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其包括对接环和释放装置。对接环由环瓣首尾搭接而成,尺寸可调节;释放装置的轴只能相对轴套周向旋转而不能轴向移动,后螺母与轴发生相对旋转的同时可与滑动槽相对滑动;扩张环瓣通过连杆分别与前后螺母相连,其上的均拉定位柱与对接环的均拉定位孔配合,固定槽与对接环的导向槽配合,将对接环送至预接位置,前后螺母运动速度相同方向相反,并通过调节前后螺母保证扩张环瓣与轴平行,实现对接环均匀扩张至合适尺寸;扩张时,环瓣的前后抱爪使相邻环瓣互相抱住,导向槽使相邻环瓣沿圆周方向相对滑移,保证对接环成型良好;导向槽形成的上下两道环形凹槽,用于对人体血管与人造血管的搭接捆扎与限位防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主动脉疾病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即使在医疗条件和技术比较发达的美国,每年亦有15000人死于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其中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灾难性疾病,如不进行及时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据资料报道,未经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早期病死率每小时增加1%,50%以上的患者于1周内死亡。主动脉开胸手术治疗时常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开放吻合,手术操作比较复杂。目前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治疗累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标准手术方式为主动脉弓替换术加支架象鼻术或孙氏手术。主动脉瘤或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弓替换术加象鼻手术的主要适应症,主动脉弓替换术加象鼻手术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手术方式。孙氏手术是由孙立忠教授于2003年创立,主要适用于广泛的胸主动脉或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该类病变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胸腹主动脉。孙氏手术开发应用新的主动脉弓替换和支架象鼻手术,在降主动脉植入支架型人造血管,进一步简化了手术过程,在减少术后出血,提高远端假腔闭合率等方面效果更好,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治疗累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标准术式。在进行主动脉弓替换术加象鼻手术或孙氏手术时,需要把人造血管和人体自身健康的血管吻合连接起来。而现有的将人造血管和人体自身健康的血管吻合连接起来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医用缝合线缝合。截至目前为止,缝合线缝合血管依然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但是缝合线吻合血管对外科大夫的技术要求较高且存在吻合口处漏血的危险,即使是手术技能高的大夫,采用缝合线吻合血管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有些血管的吻合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操作,甚至深低温停循环下接受人造血管置换手术,常规手术难度高、血管吻合耗时长,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且长时麻醉和手术对患者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且采用缝合线进行血管吻合,针线对血管壁的创伤也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导致内膜增生等并发症,且在缝合点容易会有不同程度的渗血、出血,这种情况止血需要较长时间,长时间的手术使手术风险大大增加。近些年,一些学者试图改进血管吻合技术,设计了一些新的手术器械,但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专利“一种人造血管连接套环(ZL01202005.2)”中介绍了一种人造血管连接套环,包括连接套环束及人造血管、人体血管,其中该连接套环为一贯穿的环圈,由生物相容性材质制成;内部形成为内壁,外部形成前端为小环槽,后端为大环槽,其优点是快速连接人造血管与主动脉,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产品成型性好(靠产品本身的圆度保证);缺点是每一个套环只能匹配一个规格的血管,这就要求在未知患者血管规格时准备多个人造血管套环,且不能保证选定的规格产品与血管内壁贴合紧密适度。因此需要一种快速的、可靠的连接人造血管与人体自身血管的对接环;且这种对接环可以通过专用的释放装置实现尺寸微调,从而实现一个规格产品对应不同尺寸的血管,且成型性好(圆度好),从而保证产品与血管壁的贴合紧密适度,避免漏血及对血管的过度扩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该装置包括对接环和释放装置;所述对接环由m个结构尺寸相同的环瓣首尾搭接而成,其中2≤m≤6,所述环瓣由壁厚为0.1~1mm,宽度10~40mm的矩形金属片折弯定型为60°~180°的扇形柱环而成,环瓣首端中间设有一簧片1,尾端由外至内设计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槽4,后面环瓣的簧片1嵌入前面环瓣的定位槽4内实现对接;环瓣尾端最外侧中间位置设有一圆形通孔,为均拉定位孔41;环瓣首端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个向内侧回折的前抱爪3,尾端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个向外侧回折的后抱爪10,环瓣对接成环时,后面环瓣的前抱爪3抱住前面相邻环瓣的后半部分柱面,同时前面环瓣的后抱爪10抱住后面相邻环瓣的前半部分柱面,前抱爪3和后抱爪10分别可沿所抱柱面自由滑动;环瓣外侧分别设有上下两道沿周向贯穿首尾的导向槽2,导向槽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可在对接环扩张时使首尾相连的各环瓣沿圆周方向相对滑移,同时所有环瓣的导向槽2相接形成上下两道环形凹槽,用于对接环释放完毕后对人体血管与人造血管的搭接捆扎与限位防脱;所述释放装置包括前螺母15、2m根连杆16、m个扩张环瓣17、后螺母19、轴18和轴套20;所述轴18由前至后为右旋外螺纹段21、支撑圆柱段22、左旋外螺纹段23、杆件18-1、限位柱24和旋转手柄25,依次连接,其中两螺纹段螺距相等、旋向相反;限位柱24的直径大于杆件18-1的直径;所述轴套20前端开有一字槽,为滑动槽34,轴套20中部的通孔为导向孔35,后端的圆柱台为把持手柄37,把持手柄37的后侧中心设有限位槽36,与轴18上的限位柱24尺寸相匹配;所述扩张环瓣17为一扇形柱环,直径为5~30mm,宽度范围为10~50mm;扩张环瓣17前后分别设有一对连接耳31,连接耳31中部开有销孔;扩张环瓣17外侧柱面上设有多组固定槽32,每组固定槽32的截面尺寸及其间距和与其配合的对接环环瓣上的两道导向槽2的截面尺寸及其间距相同,以实现一种规格释放装置可配多规格对接环使用;且外侧柱面的中心设有均拉定位柱33,均拉定位柱33与对接环环瓣上的均拉定位孔41相匹配;所述后螺母19的前端面上均匀分布有m对连接耳26,连接耳26的中部开有销孔,后螺母19的中部为通孔,通孔内壁上为左旋内螺纹27,后螺母19的后端对称设有两个滑动块28,两个滑动块28能够伸入轴套20前端的滑动槽34内,滑动块28的内壁为左旋内螺纹27;所述前螺母15的后端面上均匀分布m对连接耳29,连接耳29的中部开有销孔,前螺母15的中部为通孔,通孔内壁上为右旋内螺纹30;所述连杆16为一腰形金属块,两端开有销孔;所述轴18穿过轴套20上的导向孔35而实现轴套20对轴18的径向定位,轴18上的限位柱24嵌入轴套20上的限位槽36内,实现轴套20对轴18的轴向定位,使得轴18只能相对轴套20周向旋转而不能轴向移动;后螺母19通过其左旋内螺纹27与轴18的左旋外螺纹段23形成反螺纹配合,通过滑动块28与轴套20上的滑动槽34形成滑动配合,使得后螺母19与轴18发生相对螺纹旋转的同时可与轴套20的滑动槽34相对滑动;前螺母15通过其右旋内螺纹30与轴18的右旋外螺纹段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对接环和释放装置;所述对接环由m个结构尺寸相同的环瓣首尾搭接而成,其中2≤m≤6,所述环瓣由壁厚为0.1~1mm,宽度10~40mm的矩形金属片折弯定型为60°~180°的扇形柱环而成,环瓣首端中间设有一簧片(1),尾端由外至内设计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槽(4),后面环瓣的簧片(1)嵌入前面环瓣的定位槽(4)内实现对接;环瓣尾端最外侧中间位置设有一圆形通孔,为均拉定位孔(41);环瓣首端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个向内侧回折的前抱爪(3),尾端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个向外侧回折的后抱爪(10),环瓣对接成环时,后面环瓣的前抱爪(3)抱住前面相邻环瓣的后半部分柱面,同时前面环瓣的后抱爪(10)抱住后面相邻环瓣的前半部分柱面,前抱爪(3)和后抱爪(10)分别可沿所抱柱面自由滑动;环瓣外侧分别设有上下两道沿周向贯穿首尾的导向槽(2),导向槽(2)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有环瓣的导向槽(2)相接形成上下两道环形凹槽;所述释放装置包括前螺母(15)、2m根连杆(16)、m个扩张环瓣(17)、后螺母(19)、轴(18)和轴套(20);所述轴(18)由前至后依次为右旋外螺纹段(21)、支撑圆柱段(22)、左旋外螺纹段(23)、杆件(18‑1)、限位柱(24)和旋转手柄(25),依次连接,其中两螺纹段螺距相等、旋向相反;限位柱(24)的直径大于杆件(18‑1)的直径;所述轴套(20)前端开有一字槽,为滑动槽(34),轴套(20)中部的通孔为导向孔(35),后端的圆柱台为把持手柄(37),把持手柄(37)的后侧中心设有限位槽(36),与轴(18)上的限位柱(24)尺寸相匹配;所述扩张环瓣(17)为一扇形柱环,直径为5~30mm,宽度范围为10~50mm;扩张环瓣(17)前后分别设有一对连接耳(26),连接耳(26)中部开有销孔;扩张环瓣(17)外侧柱面上设有多组固定槽(32),每组固定槽(32)的截面尺寸及其间距和与其配合的对接环环瓣上的两道导向槽(2)的截面尺寸及其间距相同,以实现一种规格释放装置可配多规格对接环使用;且外侧柱面的中心设有均拉定位柱(33),均拉定位柱(33)与对接环环瓣上的均拉定位孔(41)相匹配;所述后螺母(19)的前端面上均匀分布有m对连接耳(26),连接耳(26)的中部开有销孔,后螺母(19)的中部为通孔,通孔内壁上为左旋内螺纹(27),后螺母(19)的后端对称设有两个滑动块(28),两个滑动块(28)能够伸入轴套(20)前端的滑动槽(34)内,滑动块(28)的内壁为左旋内螺纹(27);所述前螺母(15)的后端面上均匀分布m对连接耳(26),连接耳(26)的中部开有销孔,前螺母(15)的中部为通孔,通孔内壁上为右旋内螺纹(30);所述连杆(16)为一腰形金属块,两端开有销孔;所述轴(18)穿过轴套(20)上的导向孔(35)而实现轴套(20)对轴(18)的径向定位,轴(18)上的限位柱(24)嵌入轴套(20)上的限位槽(36)内,实现轴套(20)对轴(18)的轴向定位,使得轴(18)只能相对轴套(20)周向旋转而不能轴向移动;后螺母(19)通过其左旋内螺纹(27)与轴(18)的左旋外螺纹段(23)形成反螺纹配合,通过滑动块(28)与轴套(20)上的滑动槽(34)形成滑动配合,使得后螺母(19)与轴(18)发生相对螺纹旋转的同时可与轴套(20)的滑动槽(34)相对滑动;前螺母(15)通过其右旋内螺纹(30)与轴(18)的右旋外螺纹段(21)形成正螺纹配合;后螺母(19)上的m对连接耳(26)通过销钉与m根连杆(16)连接,前螺母(15)上的m对连接耳(26)通过销钉与另外的m根连杆(16)连接,m个扩张环瓣(17)位于支撑圆柱段(22)外侧,分别通过前后连接耳(26)与前后对应的一对连杆(16)相连接,即形成释放装置;装配时,通过调节前螺母15与后螺母(19)保证m个扩张环瓣(17)与轴(18)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中血管快速对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对接环和释
放装置;
所述对接环由m个结构尺寸相同的环瓣首尾搭接而成,其中2≤m≤6,所
述环瓣由壁厚为0.1~1mm,宽度10~40mm的矩形金属片折弯定型为60°~180°
的扇形柱环而成,环瓣首端中间设有一簧片(1),尾端由外至内设计有沿周向
均匀分布的若干定位槽(4),后面环瓣的簧片(1)嵌入前面环瓣的定位槽(4)
内实现对接;环瓣尾端最外侧中间位置设有一圆形通孔,为均拉定位孔(41);
环瓣首端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个向内侧回折的前抱爪(3),尾端两侧边缘分别
设有一个向外侧回折的后抱爪(10),环瓣对接成环时,后面环瓣的前抱爪(3)
抱住前面相邻环瓣的后半部分柱面,同时前面环瓣的后抱爪(10)抱住后面相
邻环瓣的前半部分柱面,前抱爪(3)和后抱爪(10)分别可沿所抱柱面自由滑
动;环瓣外侧分别设有上下两道沿周向贯穿首尾的导向槽(2),导向槽(2)
的横截面为半圆形,所有环瓣的导向槽(2)相接形成上下两道环形凹槽;
所述释放装置包括前螺母(15)、2m根连杆(16)、m个扩张环瓣(17)、
后螺母(19)、轴(18)和轴套(20);
所述轴(18)由前至后依次为右旋外螺纹段(21)、支撑圆柱段(22)、
左旋外螺纹段(23)、杆件(18-1)、限位柱(24)和旋转手柄(25),依次连
接,其中两螺纹段螺距相等、旋向相反;限位柱(24)的直径大于杆件(18-1)
的直径;
所述轴套(20)前端开有一字槽,为滑动槽(34),轴套(20)中部的通
孔为导向孔(35),后端的圆柱台为把持手柄(37),把持手柄(37)的后侧
中心设有限位槽(36),与轴(18)上的限位柱(24)尺寸相匹配;
所述扩张环瓣(17)为一扇形柱环,直径为5~30mm,宽度范围为10~50mm;
扩张环瓣(17)前后分别设有一对连接耳(26),连接耳(26)中部开有销孔;
扩张环瓣(17)外侧柱面上设有多组固定槽(32),每组固定槽(32)的截面
尺寸及其间距和与其配合的对接环环瓣上的两道导向槽(2)的截面尺寸及其间
距相同,以实现一种规格释放装置可配多规格对接环使用;且外侧柱面的中心
设有均拉定位柱(33),均拉定位柱(33)与对接环环瓣上的均拉定位孔(41)
相匹配;
所述后螺母(19)的前端面上均匀分布有m对连接耳(26),连接耳(26)
的中部开有销孔,后螺母(19)的中部为通孔,通孔内壁上为左旋内螺纹(27),
后螺母(19)的后端对称设有两个滑动块(28),两个滑动块(28)能够伸入
轴套(20)前端的滑动槽(34)内,滑动块(28)的内壁为左旋内螺纹(27);
所述前螺母(15)的后端面上均匀分布m对连接耳(26),连接耳(26)的
中部开有销孔,前螺母(15)的中部为通孔,通孔内壁上为右旋内螺纹(30);
所述连杆(16)为一腰形金属块,两端开有销孔;
所述轴(18)穿过轴套(20)上的导向孔(35)而实现轴套(20)对轴(18)
的径向定位,轴(18)上的限位柱(24)嵌入轴套(20)上的限位槽(36)内,
实现轴套(20)对轴(18)的轴向定位,使得轴(18)只能相对轴套(20)周
向旋转而不能轴向移动;后螺母(19)通过其左旋内螺纹(27)与轴(18)的
左旋外螺纹段(23)形成反螺纹配合,通过滑动块(28)与轴套(20)上的滑
动槽(34)形成滑动配合,使得后螺母(19)与轴(18)发生相对螺纹旋转的
同时可与轴套(20)的滑动槽(34)相对滑动;前螺母(15)通过其右旋内螺
纹(30)与轴(18)的右旋外螺纹段(21)形成正螺纹配合;后螺母(19)上
\t的m对连接耳(26)通过销钉与m根连杆(16)连接,前螺母(15)上的m对连
接耳(26)通过销钉与另外的m根连杆(16)连接,m个扩张环瓣(17)位于支
撑圆柱段(22)外侧,分别通过前后连接耳(26)与前后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学保,马嘉丽,蔡海娇,张宝祥,寇亚明,李君涛,缪卫东,尚再艳,
申请(专利权)人: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