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军用仿生作战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62672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军用仿生作战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不同作战模块的机载平台,机体外侧安装有可实现机器人在爬行、飞行及轮式三种运动状态间切换的六只仿生行走腿,机体安装有中央处理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的数据传输模块、定位模块、传感器模块及电机控制模块,电机控制模块与控制机器人动作的电机模块相连接;每只仿生行走腿包括可实现上下及前后摆动的支撑腿部,支撑腿部的下部安装有滚动轮,滚动轮的外侧安装有可转动的蹄型足,支撑腿部的中部安装飞行旋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各种路面,不仅避免了能量的损失,更提升了通过性能,具有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可应用到科考、排爆、抢险救灾、军事侦察等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军用仿生作战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代战争其实就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军事实力的较量很大程度上是武器装备的较量。在这种条件下,可代替人类执行作战任务的各式军用机器人应运而生。一方面,由于作战形式变化多端,战场环境错综复杂,在执行军事任务时,可能会遇到或平整、或崎岖的路面,也有可能遇到诸如壕沟、水沟等难以穿行的路况,这对军用机器人通过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目前生产的机器人大多是单一的轮式或单一的履带式运动结构。单一轮式结构机器人,耗能较少、机动性强,但是难以穿过复杂的路况,环境适应性较差;单一的履带式机构机器人,越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其耗能较高,在平坦的路面上产生能量的浪费,机动灵活性较差。此外,在一些恶劣的环境中,如遇到河沟、壕沟等障碍时,大部分机器人就会难以通行,影响其作战性能的发挥。因此,针对复杂的路面情况,设计出一种具有多种运动模式,既能有效避免能量的损失,又具有很强的越障通行能力的机器人,对于完成多样化作战和勘察任务、减少人员伤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军用仿生作战机器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军用仿生作战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不同作战模块的机载平台,所述机体外侧安装有六只可实现机器人在爬行、飞行及轮式三种运动状态间切换的仿生行走腿,所述机体安装有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的数据传输模块、定位模块、传感器模块以及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电机控制模块与控制机器人动作的电机模块相连接;其中,每只仿生行走腿包括可实现上下及前后摆动的支撑腿部,所述支撑腿部的下部安装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的外侧安装有可转动的蹄型足,所述支撑腿部的中部安装飞行旋翼。所述支撑腿部的上部连接支撑腿部摆动控制装置,所述支撑腿部摆动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所述旋翼飞行器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一转动机构、用于实现所述支撑腿部上下摆动的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通过两个连接板形成的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机体通过实现所述支撑腿部前后摆动的第三转动机构相连接。所述支撑腿部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每块支撑板通过蹄型足转动轴连接两个蹄型足,每个所述蹄型足通过一伸缩杆连接所述支撑板,所述滚动轮通过轮轴安装在所述两个支撑板之间;当所述蹄型足处于升起状态时,所述滚动轮与支撑面接触。所述飞行旋翼的空心杯电机安装在所述两个支撑板之间,连接所述空心杯电机的螺旋桨位于一个所述支撑板的外侧。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陀螺仪模块、红外探测模块、视频传感器。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无线模块连接远程控制模块,所述远程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模块以及与所述控制端模块相连接的上位机,所述控制端模块与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相连接。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通过CAN总线与所述定位模块相连接,实现数据交换,所述定位模块采用军用北斗定位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具有用于与不同作战模块进行连接的I\\O接口模块。所述机器人的外表面涂装有伪装料材层。所述机载平台包括旋转套筒以及与所述旋转套筒连接的伸缩控制臂,所述旋转套筒的上方安装有作战模块搭载架,所述作战模块搭载架与所述缩控制臂的另一端相连接。本技术利用仿生的六腿结构实现机器人在平整路面上的移动和崎岖路面上的行走,利用飞行旋翼结构完成机器人的飞行控制,通过机载平台上的可拆卸功能实现不用作战模块的安装,三种运动姿态的设计提高了该机器人的环境适应性,不同的模块化作战模块使得该机器人能够完成多样化的侦察、排爆、打击、携行等作战任务,解决了目前野战用机器人越障性能较差、运动方式单一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仿生作战机器人在爬行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仿生作战机器人在飞行状态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仿生作战机器人的仿生行走腿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仿生作战机器人的三角步态行走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新型的仿生作战机器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新型的仿生作战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参见图1-6所示,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军用仿生作战机器人,包括机体100,所述机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不同作战模块30的机载平台10,所述机体外侧安装有六只可实现机器人在爬行、飞行及轮式三种运动状态间切换的仿生行走腿20,参见图6所示,所述机体安装有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的数据传输模块、定位模块、传感器模块以及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电机控制模块与控制机器人动作的电机模块相连接;参见图1-3所示,其中,每只仿生行走腿包括可实现上下及前后摆动的支撑腿部,所述支撑腿部的下部安装有滚动轮23,所述滚动轮的外侧安装有可转动的蹄型足24,所述支撑腿部的中部安装飞行旋翼。所述电机模块包括多个电机,用于实现运动控制,主要利用PWM脉宽调制实现对电机速度的控制,电机上自带编码器等传感器反馈状态信号,从而实现对电机的PID控制,从而实现机器人的运动状态的控制。传统的轮式或履带不适用于山地和多障碍地面行进,而六足机器人可以在这些路面行走、拐弯、跨越障碍物,六足结构的足部落脚点的面积小的特点使其对坑洼山地的机动性和适应性更强,具有更高的越障能力,同时能保持机器人整体平衡度。六腿结构的行走运动是通过三角步态实现的。三角步态是六腿机器人的两组腿(机体一侧的前腿、后腿与另一侧的中腿),即处于支撑三角形上的三条腿的动作完全一样,均处于摆动相或均处于支撑相。本技术机器人的三角步态运动如图4所示。以下为详细对三角步态解释:参见图4所示,机器人开始运动时,首先左侧前腿201及左侧后腿203,右侧中腿205构成三角形支架,以保证机器人重心在处于三角形内,具有稳定性,不易摔倒。右侧前腿204及右侧后腿206和左侧中腿202抬起,准备向前摆动。左侧中腿202、右侧前腿204及右侧后腿206向前跨步。由于左侧中腿202、右侧中腿204及右侧后腿206的跨步摆动使起支撑的左侧前腿201及左侧后腿203、右侧中腿205进行了一定角度的摆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军用仿生作战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不同作战模块的机载平台,所述机体外侧安装有六只可实现机器人在爬行、飞行及轮式三种运动状态间切换的仿生行走腿,所述机体安装有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的数据传输模块、定位模块、传感器模块以及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电机控制模块与控制机器人动作的电机模块相连接;其中,每只仿生行走腿包括可实现上下及前后摆动的支撑腿部,所述支撑腿部的下部安装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的外侧安装有可转动的蹄型足,所述支撑腿部的中部安装飞行旋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军用仿生作战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
体,所述机体具有可拆卸安装不同作战模块的机载平台,所述机体外侧安装
有六只可实现机器人在爬行、飞行及轮式三种运动状态间切换的仿生行走
腿,所述机体安装有中央处理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的数据传输模
块、定位模块、传感器模块以及电机控制模块,所述电机控制模块与控制机
器人动作的电机模块相连接;其中,每只仿生行走腿包括可实现上下及前后
摆动的支撑腿部,所述支撑腿部的下部安装有滚动轮,所述滚动轮的外侧安
装有可转动的蹄型足,所述支撑腿部的中部安装飞行旋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军用仿生作战机器人,其特
征在于,所述支撑腿部的上部连接支撑腿部摆动控制装置,所述支撑腿部摆
动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实现所述旋翼飞行器的打开或闭合的第一转动机构、用
于实现所述支撑腿部上下摆动的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与所述第
二转动机构通过两个连接板形成的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机体通
过实现所述支撑腿部前后摆动的第三转动机构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仿生学原理的军用仿生作战机器人,其特
征在于,所述支撑腿部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每块支撑板通过蹄型足
转动轴连接两个蹄型足,每个所述蹄型足通过一伸缩杆连接所述支撑板,所
述滚动轮通过轮轴安装在所述两个支撑板之间;当所述蹄型足处于升起状态
时,所述滚动轮与支撑面接触。
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马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