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后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687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型后车门包括上条、C柱、B柱和本体。C柱的上端和B柱的上端分别固定于上条的两端。C柱具有第一内板和固定于第一内板外的第一外板,第一内板上开设有缺口B柱具有第二内板和固定于第二内板外的第二外板。本体固定于C柱和B柱的下端,C柱的第一内板和第一外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导轨槽。B柱的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二导轨槽。本体上开设有与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相连通的容纳腔,本体固定于C柱的上端B柱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第一内板上开设有缺口,且缺口到B柱的最大宽度大于玻璃的最大宽度,进而在安装玻璃时能使玻璃的最大宽度的位置顺利通过,提高车门玻璃的安装效率,降低了生产的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门
,具体涉及一种改进型后车门
技术介绍
在汽车车门结构中,车门总成一般由上条、C柱、B柱以及本体等焊接连接组成。其中,车门玻璃装配方式基本采用如下顺序:1.将玻璃在设计状态下旋转约90°;2.将玻璃从车门窗台内、外止口间放入车门内;3.再将玻璃在车门内旋转约90°至设计状态;4.将玻璃固定于升降器上。因成型的不同,很多车后侧门玻璃整体较前车门玻璃要方正,则玻璃的两条对角线都较长,此非常不利于玻璃在车门内的旋转,受上述结构因素及车门本身的空间影响,后侧门玻璃在装配时,耗时且费力,降低了生产效率,且成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后车门,其玻璃的安装效率高,且生产成本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型后车门包括上条、C柱、B柱和本体。所述C柱的上端和B柱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条的两端。所述C柱具有第一内板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内板外的第一外板,所述第一内板上开设有缺口。所述B柱具有第二内板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内板外的第二外板。所述本体固定装设于所述C柱和B柱的下端,所述C柱的第一内板和第一外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导轨槽。所述B柱的第二内板和第二外板之间间隔形成第二导轨槽。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相连通的容纳腔,所述本体固定于所述C柱的上端B柱的下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的槽口处以及容纳腔的开口处分别设有密封条。优选地,所述缺口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大。优选地,所述C柱的上端和B柱的上端分别焊接于所述上条的两端。优选地,所述第一内板的下端开设有所述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改进型后车门由于所述C柱具有第一内板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内板外的第一外板,所述第一内板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大,且所述缺口到B柱的最大宽度大于玻璃的最大宽度,进而所述缺口的结构设计在安装玻璃时能使玻璃的最大宽度的位置顺利通过,从而达到顺利安装的效果,提高车门玻璃的安装效率,降低了生产的人工成本。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改进型后车门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一种改进型后车门的缺口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上条—1、C柱—2、第一内板—21、缺口—211、第一外板—22、B柱—3、第二内板—31、第二外板—32、本体—4、容纳腔—41、车门玻璃—5。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改进型后车门包括上条1、C柱2、B柱3和本体4。所述C柱2的上端和B柱3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条1的两端。所述C柱2具有第一内板21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内板21外的第一外板22,所述第一内板21上开设有缺口211。所述B柱3具有第二内板31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内板31外的第二外板32。所述本体4固定装设于所述C柱2和B柱3的下端,所述C柱2的第一内板21和和第一外板22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导轨槽,所述B柱3的第二内板31和第二外板32之间间隔形成第二导轨槽。本体4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相连通的容纳腔41,所述本体4固定于所述C柱2的上端B柱3的下端。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的槽口处以及容纳腔41的开口处分别设有密封条(图未示),用于防止雨水渗透进车体内及夏天使用车内空调时可防止冷气渗透出去,进而可节约能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缺口211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大,且所述缺口211的最大宽度大于玻璃的最大宽度,进而所述缺口211在安装玻璃时能使玻璃的最大宽度的位置顺利通过,从而达到顺利安装的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的人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C柱2的上端B柱3的上端分别焊接于所述上条1的两端,提高了C柱2和B柱3之间的固定质量,且工序简单。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板21的下端开设有所述缺口211,由于所述缺口211开设于第一内板21的下端位置处,进而有利于玻璃顺利的装设于所述本体4的容纳腔41内。本技术一种改进型后车门安装玻璃时,从上至下将玻璃装设本体1的容纳腔41内,由于所述缺口211的机构设计,避免了玻璃的最大宽度位置处卡持于所述C柱2上,实现了车门玻璃5的快速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改进型后车门由于所述C柱2具有第一内板21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内板21外的第一外板22,所述第一内板21上开设有缺口211,所述缺口211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大,且所述缺口211到B柱3的最大宽度大于玻璃的最大宽度,进而所述缺口211的结构设计在安装玻璃时能使玻璃的最大宽度的位置顺利通过,从而达到顺利安装的效果,提高了车门玻璃5的安装效率,降低了生产的人工成本。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其它装置,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型后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条(1)、C柱(2)、B柱(3)和本体(4),所述C柱(2)的上端和B柱(3)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条(1)的两端,所述C柱(2)具有第一内板(21)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内板(21)外的第一外板(22),所述第一内板(21)上开设有缺口(211),所述B柱(3)具有第二内板(31)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内板(31)外的第二外板(32),所述本体(4)固定装设于所述C柱(2)和B柱(3)的下端,所述C柱(2)的第一内板(21)和第一外板(22)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导轨槽,所述B柱(3)的第二内板(31)和第二外板(32)之间间隔形成第二导轨槽,本体(4)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相连通的容纳腔(41),所述本体(4)固定于所述C柱(2)的上端B柱(3)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后车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条(1)、C柱(2)、B柱(3)和本体(4),所述C柱(2)的上端和B柱(3)的上端分别固定于所述上条(1)的两端,所述C柱(2)具有第一内板(21)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内板(21)外的第一外板(22),所述第一内板(21)上开设有缺口(211),所述B柱(3)具有第二内板(31)和固定于所述第二内板(31)外的第二外板(32),所述本体(4)固定装设于所述C柱(2)和B柱(3)的下端,所述C柱(2)的第一内板(21)和第一外板(22)之间间隔形成第一导轨槽,所述B柱(3)的第二内板(31)和第二外板(32)之间间隔形成第二导轨槽,本体(4)上开设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小均冯刚胡牧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银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