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7373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其中的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彩色滤光层,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若干个触控单元内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由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连接形成;在每一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形成金属线栅偏振器,以将透过的光线转换为适应于液晶显示模式的偏振光。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相互复用的金属线栅偏振器和触控电极,可以在原本就需要偏光片的LCD产品中以金属线栅偏振器(WGP)同时实现偏光片和触控电极的功能,相当于仅对偏光片内金属线栅的图案进行改造,而不需要增加新的层结构。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对产品厚度和光线的透过率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实现触控功能的集成,有助于提升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带有触控功能的LCD(LiquidCrystalDisplay)产品,其厚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触控功能的集成方式。具体来说,直接在显示面板上设置触控面板会多增加一块基板的厚度,因而在显示面板表面或者显示面板内部制作触控电极会更有利于产品厚度的降低。然而,即便在显示面板的表面或内部额外设置触控电极,也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产品厚度、降低光线的透过率,并增加构图工艺的次数。总体来说,对于LCD产品,现有技术还没有给出一种可以不对产品厚度和光线的透过率造成影响的触控功能的集成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可以在不对产品厚度和光线的透过率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实现触控功能的集成。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彩色滤光层,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若干个触控单元内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由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连接形成;在每一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形成金属线栅偏振器,以将透过的光线转换为适应于液晶显示模式的偏振光。可选地,所述彩膜基板的显示区域之外,设有触控信号连接端;所述触控单元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触控电极连接到对应的触控信号连接端的连接线。可选地,所述触控单元呈行列排布;任一行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有触控电极由所述连接线两两相连,以连接到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端中对应于该行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连接端。可选地,所述触控单元内还设有与所述触控电极相对设置的透明电极;任一列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有透明电极由导体引线连接到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端中对应于该列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连接端。可选地,所述触控单元呈行列排布;任一列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有触控电极由所述连接线两两相连,以连接到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端中对应于该列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连接端。可选地,所述触控单元内还设有与所述触控电极相对设置的透明电极;任一行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有透明电极由导体引线连接到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端中对应于该行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连接端。可选地,所述彩色滤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均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彩色滤光层之间;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可选地,所述触控单元呈行列排布;每一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触控电极分为彼此间可以形成触控电容的第一导体部分和第二导体部分;任一行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有触控电极中的第一导体部分由所述连接线两两相连,以连接到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端中对应于该行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连接端;任一列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有触控电极中的第二导体部分由所述连接线两两相连,以连接到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端中对应于该列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连接端。可选地,所述触控电极内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中,排列在第奇数条的金属线被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第一导体部分,排列在第偶数条的金属线被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第二导体部分。可选地,所述彩色滤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侧;或者,所述彩色滤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彩色滤光层之间;或者,所述彩色滤光层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触控电极设置在所述彩色滤光层上方。可选地,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遮光层;所述连接线设置在所述遮光层的遮光区域内。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彩膜基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在衬底基板上形成彩色滤光层的步骤,还包括:分别在若干个触控单元内形成触控电极;其中,所述触控电极由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相连形成;在每一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形成金属线栅偏振器,以将透过的光线转换为适应于液晶显示模式的偏振光。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的彩膜基板。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基于相互复用的金属线栅偏振器和触控电极,可以在原本就需要偏光片的LCD产品中以金属线栅偏振器(WGP)同时实现偏光片和触控电极的功能,相当于仅对偏光片内金属线栅的图案进行改造,而不需要增加新的层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对产品厚度和光线的透过率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实现触控功能的集成。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触控电极与WGP偏光片的复用简化制作工艺、减小产品厚度并增大光线的透过率,提升产品性能并降低产品成本。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彩膜基板中触控电极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中一种彩膜基板中触控电极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彩膜基板中透明电极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彩膜基板中触控单元与遮光层的设置关系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彩膜基板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彩膜基板中触控电极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彩膜基板中触控电极的设置方式示意图。参见图1,除了图中未示出的衬底基板和彩色滤光层之外,该彩膜基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若干个触控单元21内的触控电极11(图中具体以三行四列的触控单元21作为示意)。其中,触控单元21主要指的是占据彩膜基板一定面积的区域,以容纳为实现触摸感测而设置的单元结构;触控电极11主要指的是为实现触摸感测而设置的电极结构,以加载触摸感测所需的电信号,或者接收由触摸动作而产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彩色滤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若干个触控单元内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由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连接形成;在每一所述触控单元内,所述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形成金属线栅偏振器,以将透过的光线转换为适应于液晶显示模式的偏振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膜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彩色滤光层,其特征在于,所
述彩膜基板还包括分别设置在若干个触控单元内的触控电极;所述触
控电极由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连接形成;在每一所述触控单元内,
所述多条平行设置的金属线形成金属线栅偏振器,以将透过的光线转
换为适应于液晶显示模式的偏振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膜基板
的显示区域之外,设有触控信号连接端;所述触控单元之间,设有用
于将所述触控电极连接到对应的触控信号连接端的连接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
呈行列排布;任一行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有触控电极由所述连接线两
两相连,以连接到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端中对应于该行触控单元的触控
信号连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
内还设有与所述触控电极相对设置的透明电极;任一列所述触控单元
内的所有透明电极由导体引线连接到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端中对应于该
列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连接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
呈行列排布;任一列所述触控单元内的所有触控电极由所述连接线两
两相连,以连接到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端中对应于该列触控单元的触控
信号连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单元
内还设有与所述触控电极相对设置的透明电极;任一行所述触控单元
内的所有透明电极由导体引线连接到所述触控信号连接端中对应于该
行触控单元的触控信号连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彩膜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彩色
滤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侧;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透明电极均

\t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彩色滤光层之间;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透明
电极之间设有绝缘层。
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峰曹占锋姚琪李正亮刘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