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85346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7: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固装置,包括空心且一端设有开口的壳体(2)以及能够安装在所述壳体(2)上的基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其内腔设有第一插拔件(6),其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8);所述基板(4)其一端设有第二插拔件(10),其另一端至少转动连接有一个旋转固定件(9),所述旋转固定件(9)的一端设有至少能部分伸出所述基板(4)的凸块(12);安装时,所述第一插拔件(6)与所述第二插拔件(10)插合,所述凸块(12)自内侧卡入所述第一通孔(8)中,所述旋转固定件(9)的一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板(4)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紧固装置中紧固强度和可插拔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整个机构同时兼顾紧固强度和可插拔性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紧固装置
技术介绍
紧固机构,是作为紧固连接用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机械结构。其使用行业广泛,包括能源、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冶金、模具、液压等等行业,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仪器、化工、仪表和用品等上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结构,是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基础件。它的特点是品种规格繁多,性能用途各异,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各种机构的紧固结构,如果强调部件之间的紧固强度,那么部件之间的插拔就会很困难,导致部件的可操作性、可插拔性、灵活性存在一定的问题;2、如果部件之间插拔很顺畅,那么就会存在部件之间的固定强度偏弱,抗振动性就弱,导致整个产品的可靠性变弱,产品的应用场景变窄。不利于产品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拔顺畅而且紧固强度好的紧固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紧固装置,包括空心且一端设有开口的壳体以及能够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其内腔设有第一插拔件,其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基板其一端设有第二插拔件,其另一端至少转动连接有一个旋转固定件,所述旋转固定件的一端设有至少能部分伸出所述基板的凸块;安装时,所述第一插拔件与所述第二插拔件插合,所述凸块自内侧卡入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旋转固定件的一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内设有与所述基板垂直的柱形导向孔,所述基板中与所述第一插拔件位于同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基板垂直的柱形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能够在柱形导向孔中滑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柱形导向孔平行的导轨,所述基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基板垂直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且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可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块包括均设有斜面且所述斜面之间至少部分面接触的第一楔形条和第二楔形条,所述第一楔形条和第二楔形条至少其中之一通过动力装置驱动,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穿过所述螺纹孔且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楔形条上的调节螺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固定件为铰接在所述基板上且长形的旋转把手,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旋转把手的第一端部上,所述旋转把手的第二端部和所述基板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旋转把手与所述基板平行时,所述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并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为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螺纹紧固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拔件和第二插拔件均设有能够相互连接的可插拔连接器,以及可相互通信的电路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解决上述的紧固强度和可插拔性之间的矛盾,使得整个机构同时兼顾紧固强度和可插拔性的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壳体;4-基板;6-第一插拔件;8-第一通孔;9-旋转固定件;10-第二插拔件;11-柱形导向孔;12-凸块;13-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包括空心且一端设有开口的壳体2以及能够安装在所述壳体2上的基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其内腔设有第一插拔件6,其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8;-所述基板4其一端设有第二插拔件10,其另一端至少转动连接有一个旋转固定件9,所述旋转固定件9的一端设有至少能部分伸出所述基板4的凸块12;安装时,所述第一插拔件6与所述第二插拔件10插合,所述凸块12自内侧卡入所述第一通孔8中,所述旋转固定件9的一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板4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2内设有与所述基板4垂直的柱形导向孔11,所述基板4中与所述第一插拔件6位于同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基板4垂直的柱形导向柱13,所述导向柱13能够在柱形导向孔11中滑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2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柱形导向孔11平行的导轨,所述基板4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基板4垂直的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且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可调。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块包括均设有斜面且所述斜面之间至少部分面接触的第一楔形条和第二楔形条,所述第一楔形条和第二楔形条至少其中之一通过动力装置驱动,沿所述导轨长度方向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4上设有螺纹孔,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穿过所述螺纹孔且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楔形条上的调节螺杆。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固定件9为铰接在所述基板4上且长形的旋转把手,所述凸块12设置在所述旋转把手的第一端部上,所述旋转把手的第二端部和所述基板4上分别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旋转把手与所述基板4平行时,所述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并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为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的螺纹紧固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插拔件6和第二插拔件10均设有能够相互连接的可插拔连接器,以及可相互通信的电路板。本技术的具体原理如下:1.将一可插拔连接器、导向柱13以及电路板,通过多颗螺丝安装固定在基板4上,安装好可插拔连接器的其他配件。2.通过多颗螺丝或者其他紧固件,将第一可楔形条安装在基板4上,且位于第一插拔件6的两侧。3.将旋转固定件9插入自基板4相应的转轴上,并安装好卡簧或者其他类型的限位结构件,使得旋转固定件9能够相对转动。4.将带有柱形导向孔11的第一插拔件6,通过多颗螺丝安装固定在带有导轨的壳体2上。5.将上述的基板4上的第二插拔件10,插入机壳中,并沿着导轨推入,至第二插拔件10上的导向柱13接近壳体2内的柱形导向孔11,继续推动第二插拔件10,导向孔插如柱形导向柱13中,至此时凸块12位于第一通孔8的内测。7.向内压入旋转把手,旋转把手深入第一通孔8中并在第一通孔8中转动,利用杠杆原理,旋转把手在省力模式下将第二插拔件10卡入到壳体2内的第一插拔件6时中。8.正确的完成可插拔模块插入壳体2之后,旋转调节螺杆,可调节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的距离,使得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在导轨宽度方向的尺寸变淡。而充满导轨并张紧,形成一定的张紧力,在通过穿过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的螺纹紧固件将旋转把手固定在基板4上,完成插入和紧固过程。9.需要拔出时,首先松开螺纹紧固件,松开调节螺杆,使得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在导轨中有足够的间隙,保证其相对滑动;然后转动旋转把手,使得凸块12脱离第一通孔8,最后将基板4和壳体2分离,完成拆卸。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紧固装置,包括空心且一端设有开口的壳体(2)以及能够安装在所述壳体(2)上的基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其内腔设有第一插拔件(6),其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8);‑所述基板(4)其一端设有第二插拔件(10),其另一端至少转动连接有一个旋转固定件(9),所述旋转固定件(9)的一端设有至少能部分伸出所述基板(4)的凸块(12);安装时,所述第一插拔件(6)与所述第二插拔件(10)插合,所述凸块(12)自内侧卡入所述第一通孔(8)中,所述旋转固定件(9)的一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板(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固装置,包括空心且一端设有开口的壳体(2)以及能够安装在所述壳体(2)上的基板(4),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2)其内腔设有第一插拔件(6),其侧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8);
-所述基板(4)其一端设有第二插拔件(10),其另一端至少转动连接有一个旋转固定件(9),所述旋转固定件(9)的一端设有至少能部分伸出所述基板(4)的凸块(12);
安装时,所述第一插拔件(6)与所述第二插拔件(10)插合,所述凸块(12)自内侧卡入所述第一通孔(8)中,所述旋转固定件(9)的一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基板(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设有与所述基板(4)垂直的柱形导向孔(11),所述基板(4)中与所述第一插拔件(6)位于同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基板(4)垂直的柱形导向柱(13),所述导向柱(13)能够在柱形导向孔(11)中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柱形导向孔(11)平行的导轨,所述第二插拔件(10)能在所述导轨上沿其长度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4)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百王旭光刘虹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傲科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