,且茶杯、饭碗、汤碗、骨碟、水杯、汤匙和味碟呈立式层叠。所述A线,B线,C线,D线和F线均包括直线输送带以及与该直线输送带输送方向呈10°~35°夹角的斜向输送带用以切入E线。所述直线输送带和所述斜向输送带均为间隔挡板式网链输送带。所述B线,C线和D线在与E线合并处设有使茶杯、饭碗、汤碗翻转180°的定向轨迹导板。所述定向轨迹导板为与所述隔挡板式网链输送带所在平面呈50°~80°的斜坡。所述定向轨迹导板为与所述隔挡板式网链输送带所在平面呈70°的斜坡。一种应用全自动立式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A线将水杯以立式姿态变线切换入B线、C线、D线、E线,再与E线的骨碟会合,在同步运行中与骨碟合并;S2:用B线将茶杯以茶杯口朝下进行输送,通过斜向输送带变线切换入C线、D线、E线,切入E线前茶杯翻转180°茶杯口朝上再与E线的骨碟会合,在同步运行中与骨碟合并;S3:用C线将饭碗以碗口朝下进行输送,通过斜向输送带变线切换入D线、E线,切入E线前饭碗翻转180°碗口朝上再与E线的骨碟会合,在同步运行中与骨碟合并;S4:用D线将汤碗以碗口朝下进行输送,通过斜向输送带变线切换入E线,切入E线前茶杯翻转180°碗口朝上再与E线的骨碟会合,在同步运行中与骨碟合并;S5:用F线将汤匙和味碟进行输送,通过斜向输送带变线切换入E线,再与E线的骨碟会合,在同步运行中与骨碟合并;S6:A线、B线、C线、D线、E线和F线合流后以一定的速度平稳输送入自动包装设备。所述斜向输送带与直线输送方向呈10°~35°夹角。S2,S3与S4中茶杯、饭碗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立式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包括多条用于输送碟碗杯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输送线在其中一条输送线的尾端合并成一条输送线;多条所述输送线包括用于输送水杯的A线;用于输送茶杯的B线;用于输送饭碗的C线;用于输送汤碗的D线;用于输送骨碟的E线;以及用于输送汤匙和味碟的F线;A线B线C线D线F线在E线尾端合并,且茶杯、饭碗、汤碗、骨碟、水杯、汤匙和味碟呈立式层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立式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包括多条用于输送碟碗杯的输送线,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输送线在其中一条输送线的尾端合并成一条输送线;多条所述输送线包括用于输送水杯的A线;用于输送茶杯的B线;用于输送饭碗的C线;用于输送汤碗的D线;用于输送骨碟的E线;以及用于输送汤匙和味碟的F线;A线B线C线D线F线在E线尾端合并,且茶杯、饭碗、汤碗、骨碟、水杯、汤匙和味碟呈立式层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立式碟碗杯合流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线,B线,C线,D线和F线均包括直线输送带以及与该直线输送带输送方向呈10°~35°夹角的斜向输送带用以切入E线。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岳基,
申请(专利权)人:台山市远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