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兆阳专利>正文

一种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0631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包括顶盖、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簧片、定触头、动触头、陶瓷杆、碟片和封盖;两个端子安装部分别通过铆钉安装设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呈直片状;第二端子呈折片状;簧片呈扇形片状,其边缘上设有一片矩形的夹紧部,与夹紧部相对的一侧边缘上设有第一触头安装孔,簧片的夹紧部被夹设于第一端子和壳体的端子安装部之间;动触头固定连接于簧片的第一触头安装孔上;定触头固定连接于第二端子的触头安装部上;碟片设于壳体的障壁下方;封盖封装于壳体的底部;陶瓷杆插装于壳体的导向孔,抵设于簧片的中心与碟片之间;顶盖设于壳体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散热性能好,适用于大电流工作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控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
技术介绍
温控器具有高温断电保护的作用,是电气领域非常重要的安全产品。能够承载的电流大小是衡量温控器性能的指标之一,一般大电流温控器的体积较大,内部结构更复杂,而且由于电发热的缘故,特别容易在工作过程中过热烧坏。一方面,这种温控器的工作稳定性差,对大电流导致的电发热较为敏感。另一方面,温控器的复杂结构导致体积臃肿,难以应用在一些对体积要求较细的场合。不难看出,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结构简单,体积小,散热性能好,适用于大电流工作场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包括顶盖、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簧片、定触头、动触头、陶瓷杆、碟片和封盖;壳体呈中空的圆柱形,其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端子安装部,壳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圆形的障壁,障壁的中部设有导向孔;两个端子安装部分别通过铆钉安装设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呈直片状;第二端子呈折片状,其伸入壳体内部的一端设有一个向下弯折的触头安装部;簧片呈扇形片状,其边缘上设有一片矩形的夹紧部,与夹紧部相对的一侧边缘上设有第一触头安装孔,簧片的夹紧部被夹设于第一端子和壳体的端子安装部之间;动触头固定连接于簧片的第一触头安装孔上;定触头固定连接于第二端子的触头安装部上;碟片设于壳体的障壁下方;封盖封装于壳体的底部,将碟片完全遮蔽;陶瓷杆插装于壳体的导向孔,抵设于簧片的中心与碟片之间;顶盖设于壳体的顶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端子的触头安装部设有一个圆形的凹槽,凹槽的中心设有第二触头安装孔,定触头固定于第二触头安装孔上,且定触头的底面与凹槽的表面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动触头的底面与簧片的表面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子上设有凸点,所述簧片的夹紧部上设有与凸点相对应的定位孔,凸点穿过定位孔将簧片定位。进一步的,所述凸点和定位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凸点和定位孔的分布呈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一道流胶槽,流胶槽由端子安装部的底部贯通至端子安装部的顶部,流胶槽的上端正对于顶盖的底面;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簧片的夹紧部上均设有与流胶槽对应的通孔,通孔与流胶槽相互导通,顶盖与壳体之间通过点胶流入流胶槽内凝固连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向上凸起的凸台,顶盖的底面设有与凸台相配合的槽道,顶盖设于壳体顶部时槽道套设于凸台上相互咬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具有以下优点:体积小,同时通电部件采用大面积的散热结构,增大通电部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散热降温,尤为适用于大电流的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强;简化整体结构,减少部件数量,容易加工组装,减小整体体积;顶盖与壳体之间有凸台与槽道配合定位,同时起到帮助遮蔽,避免缝隙可见的功能;顶盖与壳体采用流胶槽点胶固定,简化组装结构;簧片采用扇形大面积扇热的同时,采用夹紧固定的安装方式,且通过凸点定位,安装牢固,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端子与簧片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端子与定触头的组合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顶盖2、壳体3、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簧片6、定触头7、动触头8、陶瓷杆9、碟片10、封盖11、流胶槽12、端子安装部13、凸台14、夹紧部15、凸点16、定位孔17、触头安装部18、凹槽19、第二触头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明确叙述各个部件的安装方位,引用了左、右、上、下等方位概念。但实际上述方位概念是相对的,仅仅为了便于清晰描述各个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影响产品在实际安装时的方位朝向。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包括顶盖1、壳体2、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簧片5、定触头6、动触头7、陶瓷杆8、碟片9和封盖10;壳体2呈中空的圆柱形,其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端子安装部12,壳体2的底部设有一个圆形的障壁,障壁的中部设有导向孔;两个端子安装部12分别通过铆钉安装设有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第一端子3呈直片状;第二端子4呈折片状,其伸入壳体2内部的一端设有一个向下弯折的触头安装部17;簧片5呈扇形片状,其边缘上设有一片矩形的夹紧部14,与夹紧部14相对的一侧边缘上设有第一触头安装孔,簧片5的夹紧部14被夹设于第一端子3和壳体2的端子安装部12之间;动触头7固定连接于簧片5的第一触头安装孔上;定触头6固定连接于第二端子4的触头安装部17上;碟片9设于壳体2的障壁下方;封盖10封装于壳体2的底部,将碟片9完全遮蔽;陶瓷杆8插装于壳体2的导向孔,抵设于簧片5的中心与碟片9之间;顶盖1设于壳体2的顶部。现有技术中的大电流温控器内部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部件的设计并没有考虑散热性能,因此对于大电流温控器而言容易因为通道部件电阻发热的缘故而造成高温烧死,温控器的整体工作稳定性难以保障。本专利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通电部件采用了大面积片状的设计,充分增加了散热面积和部件之间的接触面积,便于大电流电阻发热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起到高效的散热效果。簧片5摒弃了传统的小金属片折弯的设计,改而采用扇形片状大面积的设计,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散热,为温控器制造温度更稳定的工作环境,从而确保温控器整体的工作稳定性。而且温控器内部的结构作了简化设计,簧片5也采用了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壳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簧片、定触头、动触头、陶瓷杆、碟片和封盖;壳体呈中空的圆柱形,其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端子安装部,壳体的底部设有一个圆形的障壁,障壁的中部设有导向孔;两个端子安装部分别通过铆钉安装设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呈直片状;第二端子呈折片状,其伸入壳体内部的一端设有一个向下弯折的触头安装部;簧片呈扇形片状,其边缘上设有一片矩形的夹紧部,与夹紧部相对的一侧边缘上设有第一触头安装孔,簧片的夹紧部被夹设于第一端子和壳体的端子安装部之间;动触头固定连接于簧片的第一触头安装孔上;定触头固定连接于第二端子的触头安装部上;碟片设于壳体的障壁下方;封盖封装于壳体的底部,将碟片完全遮蔽;陶瓷杆插装于壳体的导向孔,抵设于簧片的中心与碟片之间;顶盖设于壳体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壳体、第
一端子、第二端子、簧片、定触头、动触头、陶瓷杆、碟片和封盖;
壳体呈中空的圆柱形,其左右两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端子安装部,壳体
的底部设有一个圆形的障壁,障壁的中部设有导向孔;两个端子安装
部分别通过铆钉安装设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呈直片状;
第二端子呈折片状,其伸入壳体内部的一端设有一个向下弯折的触头
安装部;簧片呈扇形片状,其边缘上设有一片矩形的夹紧部,与夹紧
部相对的一侧边缘上设有第一触头安装孔,簧片的夹紧部被夹设于第
一端子和壳体的端子安装部之间;动触头固定连接于簧片的第一触头
安装孔上;定触头固定连接于第二端子的触头安装部上;碟片设于壳
体的障壁下方;封盖封装于壳体的底部,将碟片完全遮蔽;陶瓷杆插
装于壳体的导向孔,抵设于簧片的中心与碟片之间;顶盖设于壳体的
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体积大电流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二端子的触头安装部设有一个圆形的凹槽,凹槽的中心设有第二
触头安装孔,定触头固定于第二触头安装孔上,且定触头的底面与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兆阳
申请(专利权)人:罗兆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