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4299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组合物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应用。该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混合组成,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质量比为1‑20:20‑1。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按照一定比例混配后,对灰霉病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由于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两种药剂作用机理互不相同,组合物的应用有助于降低农药用量,延缓病菌抗药性的发展,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组合物
,特别涉及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与应用。(二)
技术介绍
灰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毒,灰霉病菌也能侵染黄瓜、番茄、豆角、辣椒、茄子、草莓。近年来,温室大棚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灰霉病菌的传播导致灰霉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由于常规杀菌剂连续施用,导致病菌的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加大。菜农不得不加大用药量,增加施药频率,使得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超标,同时增加了成本,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筛选高效、低毒的药剂非常必要。吡唑萘菌胺,属于吡唑-酰胺类化合物,化学结构中吡唑、酰胺和苯并降冰片稀环赋予它高活性。该药剂属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病原菌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琥珀酸脱氧酶的活性,使得病原真菌无法经由呼吸产生能量,进而瓦解病菌的生长。对病原孢子发芽、发芽管的生长及吸附器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少部分真菌,也具有抑制菌丝生长及孢子形成的作用。但该类药剂作用位点单一,已被归为中毒抗性风险杀菌剂,起抗性风险备受关注。因此,对于吡唑萘菌胺的复配制剂的开发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异菌脲是二甲酰亚胺类高效广谱、触杀型杀菌剂。对孢子、菌丝体、菌核同时起作用,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在植物体内几乎不能渗透,属保护性杀菌剂,适用于瓜类、番茄、辣椒、茄子、园林花卉、草坪等多种蔬菜及观赏植物等;主要防治对象为由葡萄孢菌、珍珠菌、交链孢菌、核盘菌等引起的病害,如灰霉病、早疫病、黑斑病、菌核病等。异菌脲属低毒杀菌剂,作用机制为,异菌脲能抑制蛋白激酶,控制许多细胞功能的细胞内信号,包括碳水化合物结合进入真菌细胞组分的干扰作用。因此,它既可抑制真菌孢子的萌发及产生,也可抑制菌丝的生长,即对病原菌生活史中的各发育阶段均有影响。(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药效时间长、防治效果好的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及应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混合组成,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质量比为1-20:20-1。本专利技术奖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进行复配,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发现本专利技术的杀菌剂对灰霉病菌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参照孙云沛(SunYP)法评价本专利技术中两种不同活性组分混合后的相互作用,其中,共毒系数大于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小雨80为拮抗作用,共毒系数在两者之间为想家作用。通过计算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混用后的共毒系数,评价两者混用后效果,结果显示了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重量配比。本专利技术的更优技术方案为:所述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质量比优选为2-1:1-10,更优选的是1:2-8,最优配比为1:3.5。由于原药是无法直接使用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杀菌剂,它由杀菌组合物和农药制剂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其中杀菌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60%,优选的是2-40%。上述杀菌剂可采用目前任意已知的方法加工制成合适剂型的制剂,合适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悬浮剂、悬乳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浇泼剂、滴剂、微胶囊剂或微胶囊悬浮乳剂等。由于上述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按照上述比例复配后的增效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蔬菜灰霉病中的应用,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对蔬菜灰霉病的防效远远高于单剂的防效,且均在80%以上。本专利技术以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按照一定比例混配后,对灰霉病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由于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两种药剂作用机理互不相同,组合物的应用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发展,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将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混配后的杀菌组合物制成各种剂型的农药制剂,对黄瓜、番茄、豆角、辣椒、茄子、草莓等作物上发生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四)具体实施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组合应用,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为三种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以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为有效成分,两者按照一定配比组合,对灰霉病菌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不是两种药物的简单加和,具体采用联合毒力进行室内生物测定。供试药剂:92%吡唑萘菌胺原药,96%异菌脲原药。试验对象: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Pers.exFr.)。药剂配制:将原药(折百后)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室内生测试验: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配比对菌株的毒力,4d后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8;。采用机率分析法和DPSv7.5软件处理数据,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用EC50值按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计算公式如下:。设混合药剂为M,组成的各单剂为A、B、C…。LC50A为药剂A的抑制中浓度;LC50B为药剂B的抑制中浓度,LC50M为药剂A+药剂B+药剂C+…的混剂的抑制中浓度,混剂共毒系数为CTC,有效成分的百分含量为P。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实施例1:将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分别按照不同的质量比进行复配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如下表所示;由上表可知,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1.15mg/L和8.36mg/L。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配比在1:20-20:1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20,说明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两者在1:20-20:1范围内混比均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两者配比在2:1-1:1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更优为的比例范围为1:2-1:8,其中当两者比例为1:3.5时联合毒力最高。下述实施例2-10分别为将本专利技术杀菌组合物制成的各种制剂,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悬浮剂、悬浮种衣剂、悬乳剂、乳油、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浇泼剂、滴剂、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为了更明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其活性成分及其配比、助剂等都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2:2%吡唑萘菌胺+1%异菌脲悬浮剂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本实施例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92%吡唑萘菌胺原药(折百)2%96%异菌脲原药(折百)1%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5%聚羧酸盐(分散剂)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润湿剂)1%黄原胶(悬浮稳定剂)0.15%硅酸镁铝(悬浮稳定剂)1%乙二醇(防冻剂)2%有机硅消泡剂0.1%水补足至100%将活性组分、分散剂、润湿剂和水等各组分按照配方的比例混合,经10000r/min高速剪切5分钟均匀,加入砂磨机研磨到所要求的粒径(平均粒径小于3微米),制成2%吡唑萘菌胺+1%异菌脲悬浮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混合组成,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质量比为1‑20:2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混合组成,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质量比为1-20:2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质量比为2-1: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质量比为1:2-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唑萘菌胺和异菌脲的质量比为1:3.5。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慕卫刘峰张大侠何磊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