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套固接电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665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夹套固接电温控器。包括防水壳体以及感温机构,所述防水壳体的侧壁上穿设有进出引线,感温机构的上端面设有两个接电端子;接电端子上设有卡线口,引线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后与接电端子电连接;所述防水壳体和接电端子之间设有固线夹套,固线夹套上设有与接电端子配合的固夹板,引线的线芯头向下折弯呈“L”形且穿设于固夹板和接电端子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引线穿过防水壳体后与接电端子电连接,引线的线芯头穿设于卡线口上并折弯呈L形,L形的折弯部通过固夹板和接电端子配合夹持固定,引线里端由固线夹套的双层喉箍结构固定,有效提高温控器的电连接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控器
,具体指一种夹套固接电温控器
技术介绍
复位式温控器是目前家用电器上常见的温控过热保护器,具有自行动作保护、不断电永久断路、断电自行复位的功能。家用电器上一般都安装了具断电保护的复位式温控器,以保护家用电器工作温度过高或干烧造成的损坏。温控过热保护器接通电源后,出现干烧时超过设定的温度,温控器内部的金属片变形动作,从而推动动作杆弹片上的动触点离开静触点。家用电器以及温控器的工作环境一般需要接触水或其他含水物质,而涉电涉水的复杂工况下,温控器的防水性能决定了其工作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中国专利201020671404.4公开了一种防水型温控器,其通过具有内台阶的壳体端口内填充密封胶,以避免外部的液态气体水进入温控器内部造成涉电部件的损坏。中国专利201320215337.5公开了一种防水型温控器,其提供一种单端封闭的绝缘外壳防护结构,提高温控器的底端和出线端的防水效果。但是上述两种防水型温控器中均未能解决引线与接电端子电连接的可靠性问题,引线穿入温控器壳体内,穿入接电端子上的开口并实现电连接,即使对引线端和接电端子进行焊接,为了方便装配引线端和接电端子连接部与壳体的卡线口高度一致,引线受到外部拉力时与接电端子焊接部容易出现变形,导致接电性能的下降如接触电阻增大、温升不符等问题。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装配方便、电连接稳定的夹套固接电温控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夹套固接电温控器,包括防水壳体以及固设于其内的感温机构,所述防水壳体的侧壁上穿设有进出引线,感温机构的上端面上竖直设有两个接电端子;所述接电端子上设有卡线口,引线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后与接电端子电连接;所述防水壳体和接电端子之间设有固线夹套,固线夹套上设有与接电端子配合的固夹板,引线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后向下折弯呈“L”形且穿设于固夹板和接电端子之间。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固线夹套包括支架,支架的一端设有撑壁板,撑壁板抵设于防水壳体的内侧壁上,支架的另一端上设有止行板,止行板抵设于接电端子的外侧面上;所述固夹板设于接电端子的里侧,且固夹板上设有连接杆,支架上设有活动沟槽,连接杆穿设于活动沟槽内且连接杆外端与支架转动连接。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撑壁板的两侧均设有穿线口,进出引线分别设于支架的两侧且穿设于对应的穿线口上。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止行板的两侧均设有定位口,进出引线分别穿过对应的定位口后与接电端子电连接。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接电端子的里侧面上设有压线槽,压线槽的上端与卡线口贯通设置;所述引线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后向下折弯且嵌设于压线槽内。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引线穿过防水壳体后与接电端子电连接,引线的线芯头穿设于卡线口上并折弯呈L形,L形的折弯部通过固夹板和接电端子配合夹持固定,引线里端由固线夹套的双层喉箍结构固定,有效提高温控器的电连接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水壳体;2、感温机构;3、固线夹套;11、引线;21、接电端子;22、卡线口;23、压线槽;31、固夹板;32、支架;33、活动沟槽;34、撑壁板;35、穿线口;36、止行板;37、定位口;38、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夹套固接电温控器,包括防水壳体1以及固设于其内的感温机构2,所述防水壳体1的侧壁上穿设有进出引线11,感温机构2的上端面上竖直设有两个接电端子21;所述接电端子21上设有卡线口22,引线11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22后与接电端子21电连接;所述防水壳体1和接电端子21之间设有固线夹套3,固线夹套3上设有与接电端子21配合的固夹板31,引线11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22后向下折弯呈“L”形且穿设于固夹板31和接电端子21之间;所述引线11通过固夹板31和接电端子21配合夹持其折弯部,实现引线11横向上的固定,避免引线11受到外力作用破坏其与接电端子21之间的电连接稳定性。所述固线夹套3包括支架32,支架32的一端设有撑壁板34,撑壁板34抵设于防水壳体1的内侧壁上,支架32的另一端上设有止行板36,止行板36抵设于接电端子21的外侧面上;所述固夹板31设于接电端子21的里侧,且固夹板31上设有连接杆38,支架32上设有活动沟槽33,连接杆38穿设于活动沟槽33内且连接杆38外端与支架32转动连接;所述支架32通过两端的撑壁板34和止行板36设置在感温机构2上方的防水壳体1内,且固夹板31通过连接杆38在支架32上可上下转动,装配时将引线从11从支架32两侧穿过对应的接电端子21上的卡线口22,再将引线11的头部折弯呈“L”形使其与接电端子21在横向上实现固定,然后再将固夹板31翻转到接电端子21的里侧并扣接在引线11上。所述撑壁板34的两侧均设有穿线口35,进出引线11分别设于支架32的两侧且穿设于对应的穿线口35上,穿线口35将引线11固定限制在支架32的两侧,避免其出现变形或转动的问题。所述止行板36的两侧均设有定位口37,进出引线11分别穿过对应的定位口37后与接电端子21电连接,所述定位口37作用与引线11上使其实现上下方向的固定限位。所述接电端子21的里侧面上设有压线槽23,压线槽23的上端与卡线口22贯通设置;所述引线11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22后向下折弯且嵌设于压线槽23内,所述压线槽23用于提高引线11折弯部与接电端子21之间的契合度,固夹板31和接电端子21将引线11折弯部夹持固定,进而引线11嵌入压线槽23可避免其L形的折弯部出现转动问题,从而实现引线11与接电端子21直接接触连接,减少焊接工序,提高生产和装配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夹套固接电温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套固接电温控器,包括防水壳体(1)以及固设于其内的感温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壳体(1)的侧壁上穿设有进出引线(11),感温机构(2)的上端面上竖直设有两个接电端子(21);所述接电端子(21)上设有卡线口(22),引线(11)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22)后与接电端子(21)电连接;所述防水壳体(1)和接电端子(21)之间设有固线夹套(3),固线夹套(3)上设有与接电端子(21)配合的固夹板(31),引线(11)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22)后向下折弯呈“L”形且穿设于固夹板(31)和接电端子(2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套固接电温控器,包括防水壳体(1)以及固设于其内的感温机构(2),其特征
在于:所述防水壳体(1)的侧壁上穿设有进出引线(11),感温机构(2)的上端面上竖直
设有两个接电端子(21);所述接电端子(21)上设有卡线口(22),引线(11)的线芯头
穿过卡线口(22)后与接电端子(21)电连接;所述防水壳体(1)和接电端子(21)之
间设有固线夹套(3),固线夹套(3)上设有与接电端子(21)配合的固夹板(31),引线
(11)的线芯头穿过卡线口(22)后向下折弯呈“L”形且穿设于固夹板(31)和接电端
子(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套固接电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夹套(3)包括支架
(32),支架(32)的一端设有撑壁板(34),撑壁板(34)抵设于防水壳体(1)的内侧
壁上,支架(32)的另一端上设有止行板(36),止行板(36)抵设于接电端子(21)的
外侧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克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