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配药剂及其在防治玉米小斑病上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67258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配药剂及其在防治玉米小斑病中的应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该混配药剂以丙环唑和异菌脲为活性成分,两种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6:4。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混配,得到一种用于防治玉米小斑病的新型药剂,其有利于延缓田间抗药性的产生,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药量和使用成本,具有潜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混配药剂及其在防治玉米小斑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还是工业、医药中的原材料以及饲料的主要来源。特别是鲜食玉米由于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及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已被多省市作为主要经济作物大力推广。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玉米病害是制约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由玉蜀黍平脐蠕孢菌[Bipolarismaydis(NisikadoetMiyake)Shoem]引起的玉米小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玉米叶部真菌病害。近年来,随着鲜食玉米种植产业化的发展、玉米品种的更新和栽培制度的变革,玉米小斑病在我国玉米主产区发生日益严重。玉米小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均可发生,尤其在玉米植株抽雄后的温暖潮湿条件下最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一般感病品种减产10%以上,严重发生年份减产20%~80%,甚至毁种绝收。该病害具有发生普遍、蔓延扩展速度快等特点,在我国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目前,我国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方法。玉米种植区连年使用单一化学药剂防治玉米小斑病,容易导致田间抗药性的产生,使防治效果降低、用药成本增加。如何开发新型药剂,是当前预防和控制玉米小斑病急需解决的难题。丙环唑(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甲基]-1氢-1,2,4三唑)是一种具有治疗和保护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广谱性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活性高、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其作用机理是影响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原菌的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从而起到杀菌、防病和治病的功效。丙环唑可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异菌脲(3-(3,5-二氯苯基)-1-异丙基氨基甲酰基乙内酰脲)是二甲酰亚胺类高效广谱、触杀型保护性杀菌剂,适用于防治多种果树、蔬菜、瓜果类等作物早期落叶病、灰霉病、早疫病、黑斑病、菌核病等病害。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蛋白激酶,控制多种细胞的细胞内信号传导,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进入真菌细胞组分的干扰作用。因此,它既可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也可抑制菌丝生长,即对病原菌生活史中的各个发育阶段均有影响。异菌脲同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也可通过根部吸收起内吸作用。但无论是丙环唑和异菌脲,还是其他高效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均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用药量加大等问题,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不同单一制剂实施科学复配,是缓解植物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的常用方法;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和靶标对象的杀菌剂的复配不仅可以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延缓田间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亦可减轻药害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配药剂及其在防治玉米小斑病中的应用,其通过科学配比,获得适合于玉米小斑病预防控制的混配制剂,所得制剂可显著抑制玉米小斑病菌菌丝体生长,为预防控制玉米小斑病的发生危害和病害的传播蔓延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配药剂,其以丙环唑(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甲基]-1氢-1,2,4三唑)和异菌脲(3-(3,5-二氯苯基)-1-异丙基氨基甲酰基乙内酰脲)为活性成分,其中,丙环唑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9:9~1,优选地,丙环唑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6:4。所述混配药剂可用于防治由玉米小斑病菌引起的玉米小斑病,尤其适于5~6叶苗期或孕穗期玉米植株发病时使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丙环唑和异菌脲进行复配,并进一步得出具有加和及增效作用的混配比例。经过一系列室内毒力测定,所得混配药剂综合了两种不同作用机制药剂的优点,从而可有效预防控制玉米小斑病菌的发生发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配药剂对玉米小斑病具有非常优异的防治效果,且复配药剂的药效持效期长,且其成本比单独使用丙环唑或异菌脲低。本专利技术有利于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用药量和使用成本,解决了玉米实际生产中的用药问题,具有潜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农用杀菌剂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混配药剂(丙环唑:异菌脲=6:4)对玉米小斑病菌JO15菌株的毒力测定结果;其中,CK为未加药剂的对照组,其余5个平板依次加入药剂的浓度为0.01、0.05、0.25、1.25、6.25μg/mL。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混配药剂,其以丙环唑(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甲基]-1氢-1,2,4三唑)和异菌脲(3-(3,5-二氯苯基)-1-异丙基氨基甲酰基乙内酰脲)为活性成分,其中,丙环唑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9:9~1,包括1:9、2:8、3:7、4:6、5:5、6:4、7:3、8:2或9:1;优选地,丙环唑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6:4。所述混配药剂可用于防治由玉米小斑病菌引起的玉米小斑病,尤其适于5~6叶苗期或孕穗期玉米植株发病时使用。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限于此。实施例一、丙环唑和异菌脲混配药剂的杀菌效果1、药剂的配制本实施例所用的丙环唑(95%)原药购自浙江世佳科技有限公司,所用的异菌脲(97.5%)原药购自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将丙环唑和异菌脲原药分别用二甲亚砜溶解配制成1.5625×105μg/mL的母液;然后将丙环唑母液和异菌脲母液按照体积比1:9、2:8、3:7、4:6、5:5、6:4、7:3、8:2和9:1的9个不同比例进行混合,配制成混合母液,再利用0.1%的吐温80将各混合母液分别稀释成系列浓度的混配制剂,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各混配制剂的浓度设置为0、0.002、0.01、0.05、0.25、1.25、6.25和31.25μg/mL。2、药剂的抑菌效果本实施例测试了上述药剂对玉米小斑病菌菌株JO15(张立新,董猛,杨丽敏等.安徽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对烯唑醇的敏感性[J].植物病理学报,2011,41(4):441-444)的抑菌效果。(1)、单剂和混配药剂对玉米小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A、采用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丙环唑原药、异菌脲原药与9种不同比例的丙环唑和异菌脲混配药剂对玉米小斑病菌JO15的抑菌活性。即按如下公式计算生长抑制率:生长抑制率(%)=然后将生长抑制率转换成几率值(Y),药剂浓度(μg/m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CN105638713.html" title="一种混配药剂及其在防治玉米小斑病上的应用原文来自X技术">混配药剂及其在防治玉米小斑病上的应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配药剂,其特征在于:以丙环唑和异菌脲为活性成分,其中,丙环唑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1~9:9~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配药剂,其特征在于:以丙环唑和异菌脲为活性成分,其中,丙环唑和异菌脲
的重量比为1~9:9~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混配药剂,其特征在于:丙环唑和异菌脲的重量比为6:4。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玉立杨秀娟甘林陈福如阮宏椿石妞妞杜宜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