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定位治具领域,特别涉及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其定位部件是定位柱和安装在模具上的定位嵌件。定位柱的末段设置成阶梯轴,同时定位嵌件也设置有具有阶梯结构的阶梯凹槽,在进行定位时,阶梯轴通过定位嵌件上的侧向开口平移进阶梯凹槽,由于阶梯轴上各部分的轴径不一,阶梯轴将抵接阶梯凹槽,从而限定了定位柱沿其轴向方向的自由度。工作时定位治具常受到的力是沿定位柱轴向方向的,而该种定位治具通过阶梯轴与阶梯凹槽的配合来限制定位柱沿其自身轴向方向的自由度,提高了定位治具定位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定位治具领域,特别涉及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超薄型电子产品而言,其一直朝着截面超大、机身超薄的方向发展,逐渐超薄型电子产品的薄胶位满足不了产品强度的要求,为了达到超薄型产品的整体强度要求,现多采用模内注塑钢片来保证产品的强度。模内注塑钢片是将钢片放入注塑模内,合模封胶即完成模内注塑钢片的制造工艺过程。该膜内注塑钢片的结构一般包括钢片和注塑在钢片上的塑胶。钢片较薄,质量较轻,以往是采用人手将钢片放进注塑模内。为了达到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人们使用机械手控制气缸吸取钢片,然后将钢片放到注塑模内。为了使钢片能放到准确的位置上,机械手上还需安装有定位治具加以配合以实现准确定位。现有技术中的定位治具是在基板上安装有定位柱,同时注塑模上开有定位孔,通过定位柱插进定位孔来实现定位的目的,以使机械手能对准注塑模。然而由于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定位仅能限制机械手沿定位柱径向方向的自由度,并不能限制机械手沿定位柱轴向方向的自由度,当机械手受到沿定位柱轴向方向的力时,机械手刚度不够,且由于没有相应部件对其限位,机械手有可能会沿定位柱轴向方向移动,使得机械手受力时会移动,机械手不处在正确的位置上,从而出现放置钢片时钢片偏出注塑模的现象。当钢片偏出注塑模时,经常需要人手去调整钢片的位置,大大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其可以防止夹持钢片的机械手沿定位治具的定位柱的轴向方向移动。专利技术人在对现有技术中的插孔式定位治具进行研究后,注意到发生钢片放置位置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手将钢片放进注塑模时,由于摩擦或机械误差等原因,机械手会受到一定的反作用力,而现有技术中的定位治具采用插孔式定位,其只限制了机械手相对于定位柱径向方向上的自由度,而没限制机械手相对于定位柱轴向方向上的自由度,而机械手放置钢片时,所受的反作用力的方向是与定位柱的轴向方向一致的,因此,机械手受力同时会带动定位治具沿定位柱轴向方向上移动一定距离。由于移动了这段距离,使得机械手并不处在正确的位置上,因此机械手放钢片时钢片极有可能出现偏移。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定位后能对重要方向进行锁定的定位治具。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包括基板和固定于基板的定位柱,定位柱朝向定位治具所要定位的注塑模的一段设置为阶梯轴;该定位治具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注塑模的定位嵌件,该定位嵌件设置有可容纳阶梯轴的阶梯凹槽,定位嵌件设置有侧向开口,阶梯凹槽与侧向开口相通;定位时,阶梯轴通过侧向开口进入阶梯凹槽,阶梯轴与阶梯凹槽相互抵接以限制定位柱沿其自身轴向方向的自由度。其中,阶梯轴包括至少一个轴颈和位于轴颈旁侧的轴身,轴颈与轴身的过渡面为轴肩;阶梯凹槽设置有与轴颈数量相同的轴颈槽和轴身槽,轴颈槽与轴身槽的过渡面为抵接面;阶梯轴置于阶梯凹槽时,轴颈置于轴颈槽,轴肩抵接于抵接面。进一步的,阶梯轴包括一个轴颈和位于该轴颈旁侧的两个轴身,两个轴身分别为第一轴身和第二轴身,靠近阶梯轴末端的轴身为第一轴身;阶梯凹槽包括一个轴颈槽和一个轴身槽;阶梯轴置于阶梯凹槽时,轴颈置于轴颈槽,第一轴身置于轴身槽,轴肩抵接于抵接面。进一步的,阶梯轴包括两个轴颈和分别位于该两个轴颈旁侧的三个轴身,三个轴身分别为第一轴身、第二轴身和第三轴身,靠近阶梯轴末端的两个轴身为第一轴身和第二轴身;阶梯凹槽包括两个轴颈槽和两个轴身槽;阶梯轴置于阶梯凹槽时,两个轴颈分别置于两个轴颈槽,第一轴身和第二轴身置于两个轴身槽,轴肩抵接于抵接面。更进一步的,轴颈槽为U型槽,且轴颈槽的槽口距离等于轴颈的直径。其中,该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包括多条定位柱,以及与各条定位柱配合的多个定位嵌件。进一步的,该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包括四条定位柱,该四条定位柱分别位于基板的四个角;注塑模上对应地设置有四个定位嵌件。更进一步的,各个定位嵌件的侧向开口的方向一致。其中,阶梯轴设置有倒角。其中,阶梯凹槽的侧向开口设置有倒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其定位部件是定位柱和安装在模具上的定位嵌件。定位柱的末段设置成阶梯轴,同时定位嵌件也设置有具有阶梯结构的阶梯凹槽,在进行定位时,阶梯轴通过定位嵌件上的侧向开口平移进阶梯凹槽,由于阶梯轴上各部分的轴径不一,阶梯轴将抵接阶梯凹槽,从而限定了定位柱沿其轴向方向的自由度。由于机械手在放置钢片时所受的力是沿定位柱轴向方向的,因此即使定位嵌件上存在侧向开口,但定位柱也不会向侧向开口的方向移动较多的距离,同时限定了定位治具沿定位柱轴向方向位置的自由度,相比于插孔式定位治具,本技术提高了机械手工作时定位治具定位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定位嵌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定位柱与定位嵌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定位嵌件安装在注塑模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定位后部件间配合关系的示意图。图7是开有两个轴颈的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与开有两个轴颈的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嵌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基板;2——定位柱、211——第一轴颈、212——第二轴颈;221——第一轴身、222——第二轴身、223——第三轴身、23——轴肩、24——轴身倒角;3——定位嵌件、311——第一轴颈槽、312——第二轴颈槽、321——第一轴身槽、322——第二轴身槽、33——抵接面、34——槽口倒角、35——侧向开口;4——注塑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的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如图1所示,其包括基板1和定位柱2,定位柱2的一端通过螺钉固接于基板1,定位柱2的另一端,即朝向所需定位的注塑模4(见图5所示)的一端设置一段阶梯轴。如图2所示,阶梯轴加工简单,只需在常用的定位柱上切去一部分并形成轴颈即可。如图5所示,该定位治具还包括与阶梯轴配合的定位嵌件3,定位嵌件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注塑模4上。如图3所示,该定位嵌件3内开有具有阶梯结构的阶梯凹槽,阶梯凹槽连接有侧向开口35。定位柱2与定位嵌件3配合时的情况如图4所示,阶梯轴通过侧向开口35进入阶梯凹槽,阶梯凹槽的表面与阶梯轴的表面抵接,使定位柱不可沿其轴向方向运动。为了更好解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定位治具水平放置,在进行定位时,基板1进行水平移动,具体地在图6中为从右往左平移,定位柱2也相应地向左平移。定位柱2平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包括基板和固定于基板的定位柱,其特征在于:定位柱朝向定位治具所要定位的注塑模的一段设置为阶梯轴;该定位治具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注塑模的定位嵌件,定位嵌件设置有可容纳阶梯轴的阶梯凹槽,定位嵌件设置有侧向开口,阶梯凹槽与侧向开口相通;定位时,阶梯轴通过侧向开口进入阶梯凹槽,阶梯轴与阶梯凹槽相互抵接以限制定位柱沿其自身轴向方向的自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包括基板和固定于基板的定位柱,其特征在于:
定位柱朝向定位治具所要定位的注塑模的一段设置为阶梯轴;
该定位治具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注塑模的定位嵌件,定位嵌件设置有可容纳阶梯轴的阶梯凹槽,定位嵌件设置有侧向开口,阶梯凹槽与侧向开口相通;
定位时,阶梯轴通过侧向开口进入阶梯凹槽,阶梯轴与阶梯凹槽相互抵接以限制定位柱沿其自身轴向方向的自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
阶梯轴包括至少一个轴颈和位于轴颈旁侧的轴身,轴颈与轴身的过渡面为轴肩;阶梯凹槽设置有与轴颈数量相同的轴颈槽和轴身槽,轴颈槽与轴身槽的过渡面为抵接面;
阶梯轴置于阶梯凹槽时,轴颈置于轴颈槽,轴肩抵接于抵接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
阶梯轴包括一个轴颈和位于该轴颈旁侧的两个轴身,两个轴身分别为第一轴身和第二轴身,靠近阶梯轴末端的轴身为第一轴身;
阶梯凹槽包括一个轴颈槽和一个轴身槽;
阶梯轴置于阶梯凹槽时,轴颈置于轴颈槽,第一轴身置于轴身槽,轴肩抵接于抵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注塑钢片的定位治具,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明辉,吴番宁,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誉铭新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